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家新 《军事史林》2016,(12):62-64
今年12月12日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安事变八十周年纪念日,人们自然会想起事变的核心人物张学良,探索至今仍若明若暗的有关事变的奥秘. 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为什么又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他被扣之后对生死命运有何反应?对后事有何考虑?他有遗嘱吗?一直以来也是人们想要解开的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是从内战转向抗战的关键转折点,是国共两党的机遇,更是中华民族的幸运。目前虽然无法确认最早向保安电告西安事变的究竟是谁,但可以肯定决不是刘鼎、张学良或杨虎城。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对日本记者谈“九一八"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张学良将军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但是,自“西安事变”后被国民党软禁中的张将军,50多年来却没有对这两个“事变”进行过任何述评。张将军“开口讲话”是在1990年6月他结束软禁生涯后,他曾就一些历史问题谨慎地接...  相似文献   

4.
阮家新 《军事史林》2013,(12):35-38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不少,或是被帝国主义入侵者所掠夺,或是通过其他渠道而出境,但多为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还极为少见。出人意料的是,今年(2013)3月,一大批有关西安事变的秘密文件,竟然出现在国际著名艺术品公司——邦瀚斯(Bonhams)公司的纽约拍卖会上,引起国内外史学界和文博界的一片愕然。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和平解决是内战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前提。而西安事变能否和平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释蒋”还是“除蒋”。中国共产党政策转变经过犹豫、“除蒋”和“释蒋”三个阶段,其关键的转折点就是12月16日的共产国际来电。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共产国际16日来电的"译不出"说,尽管缺乏立论所必需的事实依据,但并不影响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自主性质。因为中共中央从"除蒋"到"释蒋"政策的转变,是在多方博弈中力争利益最大化的自主选择,也是为了支持张学良的"兵谏"诉求而做出的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的主要当事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一位被蒋介石囚禁长达半个世纪,一位在蒋介石败逃台湾前惨遭杀害。同为西安事变主角,为何两人命运不同?杨虎城为何难逃一死?而对张学良,蒋介石为什么既不杀也不放?蒋文祥在《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一文中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蒋介石杀害杨虎城的原因,是由于他参与发动了西安事变;但后来他的“言行不慎”又使“点数”逐渐到达。具体地说,有三个原因:首先,“兵谏”扣蒋的动议来源于杨虎城。其次,杨虎城坚决反对“贸然释  相似文献   

8.
刘杰  冯婧 《军事历史》2008,(5):7-11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彭德怀此时是中革军委主席团成员,任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简称"红军前总")总指挥,指挥除西路军以外的全部主力红军.在这场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严重斗争中,彭德怀建言献策,调兵遣将,以军事行动保障了政治谈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张学良就想到了中共。在此重大时刻,他需要中共的帮助和支持。 张学良请中共驻西安代表刘鼎给中共中央发电,通报事变经过,邀请中共中央派代表前来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后来,他又与杨虎城联名致电向中共中央提出上述要求。 次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西安事变的对策及派代表前住西安事宜。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拟请派飞机赴延安来接。”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的侵华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日战争中,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对中国是"不宣而战",中国对日本是"战而不宣",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竟然都没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也未正式宣布绝交,一个国家的大部分领土包括首都被占领而不宣战,可能是世界战争史上最蹊跷的事。  相似文献   

11.
任弼时在西安事变前后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任弼时功不可没。他对事变判断准确 ,积极向中央出谋划策 ,为中央确定关于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和对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整训部队 ,扩大红军 ,保证党对红军绝对领导 ,为应付突发事件做好思想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充分准备 ;他促进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形成“三位一体”战略格局 ,壮己声威 ,威慑敌军 ,有效地配合西安方面与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政治谈判 ;他协助中革军委完善军事战略方针 ,以军事实力为后盾 ,使党中央、毛泽东得以坐镇陕北 ,运筹帷幄 ,用政治谈判和军事防御的两手策略 ,指导西安事变后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 ,最终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2.
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 ,平生以“存在就是真理”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他先策动太原起义反对满清帝制 ,不久又投靠袁世凯拥护洪宪帝制 ;在军阀混战中 ,他曾联奉倒直、联直倒冯、联蒋讨奉、联冯倒蒋。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亲蒋又惧蒋 ,联共又反共 ,抗日又密谋降日。为保存实力、保住地盘 ,他审时度势 ,见风使舵 ,可谓费尽心机。本文仅就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联共抗日、组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历史情况 ,作一些探讨。  一、“非常时需非常策” :阎锡山联共抗日政策的由来1 935年“华北事变”发生时 ,盘踞晋绥 2 0多年的阎锡山已经拥有了一份庞…  相似文献   

