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3,(9):51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淮阳太守汲黯与汉武帝刘彻,在人才问题上产生过一场争论。据《资治通鉴》卷第十九载,争论得很激烈。直言切谏的汲黯大动肝火,怒气冲冲地对刘彻说:"皇帝陛下不辞辛劳,苦苦求贤,可对贤才未尽其用,就草率地杀掉了,‘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  相似文献   

2.
"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之安"。——明治天皇睦仁1868年4月6日《宣扬国威宸翰》(又名《安托万民之亲笔诏书》或简称《宸翰》)  相似文献   

3.
《李靖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李问对》、《李卫公对问》等,简称《问对》。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四月所下诏书中称之为《李靖问对》①,今从之。(以下简称《问对》)关于此书的成书问题,自宋神宗时就有不同看法,此后众说纷法,学者莫衷一是。一说为唐太宗与李靖的谈话辑录,成书于贞观时;一说是宋人阮逸伪托之作;一说系“唐末宋初俚儒村学”所为。元马瑞临怀疑此书是王震等人遵照神宗诏书修撰而成,但未作详细考证。笔者为撰写《唐代军事史》有关内容,对此书的成书问题和主要军事理论建树作了些探讨,形成了几点粗…  相似文献   

4.
一汉初以来,匈奴日益强盛。昌顿单于以“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东败东胡,北服丁零,西逐大月氏,使中国北方原各自为政的“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汉武帝时期,匈奴统治区域东起今朝鲜边界,横跨蒙古高原,向西与河西走廓、湟水流域的氐、羌相接,南面延伸到  相似文献   

5.
传本《孙子》十三篇当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著录的“《孙子》十六篇”,而非《汉志·兵书略》所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三”与“六”之差异,实际是古籍传抄过程中形近而误所致。后人受汉代学术分类所拘,往往先入为主地对联孙子》有了“兵书”之类的判断,故而习惯于在《兵书略》寻找《孙子》,而对著录《诸子略》的《孙子》察之不深。  相似文献   

6.
《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或称《司马穰苴兵法》。《汉书·艺文志》将它列为《礼类》,称《军礼司马法》。 它成书于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据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战国中期,齐威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日《司马穰苴兵法》。”所以可以说这部兵书最晚也在战国中期就问世,它是齐国大夫们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成的一部名著。 《司马法》在汉代,共有一百五十五篇。汉代以后,许多篇章已散失。至清代,仅存今本《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和《用众第五》五篇,约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只称《诗》。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诗》是最早列为"五经"的经典之一,始称《诗经》。《诗经》这部典籍,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六部经典("六艺")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位置。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而且被誉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堪称中国自古以来"开宗的第一声歌"(闻一多先生语)。一、《诗经》概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今天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8.
赵充国(公元前137—前52年),字翁孙,陕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后迁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他“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尤其擅长骑射。(《汉书·赵充国传》)由于他生长在与羌、氏、匈奴等族毗邻、杂居的边地,故通晓西北各族民情。赵充国历经西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  相似文献   

9.
军官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最早见于公元一世纪东汉人班固所著《汉书·百官公卿表》。该书称:“搜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就是说,“军官”一词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汉武帝时就出现了。当时只是把掌管军粮的官员称为“军官”。宋代以后史籍中的“军官”就是泛指武职官员了。如《宋史·官职制》中说,“洪迈欲改三衙军官称谓”;元代将官吏区分为军官和民官两大类,但在职官制度的用语上仍以“文武”相称。  相似文献   

10.
李炜 《华北民兵》2008,(8):61-61
寇准,北宋名臣,不惑之年即擢升参政事(相当于宰相),居百官之首。张咏,蜀地太守,吏治清明,才学过人,深谙寇准。早在寇准升任参政事之初就对僚属说:"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耳"。一次,寇准在外出公干时遇到张咏,向其求教,张咏委婉地建议寇准读《霍光列传》。寇准不解张咏话意,回去后急忙取来《汉书》翻至《霍光列传》,一字不漏地读下去。当读到"不学无术"这句话时,猛然省悟:"张公言我,正是此句。多年来忙于事务,懒得读书,确是学术不足了,务须改过才是。"  相似文献   

