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甜糖葫芦     
“尹文峰,听说这里的糖葫芦特好吃,咱俩也去买点!”到部队队第一天上午,老乡颜茂盛就朝我说。“不行!班长不是说当兵后要有兵样了,尤其是新兵,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兵样,现在去不是找刺激吗!”“没事,我请你。再说,这事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要是让班长知道那就惨了,部队的纪律你也知道的。”“放心吧!有事我向班长解释。”  相似文献   

2.
参军离家的那天晚上,母亲从柜中摸出一双黑布鞋对我说:“孩子,带上妈纳的这双布鞋吧,到部队穿上心里踏实不想家呢!”我不以为然,心想:“这么大的部队我就不信没有个把老乡?”到了部队之后我特意听听有没有那熟悉的乡音。然而,战友们都操着五湖四海的语言。我  相似文献   

3.
记得刚到部队的第一天,连长问我叫什么,我说我叫陈默,耳东陈,黑犬默。不知是连长没听清还是怎么的,结果晚上全连点名,连长不停地喊:"陈黑犬,陈黑犬,陈黑犬是谁……"我叫陈默呀,亲!  相似文献   

4.
1983年10月,我高中毕业后从四川省渠县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在火车上,我胆怯地问一名接兵排长:"首长,我们是啥子部队呀?"排长瞥了我一眼回答道:"高炮部队!"我琢磨了一会儿,又胆怯地问了一句:"高炮部队主要  相似文献   

5.
“我是第一政委,部队建设我的责任重如山!”这是四川省绵阳市常务副书记马敬洪的一句口头禅。他从去年3月兼任四川预备役师高炮团第一政委以来,坚持用“贴身到位”的作风抓部队工作,用“创一流”的标准抓部队全面建设,以对部队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着第一政委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我是1968年3月17日入伍的,当时部队主要担负军农军工任务,我一到部队就被分配到苏北某部队农场插秧种稻。下车以后,老兵们敲锣打鼓非常热情,但我到连队一看,住的低矮草屋,道路是满地泥土,心里就凉了半截。  相似文献   

7.
“知道缘”     
←①我叫余婷婷,我是怀揣着“军校梦”来到部队的。今年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军校招生考试了,我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  相似文献   

8.
从作战部队到人武部3年,从刚开始下基层指导工作被别人“指导”到很快变成人武工作的“熟手”,从许多工作力不从心变成得心应手,屡受表扬。有人“挖”我的“成功秘诀”,政委张德宇一语破的:“这小子研究透了《中国民兵》!”事实果真是这样。在张政委要求下,我半  相似文献   

9.
我与《环球军事》结缘是从2000年,虽然认识它比较晚,但是它丰富的政治、军事等知识让我受益很多、爱不释手。我很庆幸在我有限的军旅生涯中能够有它相伴。我感谢《环球军事》杂志,因为是它为我插上知识的翅膀!2000年,我所在的分队作为部队的“蓝军”分队试点单位,担负着为部队做好“蓝军”武器装备、编制、训练情况的研究初探工作。那时,我们连基础设施还很不好,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参考,因此,上级交给的任务很难完成。当时,我在连队当文书。那段时间,我几乎翻遍了图书室的各个角落,查阅了很多资料,但都不理想。后来,连长让我到部队图书馆去…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在军区部队担负的汶川抗震救灾任务总体上圆满完成之际,军区隆重召开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此,我代表军区党委、首长和机关,向参加抗震救灾的全体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军委首长、总部首长机关对军区部队长期以来的关心、关怀和有力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四川省广大人民群众在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书记、副指挥长蒋巨  相似文献   