13.
商务印书馆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难以磨灭的文化丰碑,对开启民智、启蒙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摧毁商务印书馆总部及其所属的东方图书馆,给中国文化教育出版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是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反文明罪行的典例。  相似文献   

14.
晋军志略     
晋军 ,民国时期山西省部队的简称 ,由阎锡山等人组建 ,并始终由阎锡山所统辖 ,亦称阎军。晋军由辛亥革命时的山西民军改编而成 ,经历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时期 ,至 1 94 9年 4月 ,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 ,前后达 38年。晋军在中国近代史、军阀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弄清晋军组织演变情况 ,是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的重要课题。笔者收集有关资料 ,作一概述 ,作为研究晋军之初步 ,并求教于读者。本文序列到旅级 ,凡 2个名字以上者 ,其意为前后任职。所用代号如下 :集团军 :GA军 团 :AG兵 团 :CA  军 :A  师 :D  旅 :B  团 :R骑 兵…  相似文献   

15.
平津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书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斗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定都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平津战役中创造的"三种方式"对加速全国解放战争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在军事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迎来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伟大事变,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掀开了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华章。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前后中日海军的动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安事变前夕 ,日本海军加紧了对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侵犯 ,中国海军主要精力是应付日本的侵略挑衅 ;西安事变发生后 ,中国海军虽然关注形势的发展和结局 ,但基本持观望等待态度 ,日本海军则认为前途不容乐观 ,从而加强战备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日本海军加紧了对华侵略步骤 ,中国海军为适应即将到来的抗日作战 ,也从各个方面积极进行抗战准备。  相似文献   

17.
陈刚 《军事史林》2004,(5):33-34
蒋介石和张学良,一对现代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军政生涯;从"关怀之殷,情同骨肉",到"政见不同,宛若仇雠".蒋介石和张学良之间藕断丝连的感情变化,从始至终都微妙神秘,疑团重重.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和张学良之间的"礼尚往来"则更为这种特殊的关系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大陆的有关史著和文艺作品中,几乎都一致认定何应钦在西安事变中之所以力主“讨伐”,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并取而代之。对此定谳,无论学术界还是一般文史爱好者均深信不疑。但是笔者不敢苟同,今不揣浅陋,试以一家之言而求弄清历史的真相。一、"取蒋而代之"论的风源 "取蒋而代之"论最早的和唯一的来源,是英籍澳大利亚人端纳(曾任张学良的顾问,当时是蒋众石的顾间)带给蒋介石的宋美龄的亲笔信中有"南京方面是戏中有戏"的暗示(见〔美〕斯特林·西格雷夫:《宋家王朝》,新华  相似文献   

19.
中共在西安事变前后的军事战略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旨在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救国的“兵谏”,即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竭诚努力为和平解决事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会同张、杨,揭露亲日派何应钦扩大内战阴谋,与亲英美的蒋介石、宋子文等进行谈判斗争,力求通过政治谈判和平解决事变.这已是众口皆碑。与此同时,中共还作了重要的军事战略防御部署:红军主力南下,和张、杨的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三位一体,整军经武、枕戈待命。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有力而紧密地配合了政治斗争。鉴于以往对中共在军事方面的作用很少研究,本文试作如下探讨. 一、休整三军,准备应付突然事变  相似文献   

20.
东北航空军发展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航空军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比较早的一支空军部队。它始创于1920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覆没。在约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产生、振兴、扩充及参战等阶段,成为中国航空史上第一支规模最大,具有现代化装备、战斗力较强的航空部队。笔者现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将东北航空军发展概况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