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元2001年9月11日晚上(北京时间),世界上所有的新闻媒体几乎都在播放一条同样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美国遭受了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伤亡惨重。这次“珍珠港事件”(亦称“9·11事件)与二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相同的是,袭击的都是美国拥有主权的本土目标,使美国都遭受了重大的损  相似文献   

2.
珍珠港事件中美军受创战列舰的下落邓沛众所周知,1941年12月7日爆发的珍珠港事件中,由于日本海空军主力的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在近半年之内几乎丧失了战斗力。据美国珍珠港事件联合调查委员会公布的《珍珠港事件调查报告》载,太平...  相似文献   

3.
1996年12月8日,几百名美国军官和退伍军人在夏威夷举行了庄严的仪式,以纪念55年前的珍珠港事件,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克莱明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发言中,并没有强调珍珠港事件的重大意义,而是专注地叙述了珍珠港事件中一个黑人水兵的故事。 多里斯,米勒当时是美国“西弗吉尼亚”号军舰上的一名炊事员。虽然他已经具备了作战能力,但是他却无权参加战斗。因为那时的海军军规是禁止黑人直接参加战斗的,而且,大部分陆军和海军的官员都反对黑人成为战斗员。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7日是个宁静的星期日,日本人对地处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大规模偷袭。在冲天的炮火浓烟中,美国海军遭到重创,太平洋舰队在这个噩梦般的清晨几乎全军覆没。珍珠港事件使日本人狂喜,美国人震惊。在世界各国的舆论和历史评价中,珍珠港事件一直被看作是军事史上无数偷袭事件中最为成  相似文献   

5.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是珍珠港事件的一个直接后果。鉴于情报漫无头绪,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成立了“战略服务处(简称OSS)”,负责整合美国的情报收集工作。1947年7月,OSS变成了CIA,即大名鼎鼎的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6.
1996年12月8日,几百名美国军官和退伍军人在夏威夷举行了庄严的仪式,以纪念55年前的珍珠港事件。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部克莱明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发言并没有强调珍珠港事件的重大意义,而是专注地叙述了珍珠港事件中一个黑人水兵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张晖 《军事史林》2013,(9):39-45
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总统欲擒故纵的“苦肉计”?还是美国麻痹大意后的“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8.
同为二次大战中最优秀的潜艇部队指挥官,德国的卡尔·邓尼茨将军能够在大西洋之战中名噪一时,载入世界级名将之列,至今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而美国的查尔斯·安德鲁·洛克伍德将军,虽然在太平洋上取得了几乎不亚于邓尼茨的巨大结果,却无人为他树碑立传,到今天几乎是鲜为人知。 受命于危困之际 美国潜艇是在太平洋战争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参战的,虽然在珍珠港事件中,美国潜艇未遭灾难,  相似文献   

9.
随着恐怖袭击突发性的提高和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以及扩散危险的增大,美国开始感到在应付危机的效率和效果上有些吃紧。近几场战争也使美国明显感到快速远距离精确打击或保持此类威慑往往比大量兵力调动来得及时、高效。另外,从空间战略高度出发,美国也要全力保持和强化其在空间和战略打击上的绝对优势。美空间管理与组织评估委员会就指出,美国空间系统未来有可能遭敌大规模攻击而出现“空间珍珠港事件”,应把保护美国在空间的利益作为美国家安全优先考虑的重点。这些现实和理论依据为美军“快速全球打击”战略构想的出笼奠定了基础。一小时之…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2015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背面, 2020年以前在月球建立太空站。规模比“阿波罗”大得多人类登月是在上世纪美苏争霸中拉开序幕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飞抵月球后,美国的惊讶不啻于发生“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在随后的国会演讲中,誓言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于是,美国不惜耗费巨资,终于抢在苏联之前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8号载人绕月飞行成功以后,美国曾透露说,一旦登月成功,就准备在月球上设立导弹发射基地。  相似文献   

11.
宗霁 《宁夏科技》2001,(9):91-91
1941年12月7日,这是个令全世界为之震惊,令美国人世代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日军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战,美国海军损失惨重。珍珠港事件的突然爆发,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0,(10):63-63
谁的名言 “我最担心的是,我们所做的恰恰是唤醒了一头沉睡的雄狮。”这句据说是山本五十六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的感慨之语,其实是美国人在上世纪70年代杜撰出来的。《虎、虎、虎》电影脚本作者只是借用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3.
战后,美国吸取珍珠港事件的惨痛教训,十分重视战争动员,相继成立了动员机构,制颁了相应的法律。直到80年代后期,才逐步完善,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负有不同职责的动员机构。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强调平时的动员准备,要求平时就做好能应付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谁人不知“珍珠港事件”? 这场浩劫被无数军事家分析、揣度,也被无数文学家描写、叙述。但最近有消息说;日本人的这次越海奇袭竟是受到了一部科幻小说的影响,这岂不是“奇上加奇”。美国前不久出版了一本名为《拜沃特——创造太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都认为这种猜测有一定道理: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罗斯福不仅事先知晓日本人的偷袭计划,而且佯装不知,以珍珠港内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舰被炸毁为代价,以求得歌舞升平中的美国人民被"震醒",并借此使国内强大的鼓吹"中立"、在欧亚大战的战火中做"壁上观"的保守势力无言以对,最终促使他主张的对日宣战被国会乃至国内民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1941年 12月 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这一事件,不仅对日本、对美国,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围绕这一事件,国内外政治家、军事家,特别是史学界的研究者们,至今仍在进行激烈的争论。虽然观点各不相同,但都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即“魔术情报”与珍珠港事件的关系问题,就是说罗斯福是否从“魔术情报”中预先知道了日本要进攻珍珠港 ?一   1940年 6月,纳粹德国打败法国后,罗斯福批准国务卿海科德尔·赫尔与日本大使进行会谈以解决两国间的分歧。同时,也指令美国陆海军情报…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作战60周年。60年前的这一天,突如其来的打击震惊了美国也敲醒了美国人置身世外的美梦,罗斯福随即向日本宣战,美国就此加入旷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今,当年珍珠港内战舰沉没、血肉横飞的惨烈的画面又被好莱坞大导演花大价钱演绎了出来,而这里我们想要探讨的则是经历过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海军60年的发展历程。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二战至今,美尉海军对航空母舰及航母编队偏爱有加,其现役航母无论在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1885年出生在美国东海岸帕拉特卡市,17岁时考入西点军校,成为西点军校1900级中年龄最小的新学员。毕业后,史迪威到远在菲律宾马尼拉的第12步兵团服役,不久随美国著将领潘兴将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史迪威先后两次来到中国,并成为美军少有的“中国通”。1955年史迪威再次来华担任武官。珍珠港事件后,他被提名为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来到中国参加对日战争。  相似文献   

19.
珍珠港事件揭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美日之间开始了生死搏斗。美国为击败日本,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决定与中国结盟,共同抗日。中国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就对美国的参战寄予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打败日本,并利用美援扩充反共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主张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两国三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构成了他们之间战略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各方对打败日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上的差异,由此便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纵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十分尖锐,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的合作是主流,分歧则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20.
1939年10月15日凌晨,英国海军的“皇家橡树”号莫名其妙地爆炸沉入海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损失的第一艘战列舰。主力战舰被击沉在自家的军港里,833人死亡,这起比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早了整整两年的事件后来被比作“英国珍珠港事件”。是谁颠覆了英国海军引以为豪的“皇家橡树”号呢?直至战后,人们才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