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郡巨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著名的项羽救赵破秦军史称"巨鹿之战"即发生于此。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冀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河北省巨鹿县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王素平,自觉履行党管武装"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志,团结带领人武部党委"一班人"实现武装工作新突破,在冀南革命老区奏响了新时代支持武装工作的乐章。  相似文献   

2.
古郡巨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战国末年,吕不韦《吕氏春秋》把大麓写为"巨鹿",是秦始皇当年册封的36郡之一,著名的项羽救赵破秦军史称"巨鹿之战"即发生于此。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冀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巨鹿县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王素平,自觉履行党管武装"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志,团结带领人武部党委"一班人"实现了武装工作的新突破,在冀南革命老区奏响了新时代支持武装工作的乐章。  相似文献   

3.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出身楚国贵族。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大起义,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同年9月,项羽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举行起义,杀掉郡守,夺得兵权;项羽任裨将,拥有8,000兵众。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率军攻赵,以重兵围巨鹿(今河  相似文献   

4.
暗渡陈仓     
马靖 《国防》2008,(10):78-79
暗渡陈仓,全称应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典故出自楚汉相争时期。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为掌握最高统治权,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斗争。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楚汉相争初期,处于劣势的刘邦在进军褒中后,为了防止章邯侵袭和麻痹项羽,表示自己无意争夺中原,主动烧毁了东向的栈道。后来,韩信出兵东征之时,为了迷惑敌人,派人佯装修复栈道,而暗中抄小路迂回到陈仓,击败了章邯。  相似文献   

5.
定陶之战与项梁的败亡吴仰湘秦朝末年,陈胜起义的消息传到吴地,项梁在侄子项羽的支持下,杀会稽郡守殷通,得吴中精兵8000人,响应陈胜起义。陈胜死后,项梁扶立楚怀王,成为反秦斗争的实际领导人。他指挥东阿(今属山东)救齐战役,打败了“所向无敌”的秦将章邯。...  相似文献   

6.
素有兵家必争之地的河北省巨鹿县,是“巨鹿之战”“黄巾起义”的发生地,也是革命老区。在这片红土地上,崇军尚武是自古传承下来的美德。  相似文献   

7.
钷鹿之战有关记录,多存于《史记·项羽本纪》,若仅以此为据,似此战之胜全系项羽所部奋击之力;但结合散见于其他篇章的相关材料,则可知钜鹿一役之所以能取够胜,除项羽所部力战是一因素外,赵国守城军民的长期抵抗、赵国其他地区援军在钜鹿外围的牵制作战,乃至各诸侯援军的存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故钜鹿之战,可以说是各方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位于鲁东南的诸城市,是举世闻名的“恐龙之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号称“龙城”。诸城古称密州,历史上曾是驻州置郡之地,是战略要地的边缘地带和海岸防御的纵深地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秦末刘邦项羽争夺天下,由韩信指挥的著名的“潍水之战”就发生在诸城境内。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该地任太守时曾经写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相似文献   

9.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背水为阵,以不满三万人的兵力大破号称二十万的赵军,一举平定赵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韩信背水破赵之战在楚汉战争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破赵之后,燕、齐等国闻风而靡,由此,刘邦始得专力攻项羽,形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并最后打败项羽,统一了中国。但是,当年韩信背水列阵的古战场在今何地?这次战役为什么能够以  相似文献   

10.
吕明武  史爱清 《国防》2002,(8):53-53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项羽本记》中,“鸿门宴”事件是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一个重要回合,并由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刘邦、项羽在灭秦战争的关键时刻,与楚怀王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未料,掌兵仅10万的刘邦居然先于拥兵40万的项羽入关破秦,按约理应为王。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秘密派人给驻扎在新丰鸿门的项羽送去情报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本就不服气的项羽获悉刘邦欲称王的意向,当即勃然大怒曰: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宿县地区是革命老区。在这块“金戈铁马、鼓角争鸣”的古战场上,留下了“陈胜、吴广起义”刀光剑影的厮杀,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淮海战役”的炮火硝烟,迎来新中国诞生的曙光。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宿县地委书记耿光宽,又在这块热土上谱写了一曲曲爱武建业的新乐章。  相似文献   

12.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集团命其将军吴班、冯习率军四万,击败吴军李异、刘阿等部,攻占巫山、秭归一线,挑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吴蜀夷陵之战。吴班、冯习初战告捷后,刘备即率蜀军主力进至秭归。他自以为旧有恩德于荆州之民,  相似文献   

13.
楚汉分争,刘邦项羽两人之斗不仅仅是武力的角逐,更是心力的较量。项羽曾谓刘邦说:“天下凶凶数岁,徒以吾两人。愿以王挑战,决雌雄。”刘邦笑谢回答:“吾宁斗智,不斗其力。”八个字再精确不过地概括了刘项两人截然相反的人格特征:项羽是一个斗力的无心人,刘邦是一个斗智的有心人。斗力,是项羽的长项;斗智,是刘邦的绝活。刘邦“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一入关,“屠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秋毫不犯,一身清风。把尾巴夹了起来的刘邦摇身一变,从一个五毒俱全的财色之徒变成了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范增是个极有眼力的人,一眼看出了刘邦的野心,曾告  相似文献   

14.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是苏联红军著名的军事家,现代大纵深作战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家。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军事生涯画卷中,华沙之战作为一幅不和谐的插页,成了他最不愿回味的一章。那是在握有主动,占有优势,华沙已指日可下的形势下丢掉胜利的。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次应该取胜的华沙战役失败的呢?  相似文献   

15.
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在《国防新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全国人力、物力、文化力的总和来决定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武力之战,也是两国的"文化力"之战。武力之战让我们看到的是舰船、大炮和热血,"文化力"之战则让我们感受到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力量。"文化力"不足,散而不聚焉能不败在战争中,  相似文献   

16.
苦恼的开战决心 第七章 在光荣中毁灭 第一节 快速进击 昭和十六年(1941年)九月六日,在御前会议上通过的《帝国国策遂行要领》中决定,“与外交相平行,进行战争准备,至十月上旬前后,如仍未达到要求贯彻之目的,决定开战。”九月下旬,日美交涉陷于僵局。对于和战问题难于作出决定的第三届近卫内阁于十月  相似文献   

17.
北宋末年的宋金劫寨之战是当时重大战事之一 ,对宋朝的政治和军事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历来史家对李纲在劫寨之战中的作用说法不一 ,本文经过多方考辨 ,指出劫寨之战的决策者为宋钦宗 ,由姚平仲率军执行 ,而李纲实为居中主持者。李纲在其著作《靖康传信录》中的刻意回避、甚至曲笔 ,实出于其所处的政治环境考虑。  相似文献   

18.
历史公案:项羽身陷大泽于何方?傅贵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韩信重兵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骁勇善战的项羽在夜幕的掩护下,率800人乘夜渡淮。渡淮后仍有100余骑,若不是至阴陵遭一田父欺骗陷于大泽,损兵折将,项羽、刘邦鹿死谁手还很难断定。大泽...  相似文献   

19.
马陵之战的胜利,是孙膑运用《孙子兵法》的结果;马陵之战的成功,验证了《孙子兵法》的经典。马陵之战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当给今人以思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演到诸葛亮设计巧取曹操地盘汉中时,曹操在汉中之战的心态,经过杨修杨主簿那么一琢磨,表现得一览无余——“鸡肋”食之无肉,嚼之有味,弃之可惜,“汉中”夺之无益,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