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受挫以后,南方各地转入以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工作中。鉴于西北地区的特殊性,渭华起义失败以后,在中共中央指导下,中共陕西省委、陕北特委把瓦解敌军,变白军为红军的革命兵变,作为党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在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的地方军阀部队中进行了 3年多的兵运工作,组织了数十次起义和兵变,以图通过兵运的方式建立革命武装。虽然这些起义和兵变大都失败了,兵运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对西北地区以后的武装斗争和红军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开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兵运工作,发动兵变组织武装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形式之一。"两当起义"是我党策动国民党军阀部队整建制兵变,举行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的成功范例。为党领导陕甘革命斗争提供了新的经验教训和宝贵启示,促成了陕甘革命斗争从组织武装暴动,发动兵变建武装,转变到兵变与农民武装暴动相结合,建立根据地,进行武装割据,走井冈山道路上来。以"两当起义"为标志,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地方革命领袖开始了创建渭北、照金、南梁等苏区根据地的探索和实践,陕甘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当起义"为陕甘边根据地最终形成与建立,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提供了斗争指导方针转变的条件,对陕甘边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爆发于90年前的平江起义,声震全国。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平江起义者,勇敢实践,大胆探索,初步揭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指导规律。他们以井冈山斗争为榜样,致力于创建根据地,支援红4军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自觉追随者;实行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是独具特色的游击战作战原则的成功开创者;实现旧军队向新型人民军队的转型,是政治建军的坚决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学界关于西北苏区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西北苏区应称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应充分肯定陕西省委在创建革命根据地中的作用,同时指出其失误;正确评价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几次重要会议的作用;刘志丹并没有给长征中的红军送信;上世纪30年代陕甘武装起义不应称为"兵变"、"兵暴"。  相似文献   

5.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逐渐兴起。为领导和组织甘肃广大人民群众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中共甘宁青特委、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积极组建抗日革命武装和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先后在甘肃组建了两支“西北抗日义勇军”,在抗日的旗帜下开展武装斗争。这两支西北抗日义勇军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组建时间较早、规模较大、斗争较激烈、影响较深的抗日革命人民武装,在甘肃革命军事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开展兵运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基本手段是通过派人打入国民党军内部建立秘密党组织、发展党员,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组织哗变或起义。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兵运工作中摸索总结出强调阶级斗争、坚持士兵斗争与工农斗争相结合、坚持政治瓦解与军事打击相结合,以及坚持组织工作中的保密制度等原则,并形成群众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点。尽管这一运动在当时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但它在削弱国民党军力量的同时发展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开创了人民解放军瓦解敌军工作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人民军队伊始,即坚持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军队,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建军模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力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把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武装建设成党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抗日战争时期,创造性地开展整军整风,确保红军在改编后成为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解放战争时期,通过新式整军运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保证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奋力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有效抵制资产阶级错误思想和思潮对部队的侵蚀。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光辉历程,为新时代推动政治建军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青年时代,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就开始懂得军队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他参加革命后酷爱军事,非常注重革命武装建设,并视其为革命的重要工具。大革命时期,他在南方从事军事工作期间,潜心钻研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勇于实践。他依照列宁的建军思想和经验,在改造旧军队。创建革命武装,领导革命战争,组织工人武装起义,建立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培养军事干部等方面,功勋卓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竭力主张用武力讨伐蒋介石,以挽救中国革命,派遣大批共产党员和骨干到贺龙、叶挺部队去工作,掌握军队领导权。他坚信人民军队是实现马列主义理论的先锋这一正确原  相似文献   

