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珍珠港,位于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东距美国西海岸2090海里,西距日本3200海里,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用麦克阿瑟将军的话说,珍珠港“是我们最强大的据点”。然而,“灾难”恰恰就发生在这里。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突袭珍珠港,驻守在这里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这一事件迄今已过50余载,但人们对它的发生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军事历史》  相似文献   

2.
200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作战60周年。60年前的这一天,突如其来的打击震惊了美国也敲醒了美国人置身世外的美梦,罗斯福随即向日本宣战,美国就此加入旷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今,当年珍珠港内战舰沉没、血肉横飞的惨烈的画面又被好莱坞大导演花大价钱演绎了出来,而这里我们想要探讨的则是经历过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海军60年的发展历程。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二战至今,美尉海军对航空母舰及航母编队偏爱有加,其现役航母无论在  相似文献   

3.
1941年12月,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一下子把美国推入二战的漩涡之中。英国的丘吉尔首相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在白宫紧急会晤。他们商定新的英美联盟采取的一个重大军事行动将是进攻法属北非,并把此次进攻行动的代号定为"火炬行动"。它意味着要在德国引以为荣的"沙漠之狐"埃尔文·隆美尔将军的尾巴上点一把火。因为在当时,隆美尔  相似文献   

4.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70-70
郁闷的海军上将 1940年1月,詹姆斯·理查森中将荣升太平洋舰队司令,这次提升被视为罗斯福总统领军妙招。理查森研究了几十年如何打败日本人,是公认的军事专才;而且此公职低资浅,属于破格提拔,罗斯福要用的就是这种既有能力又感恩的主。但是,老罗也有打眼的时候。理查森一走马上任。就竭力反对总统把太平洋舰队部署到珍珠港的计划,为此他两度亲赴华府陈情,要求把舰队撤回西海岸。据他半辈子的研究,此等部署等于把舰队供手送给日本人。战区将领“质疑”总统兼总司令,这还了得。罗斯福当即运作人事。次年2月,理查森奉调回国,换了个闲差,时距这位军界红人上位不到一年。不幸的是,同年底,日本人就兑现了理查森的预见。尽管如此,整个二战期间,这位美国海军头号“日本海军通”始终被罗斯福排斥在核心圈之外。  相似文献   

5.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一举成功。第二天,当参加过1932年美军举行的“检验珍珠港防卫能力演习”的飞行员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后,无不感慨地说,日军所为不正是美国海军9年前演习用的方案吗? 珍珠港是美国重要海军基地和门户。为检验珍珠港的防卫能力, 1932年1月,美国海军200多艘军舰云集在加利福尼亚海区,参加检验  相似文献   

6.
1941年12月7日午夜1点30分刚过,位于华盛顿奉布里奇岛的海军情报拦截站截获了由东京发往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一份情报。该情报用“紫码”书写。这是日本外交密码中最机密也是最复杂的一种。当时,太平洋地区的局势日益紧张,因此,破解这份密码情报就显得十分迫切。这是过去18个小时中所传送的一系列情报中的最后一份。它成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消息之一。 他们破译了电文,比日本人在珍珠港投下的第一批炸弹早了5个小时 密码局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破解一组日本外交密码。这并不容易。除了日语本身的复杂性,日方还使用了从1919年到1920年春之间所使用的近12种不同的代码。1921  相似文献   

7.
1939年10月15日凌晨,英国海军的“皇家橡树”号莫名其妙地爆炸沉入海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损失的第一艘战列舰。主力战舰被击沉在自家的军港里,833人死亡,这起比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早了整整两年的事件后来被比作“英国珍珠港事件”。是谁颠覆了英国海军引以为豪的“皇家橡树”号呢?直至战后,人们才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如果历史能够重新书写,相信美国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忽视中国人为其提供的那份宝贵情报,美军也不会在珍珠港落得个损兵折将的惨痛结果,太平洋战争开战的历史也许会完全不同。一份美国人不相信的密件在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前5天,即1942年12月3日,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向美国当时的驻华大使递交了一份密件。在这份密件中,中国国民党当局详细地向美国政府通报了中国破译的一份日本密电码的内容,即日本海军将于1942年12月8日星期天,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所在  相似文献   

