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向海洋“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世纪。随着当今海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加快了从陆地、水面、水体、深海、大气层、太空等全方位对海洋的深刻认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海洋除了是世界物流运输业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当代海军》2010,(8):25-27
人类来自海洋,必将回归海洋。想象中的诺亚方舟承载着人类生存的最后希望。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诺亚方舟可能真的向我们走来,搭建起一座座“海上城市”,开辟人类生活的崭新空间。  相似文献   

3.
当今人类面临着四大危机:人口剧增、资源减少、能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而缓解这些危机的重要途径就是向海洋进军。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海洋经济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现代高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技术正日益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海洋技术包括海洋观测、海洋水声、海底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利用、海洋交通与运载、海洋结构、海水利用、海洋空间利用,以及深港技术等。本文主要对海洋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国际上公认21世纪是“海洋世纪”。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迎来了“海洋工业文明”的曙光。深海油气田、洋底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矿床、海底“可燃冰”,这些沉睡在国际公共海底的战略性资源,即将进入勘探开发的新阶段,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储量之大,远远超出当今人类的需求。这标志着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海洋商业文明”即将转向“海洋工业文明”。因此,在海洋世纪的开端,在海洋工业文明的起跑线上,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构想,这是把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国情、海情的睿智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轻舟 《当代海军》2004,(9):60-63
6月2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说,日本政府已经决定于7月上旬派出海洋调查船只,前往东海海域的“日中中间线”日方一侧开展海底资源的调查工作。而日方所说的“日中中间线”日本一侧,实际上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分析家认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海底资源之争将成为历史问题、钓鱼岛等领土问题之后,又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众所周知,目前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105.9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2004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宣传主题定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海洋,既可以是一道护国的屏障,也可以是一条使国家遭难的通道。随着海洋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提高,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斗争将日益突出,海洋热点问题将明显增加,提高海上防卫力量,保卫本国的海洋利益已成为海洋国家国策中的重中之重。在此,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国周边海洋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制定中的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把未来5年海洋经济的增长率定为不低于15%。为推动15%年增长目标的实现,上海将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海洋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海洋航运服务、滨海旅游、海洋信息等海洋现代服务业,同时加快培育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7.
李杰 《国防科技》2002,(8):30-33
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形势发生厂剧烈动荡,世界战略力量严重失衡,单级与多级的较量日趋激烈,多元力量围绕海洋权益而展开的角逐与较量也更加尖锐激烈,从而对海洋战略形势与海上安全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面对海洋口趋纷繁复杂的动荡与挑战,人们对海洋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各国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愈加注重,海洋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的战略价值更加突显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海洋作为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堪称世界海洋法发  相似文献   

8.
武祥云 《国防》2006,(5):23-2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不断向海洋扩展,对海洋的综合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争夺正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展开。进入21世纪后,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在陆地上的生存空间相对减少,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日渐匮乏,有些甚至近于枯竭;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对利用和开发海洋既提出了要求,又提供了可能。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党和国家力倡“宽视野”“、大时空”“、高目标”“、全民族”的跨世纪海洋战略意识,适时做出了“实施海洋开发”…  相似文献   

9.
蔚蓝色的海洋,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能源以及可以利用的空间资源等,是巨大的“蓝色聚宝盆”。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相互竞争的角逐场,并不时成为兵戎相见的战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这些预言在未来的某一天将可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0.
胡欣 《现代军事》2008,(12):58-62
著名军事历史学家马汉曾经说过.海权的历史,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他同时还明确地告诉世人,海权的历史主要是一部军事史。古往今来.浩瀚无边的海洋.留下了人类征战的无数硝烟。如今.伴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日趋增高.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与人类的军事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地理环境极其复杂,对海上军事行为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能够正确掌握海洋地理诸要素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军事行动之中,就能够掌握海上军事行为的主动权。海岸线——大陆的天然防线通常我们把海水与陆地相交界的地方称为海岸线,而实际上,海岸线并非一条“线”,而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所以,海岸线是指海水与陆地交界处狭窄的陆上地带。海岸线会因为海洋因素的影响,如波浪的作用、潮汐的往复、海平面的  相似文献   

12.
海洋发展是人类进步的一个缩影。人类对海洋海军海权的认识也经历了从护城河到交通要道,到作战场地,再到以海制陆的前进基地等多个阶段和层次的演变。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力量严重失衡,单极与多极的较量日趋激烈,多元力量围绕海洋权益而展开的角逐与较量也变得更加尖锐,海权与陆权之争重又回到人类视野,从而对海洋战略形势与海上安全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重新回望5000年来世界海洋海军海权的嬗变,对正确处理当前海洋海军海权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刊发在2008年3月《美国武装力量》杂志上的这篇文章是对未来“9·11”的一次大胆假设。虚构的故事设定在2011年的9月11日,引人入胜的情节背后隐藏的是未雨绸缪的多虑,精心拟定的建议也多少透露出几分霸气。但正如文所说,随着人类对海洋的不断开发,海底世界这个人们无法看清的领域,将为充满危险的袭击提供最后的庇护。文章虽是针对美国而写,但对于世界其他同样依赖于海洋的国家来说,这种担忧也绝非“杞人”之举。  相似文献   

14.
李杰 《宁夏科技》2001,(4):70-72
人类起源于海洋,而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海洋。在以海洋为重要标志的世纪大进军中,只有树立全新的海洋观,确立一个正确有效的海洋战略,全面高速地发展海洋经济,才能裕如地应付各种日趋严峻的挑战,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在世纪之交建立的中华世纪坛建筑前,海军少将郑明对中华世纪坛遗漏海洋的重大缺憾,感  相似文献   

15.
韩东 《当代海军》2002,(7):43-43
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将海防工作由“内政部”、“国防部”、“财政部”等单位分别掌管。之后几年,由于各单位自行其是,一直未能达到很好的协同,无法有效遂行海防勤务。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台湾“安全会议”于1999年3月18日提案成立海岸巡防专职机构,以统一台湾海岸、海洋事务管辖权,  相似文献   

16.
赵利 《环球军事》2010,(17):1-1
近日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哪里?”很多人答的都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然而,标准答案却是海南省。因为“海南省除了3.4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岛外,还包括21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  相似文献   

17.
大型深水装备被海洋油气业界称为“流动的国土”,是大力推进海洋石油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利器”在南中国海领海争议正烈之际,“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的南海开钻,现实与象征意义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8.
阿龙  仲言 《中国军转民》2008,(11):79-80
10月8日,我国首艘自行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在武昌造船厂命名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王学龙将该船命名为“海洋”6号。“海洋”6号的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装备正步人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9.
海洋高技术的军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一个富饶而远未被开发的宝库;海洋,又是全球生命的支持系统,是人类克服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海洋,还是兵戎相见的  相似文献   

20.
有人将南海称为“第二波斯湾”,此言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道出了南海地区面临着不容乐观的海洋军事形势。总的来说,南海地区在平静的表象下,潜动着危机四伏的暗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