11.
1956年,我在沈阳部队某军的一个步兵团担任政治委员。这是一支历史悠久的有着光荣传统的红军老部队。当时,国家刚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干部要一批批地退出现役,部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在新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部队的光荣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各级干部怎样才能交好班和带好班?这是我所经常考虑的问题。我想,如果能把我们这支部队的战斗经历,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汇集成册,这不正是对部队进行传统教育的宝贵教材吗!于是,我产生了编写团史的想法。1958年我们组织力量开始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个周末,团长黄兵回到贵阳的家中,电视里正在播放《激情燃烧的岁月》,他的妻子笑着说:“黄兵,我看你整个人跟电视里的石光荣一个模样,整天满脑子都是打仗、都是部队上的事!”愣了一下的黄兵嘿嘿一笑: “我一个当兵的人,不想打仗,不想部队的事,我想啥?”妻子有些哀怨地说: “你的激情都燃烧在枪啊炮啊上去啦!”  相似文献   

13.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垮了美军王牌骑1师,韩军第3师、第6师,歼敌1.5万余人.正在志愿军势如破竹、乘胜追击时,作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在作战室中突然命令:"各部队停止追击!"当时,作战室的人都愣住了,彭总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解释说:"麦克阿瑟错误地估计了我军的出国兵力,认为我们过江的部队人数不多,只不过是一支象征性的部队.麦克阿瑟狂妄得很,他求胜心切,还会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4.
3年前,膀大腰圆的阎桥成脱下了威武迷人的坦克服,坐着摇摇晃晃的军用卡车,一家伙翻过了祁连山,来到了位于青海东大门的海东预备役步兵团。从野战部队出来,到了刚组建的预备役部队,要啥没啥,身边连个“传令兵”也没有,这叫什么部队哟!军分区的卢司令、周政委笑着说,我们这支部队大得很哪!海东8县人人都是兵。  相似文献   

15.
难忘的三餐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伴着一曲悦耳的歌声,怀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我跟着老班长乘上北上的列车,几经周折,我终于被一位又黑又高的领导带到了新兵连。三声刺耳的哨音响过,又听见一个大嗓门儿吼了一声“开饭!”新兵连长带着我们来到饭堂,餐桌上放有两个与洗澡盆一般大的铝盆。连长说:“同志们,一路辛苦了!今天早餐自由选择,吃面条的站这边,吃水饺的站那边。”吃面条还是吃水饺呢?记得在家过生日时,母亲每次都要求我吃面条,好像是说吃面条能健康长寿。这是走进军营的第一顿早餐,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面条,因为我希望自己将来在军营的路能走得长远些。如今我才明白,部队对吃饭也有点讲究,新兵入伍第一顿吃面条,意味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 这是一支闻名遐迩的传奇部队! ——他们为中国军旗增辉,耕耘在祖国万里蓝天! ——他们量经测纬,描绘出如锦如绣的神圣中华! 这支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就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空军航测兵。  相似文献   

17.
刘振宁 《政工学刊》2004,(10):60-61
“看,老刘家的那个大军官又从部队回来了!你瞧人家。多给爹妈争气!”每次回家探亲。乡亲们一见到我,总要发出这种半是夸奖半是羡慕的赞叹。其实,我能成长为一名少校军官,完全是出于一种“无奈”,特殊的家庭环境使我只能在军营中磨练和造就自己。  相似文献   

18.
佳节忆团圆     
我曾经连续12个春节没回家与父母团聚,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确实无法抽开身。那时我是一名战备值班部队的军人,每到过年过节部队值班巡逻任务最重,难得的几个休假名额都给了最需要的战友。17岁就离开父母到千里之外的部队当兵,可以说我没有在父母身边尽过半点孝道,连回家与他  相似文献   

19.
"天福山,我们从这里走来!"这是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66267、73111、75100等部队官兵引以为豪、发自肺腑的铿锵之音.这些部队亲切地把胶东称为自己的"老家",把天福山称作部队的"根".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落实?落实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就对象来说,就是要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士兵.落实的标准,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落实的唯一标准.部队工作是否落实,就要看这个部队在关键时刻能不能拉出去,在应付突发事件和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能不能顶得上,起作用.从战场看操场,从抢险救灾的现场看平时的训练和作风.那种停留在会上、嘴上、文件上的“落实”,就不是真正的落实,平时要出事故,战时要吃大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落实难”的问题?怎样才能真正地抓落实?结合在部队的调查,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