9.
偷袭珍珠港是一次体现日本海军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发生极大转变的战役。正是由于这一转变,航空母舰作为海军主战武器走上了历史舞台。自此,以航母和舰载机为核心的海战模式日益为美国等国所接受并且成为海战主流,影响深远。本文以偷袭珍珠港为切入点,分三个部分对此进行了论述:一、美日矛盾逐渐激化、战争一触即发和围绕珍珠港双方的“博弈”;二、以航母和舰载机对珍珠港进行攻击的历史成因;三、在“偷袭珍珠港”中所体现的作战思想和方式给美国的“启示”,及其在世界军事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2月6日,即日本偷袭珍珠港和美国正式参战的前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一项关于大量拨款和充分利用技术资源研制核武器的计划。从此,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加快,规模迅速扩大。罗斯福和丘吉尔还达成一项协议,把英国和美国核能科研的力量都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实际上,经常遭德军空袭的英国已难以找到平静的研究基地。后来,英国派出以丁·查德威克为首的一批科学家,赴美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鉴于这项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罗斯福下令成立一个以他为首的最高政策小组,成员有副总统亨利·华莱士、陆军部长亨利·L·史汀生、陆军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以及政府高级科学顾问范尼伐·布希博士、詹姆斯·康南特博士等。  相似文献   

11.
对“仁”的解读是认识孔子丰富思想内涵的关键。由人而来的“仁”深刻之处就在于与“人”的密切关联性,人只有在“克己”“复礼”的实践中才能有效的践行“仁”,实现“仁者爱人”的人生至善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12.
"素质"漫谈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素质教育"至今已有20余年.这期间,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理论界、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就"素质"内涵的演进作一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美国海军新概念武器近年来的研发情况,主要涉及高能激光器、高功率微波和电磁轨道炮.美国海军目前研制的高能激光器主要是自由电子激光器.美国海军认为氟化氘化学激光器不适合舰载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视"落差"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速率加快 ,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新知识、新事物越来越多 ,要取得领导资格 ,必须从重新学习开始 ,以缩小“落差”。一要注意“方向性”学习。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军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作用 ,当前尤其要抓好十六大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在转化渗透上多下功夫 ,以提高党委对军事工作主线的牵引能力。二要注意“应用性”学习。加强对现代军事理论、先进作战思想、军事科技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学习 ,以提高党委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能力。三要注意“博览性”学习。广泛学习和掌握领导科学、管…  相似文献   

15.
质量管理是通过使顾客满意而达到企业长期成功的管理方式,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质量工作长效机制”即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质量方针的灵魂、是追逐管理目标的准则,并且必须贯穿于整个管理体系之中。在制度、执行、检查、考核这一管理的PDCA循环中,必须以“严”为先,将“严”作为“质量工作长效机制”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富兰克林对军事问题有深刻见解 ,他反对非正义战争 ,支持并参加革命战争 ;他反对常备军 ,主张建立民兵 ,夺取北美霸权 ,建立军事联盟 ;他认为纪律和指挥官对军队建设至关重要 ,经济是国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只有27名正式员工,却在2004年一年中创造了近500万员的净利润,是前一年的26倍多,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从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对马列主义建党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这一发展的重要表现 ,就是在坚持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新思路 ;在坚持党的阶级基础的前提下 ,提出了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新理念。这对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 ,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经验 ,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 ,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新时期的伟大宣言 ,也是指导我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过去的世纪里 ,我军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战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最前列 ,发挥着中流砥柱、坚强柱石、钢铁长城的作用 ,关键在于我军始终处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始终坚持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在新的世纪 ,我军…  相似文献   

20.
“经济自由”与“自由经济”辨析——理想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主义的实践历史 ,是从争取宗教自由开始 ,继而争取政治自由 ,直到近代和现代 ,却转移集中争取经济自由。“经济自由”虽然是个极重要的课题 ,但是一般论著却把目标 (理想 )性的经济自由混淆作手段 (方法 )性的自由经济 (制度 )。相应地 ,一般论者也把“经济自由主义”错误地狭限于“放任 (自由 )经济制度”以满足一小撮人的经济自由。再者 ,本文认为高寿昌先生早在 6 0年代在外地发表的《经济的自由主义》一文很具卓见和勇气 ,现在试图运用 (广义 )逻辑学把它精确化 ,特别是严格区分“经济自由”与“自由经济(制度 )” ,以显示逻辑分析的重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