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年卡     
收到从外地发来的贺年卡,知道那个人还想着我。想着我的人,用简洁、吉祥、诗意的语言将一枚硬纸片打扮得情感四溢、笑容可掬,仿佛一沉思就能从这个纸片上看到那个人。看着贺年卡,就想到,我和那个人曾经握过手,举过杯,合过影,或有过一段留在记忆里的交往。而后,我们的友谊便凝固在彼此的心路上,一眨眼就能看到我们相逢又分别的日子。给我寄贺年卡的人,几乎都不在这个城市里,从性别讲有男有女,从年龄上看有老有少,但都和我有相同的爱好,却没有相似的经历。我和  相似文献   

2.
夏季到了,院子水池里的睡莲开了。那天傍晚,看花的人很多,我也去了。人群中我又看到了她。大家见面相互打了招呼,才知道她儿子媳妇都在部队工作。我看见她依然推着小车,小保姆拿着奶瓶、衣服、扇子、玩具。小娃娃仍然是那么可爱。躺在车子里,圆圆的脸, 大大的眼睛,眸子又黑又亮,左颊有一个浅浅  相似文献   

3.
正回顾自己34年的军旅生活,绝大多数时间是从基层摸爬出来的,是与一线的官兵滚打出来的,对官兵亲,对官兵熟也是我个人在多个岗位磨砺的基本素养。我出生在部队大院,受父辈的影响,从小就对军营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痴迷。1979年,我成为了军区体工大队的一名运动员,专业是篮球。不久,队领导发现,我这个大个子不光会打篮球,也能舞文弄墨,于是.就让我兼任起了全队的新闻报道工作。慢慢的报纸上有了我的豆腐块,渐渐的大家都知道了篮球队里有一个大个子新闻报道员。真  相似文献   

4.
今天早晨我计划着去辖区里转转,顺便看看绿苑小区三号楼一单元楼道漏水的水管修好了没有。路上看到王兵一个人蹲在单元楼门口发呆,我觉得有些不对,上前一问才知道,他妻子的药吃完了、孩子又要上学,家里实在是没钱,自己一大早去找活干也没找到,所以连门都没进……  相似文献   

5.
丈夫是名军人。和他相识前,我对军人并没有什么了解,一直以来,军人给我的印象都是冷峻的,从外表到内心似乎硬得像钢,没有一丝关爱与柔情。然而,我俩第一次见面就让我感悟到了军人性格的另外一面。那天,我在朋友的催促下到一个咖啡馆里见面,我在车子里远远地就看到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站在门口,严肃冷峻的表情让我心里慌乱得不知所措。下车瞬间,我的头感到无意中撞到了一只手,我才发现他怕车门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每拿到新一期的杂志,我都细细品读。在"辉煌60年"栏目中看到《同在一片蓝天下》这篇文章,细细读来感触很深,我看到了第一批进疆解放军战士的爱国情怀和平定匪患的坚定信念;看到了兵团人为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流血牺牲;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建设边疆"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无限豪情。如今兵团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故乡的风     
故乡的风三分温柔 七分甜润我从哨所边的蔗田里吻到了你的芳馨故乡的风三分威严 七分刚劲我从挺拔的松树上看到了你的壮影  相似文献   

8.
少年时从书上读沙漠,听人讲沙漠,我对沙漠的印象是“平沙莽莽黄入天”,一派死沉沉的洪荒,毫无生命。 青年时我来到了大西北,看到了腾格里沙漠中的草方格,以及五颜六色的短命草本植被,还有不时窜过眼前的羊群、悠哉悠哉的骆驼、奔流而去的黄河水,开始改变了我对沙漠的印象,原来沙漠里也有别样的春天。后来  相似文献   

9.
班长没有错     
第一次扫食堂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认真地打扫,标准还是很高的。这不第二天,我们都在食堂吃饭,我一抬头看到了让我笑喷了的一幕:一班长端着空盘子从大门出去,不知怎么回事,径直撞到了玻璃门上,"嘭"的一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此班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10,(6):41-41
认可——划出员工的热情 认可有多种不同形式:从提升某个人在公司中的地位,到只有几行字的感谢信;从介绍下属的方式,到看似不经意间提到对公司里某一做法的满意程度,即使是毫不起眼的认可,都美好得犹如在黑暗中划亮的火柴,让人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印象     
一这些日子里的明媚,可以寄存了吗?这是一个春天,还是一个夏日里的缓慢。我是一个多么匆忙的人,那些胡杨还是榆树的枝条上缀满了青葱的叶片。棉花还是胡麻,与炎热一同生长在许多的时候,我看不见你们的生长,我在另一些繁华里看到了高贵的哭泣。而塔里木呀,土地如此暄软;大田里的  相似文献   