9.
<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和领导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起初叫工农革命军,后模仿苏军也叫红军,1930年后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来源有三:一是全国各地近百次起义、暴动保留下来的武装,二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兵运工作成功策反的武装,三是整合、改造的农民武装。据考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其中有成长为中央主力红军的朱毛红4军、湘鄂西红3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红军(亦称陕甘红军或西北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陕甘边、陕北和晋西等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组建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30年,刘志丹根据党的指示,利用阎锡山、冯玉祥同蒋介石混战的机会,组织二十多名共产党员在陕甘边保安、靖边、安塞地区发动农民群众组建革命武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合水地区成立南梁游击队,全队三百多人。 1931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以二十余名共产党员(中共陕北特委也派有党员参加),在山西孝义地区组成晋西游击队,活动于吕梁山南段的汾阳、孝义、石楼、中阳、离石等地。后来,在敌人“进剿”下,  相似文献   

11.
肖甡 《军事史林》2013,(9):10-14
陕甘边苏区和陕北苏区连成一片,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它是党中央和长征各路红军的落脚点,尔后成为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大本营。在创建陕甘边苏区的斗争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经受了各种战斗和考验,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和献身精神,成功地实践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党管武装是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建军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是保证党对人民武装工作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是人民武装工作在几十年艰苦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的源泉。党中央、中央军委一贯重视党管武装工作。最近,中央军委在加强新形势下人武部全面建设的指示中,又一次重申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认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多年来时断时续地依附其他军阀的军队,缺乏政治工作,没有用革命的主义来武装军队。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在师法苏俄模式建军的实践中开始了创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尝试。其做法主要有:一、确立以党治军原则,建立党代表制度;二、创立政治工作制度,施行政治训练;三、按照黄埔党军的模式改造旧军队。  相似文献   

14.
1927年7月,贺敏学率领永新、安福、宁冈、莲花四县农军举行的永新暴动,有力打击了反革命的气焰,鼓舞了湘赣边界人民的斗战勇气。永新暴动后,贺敏学在工农革命军和袁文才、王佐绿林武装之间"穿针引线",为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积极协调联络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党组织;在改造袁文才、王佐绿林武装中功不可没,为革命军队的锻造进行了有益探索;点燃九陇山革命烽火,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呼应;黄洋界保卫战中立奇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斗争历程中,贺敏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八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第60年的纪念日。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即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以进行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的革命新时期。从此,党和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去反对  相似文献   

16.
<正>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次伟大军事行动,是对国民党右派在北伐中,血腥镇压工农大众和共产党的强有力的反击。他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结束了。南昌起义之后,共产党人以一种崭新面貌在世人面前出现。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自己的武装中国工农红军、自己的政权、革命根据地暨苏维埃共和国。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从南昌开始,至1927年10月10日在陆丰结束,行程1430公里,总共70天。  相似文献   

17.
<正>陕北红军[1]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军事建设的重要成果。目前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领域,学界较多关注陕甘边根据地和陕甘边红军,对陕北根据地及陕北红军涉猎偏少,研究主要集中在陕北红军的建立过程、陕北革命领导人与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名称辨析、陕北红军与长征胜利等方面,[2]鲜少专门总结陕北红军的建军模式与经验,诸如陕北红军如何创建壮大、陕北红军的兵源构成、党组织与群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陕北红军的成军模式及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此,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忻州市地处晋北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爱国拥军传统,连续6年被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和军队国防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创建军民融合发展先进市,创建国防动员模范市"的工作思路,着眼大社会,立足大国防,建设大武装,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倾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党管武装工作,推进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  相似文献   

19.
西北红军亦称陕甘红军、陕北红军,正式番号为红26军和红27军,主要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特点鲜明,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沉痛的教训.本文拟对西北红军的历史经验及其历史地位作一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西征胜利76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和弘扬先进文化"座谈会,这对于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全面推动宁夏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这段光荣历史及其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革命战争年代,宁夏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地方,是红军西征的主战场.在红军长征、西征期间,红25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曾先后途经、转战宁夏.数万红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刘伯承、邓小平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以及著名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马海德,都在宁夏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西征的胜利,实现了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打击坚持反共的地方军事势力,发展壮大红军力量;向南打通与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联系,接援其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东北军、西北军及一切抗日武装,发动少数民族起来革命,建立少数民族自治政权,促使西北抗日力量大联合,进而形成全国抗战新局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