11.
《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均有关于刘邦入秦行军路线的记载,但各本所叙多有抵牾,后世学者也各有尊奉。通过对文献中的若干关键问题重新进行梳理和考证,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刘邦军先攻咸阳、杠里,次战成武;攻昌邑仅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07年;是年四月,刘邦南攻之城为颍阳,而非颍川。同时,也对刘邦不走函谷关道,而选择武关道入定咸阳的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白江鏖兵──中日第一战樊文礼在中日关系史上,中日两国所发生的第一次战事当推唐朝初年的“白江之战”。白江,亦称白江村,系朝鲜半岛上的熊津江(今韩国锦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白江之战是中日两国为向朝鲜扩张势力而进行的一场争夺战。唐朝初年,朝鲜半岛处于高...  相似文献   

13.
金城兰州皋兰山附近,一个光荣的部队坐落在这里。这个部队是技术密集型单位,高学历干部多,女军官占"半壁江山"。在这里,有四个女军官格外受人注目。"拼命三郎"甘在风甘在凤文静、瘦弱,平时不爱说话,最爱唱《爱拼才会赢》。她干工作的拼劲、钻劲早已被人熟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评苏轼词,曰:非关中大汉执铁板不能吟唱。今读马文科散文集《春回天地一寸心》,也觉不畅呼一番"不亦快哉"不能过瘾。端的怎个过瘾法?如登高览胜,雄视古今文科先生的文章有大气魄,"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此气魄非徒落于铺陈辞句之气势,而实在是"神思之远"、"思理之妙"。读其《广宇寸心》,实在有"泱泱之韵",儒释道英粹皆能析炼而出,天地人万事都可纳于囊中。"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一大批具有‘宇宙之心'的有识之士,因为只有能够仰望天际,人类才知道宇宙的浩瀚无垠。"这是"志之高远",总能让人想到庄子《逍遥游》中那只冲天而起的鲲鹏,只有向往天空,才能拥有天空。"拥有一颗敬畏大自然之心,  相似文献   

15.
(一) 《司马法》是一部成书于战国中期的著名兵书。《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礼类》,称《军礼司马法》。全书共一百五十五篇。汉代以后,这部兵书的许多篇章都已佚失,今本仅存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等五篇,共三千三百余字。《司马法》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军事制度和战争经验,论述了古代的战争准备、战争指导、战场指挥、兵种部署、兵器配备、天时地利的选择、间谍的使用,军人心理以及治军等问题。历史上人们对《司马法》这部兵书  相似文献   

16.
读者圆桌     
《现代舰船》2011,(1):3
读者来信网友PPDPHD1发贴说:在《现代舰船》12A看到"1964年,‘企业’号停靠香港时,展开过一次核辐射检测,发现反应堆周围的辐射剂量比甲板上低得多——当时恰逢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爆炸成功。"的文字,认为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7.
《尉缭子》,是我国古代具有影响的一部兵书,相传为尉缭所作。《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类有《尉缭子》31篇,今存五卷,24篇,万余言。《尉缭子》的作者尉缭,生卒年代和军事实践,史书均无记载。隋志关于“尉缭,梁惠王时人”的说法,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18.
平城之役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战争.此役之后,西汉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等,同时开放关市,准许双方民间贸易,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除徙民实边、积粟富国外,西汉大力加强马政建设,发展骑兵,战斗力大幅提高;还注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以加强国防.在元狩二年河西之战、四年漠北之战中,汉军皆大胜,总的局势始得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军事历史研究领域,军事史学工作者是研究的主体,军事史本身是客体。主体能否步入客体的殿堂探得瑰宝,关键看他是否掌握了打开历史迷宫的钥匙。这钥匙不是别的,就是军事史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正是由于史学家们的素质有高低之分,他们所留下的史著才有优劣之别。在中国,《史记》、《汉书》、  相似文献   

20.
远交近攻     
魏喜坤 《国防》2010,(1):78-79
远交近攻,典出于《战国策·秦策》,也见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入秦后,向秦王献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秦王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将其作为吞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如《读史方舆纪要》卷一言:“秦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先灭韩,次灭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