12.
田祥生扶贫     
1979年春,田祥生从100多米的矿井里爬出来,和村里的民兵用那粗大的黑手在雪白的纸上划押,承包村里的煤矿,毛遂自荐当了矿长。一年下来,产煤1万吨,上缴利润4万元,发放工资8万元,祥生同其他承包人,每人分得数千元。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我退休在家无事可做,"清闲"的生活让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女儿从单位拿回一本《当代兵团》,我便翻看起来,杂志内容很丰富,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深刻的理论文章,我尤其喜欢看"屯垦话史"和"兵团人家"栏目。阅读《当代兵团》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我把从刊物中看到的兵团新政策、团场发展、支部活动等讲给身边的人听,把从杂志里学到的增收方法讲给年轻职工听,为他们拓宽增收道路出谋划策,我的退休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14.
1987年7月,我从蚌埠坦克学院毕业,分配到驻嘉峪关某装甲团担任排长。排里有个当兵15年的老志愿兵,是安徽人,叫作马继领。别看他长得人高马大,外表粗犷,但为人谦和,待人礼貌有加,是连队公认的好兵。虽然是老兵了,排里的大小事情他和新兵一样抢着干,对我这个刚出校门的学员排长也十分尊敬。别的老兵都称我为小王,而他却一口一个王排长,叫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  相似文献   

15.
随笔二题     
杨柳菩萨"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事。地处北温带的新疆地区,很早就有若干个品种的杨柳,生长在漠野与绿洲间。杨柳科植物的曾祖父——胡杨,早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经营成了自己的故乡。左宗棠从中原地区"移民"来的杨柳,"新栽"在丝绸路边、古驿道旁,这些树枝上垂挂着玉门关内的春风,垂挂着"三千里"爱国情怀。看到杨柳的身影,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从大江南北来到新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屯垦戍边人。也浮现出了沿历史长路跋涉西来的乌孙人、月氏人、回鹘人、锡伯人……中原地区的杨柳,看惯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  相似文献   

16.
吴宪 《国防》2004,(4):60-60
毕业的前几天,朋友问我还想去哪里玩儿,我说就去圆明园吧,再去看看那里的石头。 站在偌大的园林里,满眼都是断瓦残垣,透过断裂的缝隙.分明看到那层层积淀的青色的屈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当代军 事文摘》。带着青春的豪迈和激情,我走过 了不平凡的365个日日夜夜,虽然刚满一周 岁,我却已是许多热心读者的知心好友。每 个月的第一天,我都会换上一件漂亮的外 衣,再带上一整套新鲜内容与朋友们相见。 接下来的一整月里,在他们的书桌上、提包 里,在她们的床头边、车厢里,随处都可以 看到我的身影。听我说完这些,许多不认识 我的朋友是不是也很想了解一下我呢?那接 下来,我就给各位新朋友、老知己再详细地 介绍一下个人情况。  相似文献   

18.
11号球衣     
强子,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碰面吗?都穿11号球衣,都是队长,你是前锋,我是后卫,我们狭路相逢。比赛时频频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你,频频化险为夷的是我。我们球队1∶0赢了之后.我从你的眼神中看到一种不服。  相似文献   

19.
我是1983年6月大学毕业,我们那一届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第三届大学毕业生。在那个年代,我们真可谓是"天之骄子",走到哪都是"香饽饽"。记得当时不少同学都选择出国留学,也有好多人选择去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唯独我因打小就有当兵的军人情结,总希望有一天能够身穿戎装、报效祖国。临毕业前不久,大学校园里突然出现了几个身穿军装的人,一打听才知道从我们毕业的那一年起,部队要开始实施从地方大学生毕  相似文献   

20.
一个周末,团长黄兵回到贵阳的家中,电视里正在播放《激情燃烧的岁月》,他的妻子笑着说:“黄兵,我看你整个人跟电视里的石光荣一个模样,整天满脑子都是打仗、都是部队上的事!”愣了一下的黄兵嘿嘿一笑: “我一个当兵的人,不想打仗,不想部队的事,我想啥?”妻子有些哀怨地说: “你的激情都燃烧在枪啊炮啊上去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