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94 9年以来 ,台湾军事战略经历了“攻势作战”、“攻守一体”、“守势防卫”“有效吓阻、防卫固守”、“决战境外”几个阶段。陈水扁上台以来 ,大搞“渐进式台独” ,使其“四不一没有”的承诺逐步空洞化。军事战略也突出了“反制”、“先制”的色彩 ,“决战境外”成为战略主题。在这种新的战略指导下 ,台湾当局进一步加大了军事上的投入 ;军队建设强调提高侦察预警能力 ,增强海、空军的作战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 ;作战准备注重联合作战 ,强调空中反制 ,“制海为首要” ,加强前沿部署 ,把主战场前推至海峡 ,以有效地控制海峡形势 ;作战原则采取“拒敌于彼岸、击敌于半渡、毁敌于滩头、歼敌于阵内”的攻势防御原则 ,妄图达到“以武拒统”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以“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分裂主义立场,并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加紧整军备战,妄图以武力抗拒祖国统一。1993年,台军开始实施所谓“二代武器”的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反共拒和立场,不断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事件。尤其是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台当局将其“攻守一体”的军事战略调整为“积极防御,独立固守”的战略。根据这一战略,台当局加快了建设海  相似文献   

4.
美国军事战略与高科技紧密相关,在战略手段实现上,美国军事战略思维强调“技术决胜”思想。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军事战略思维演进的历程,接着阐述了其内涵及形成的根源,最后探讨了它对美国国防科技发展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为了达到两岸长期分离和台湾独立的政治目的,一方面积极发展与美国的传统关系,谋求美国的政治、军事庇护;另一方面,主动调整其军事战略,即由“守势防卫”战略调整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台湾军方根据这一军事战略,加速武器装备发展步伐。加强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全面提高空军以空制空、以空制地、以空制海的能力台军认为,空军是达成高技术战争目的的主导性力量,是完成多种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吴健 《当代海军》2001,(6):17-19
近年来,台湾当局在“积极防御,独立固守”的军事战略和“防空制海优先的建军备战方针指导下,大力加强海军力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9月7日台湾海军的《907作战汇报》计划内容中包括组建“第八潜艇舰队”;另外台湾《中央日报》1998年5月31日报道称,台湾海军正与中山科学院合作,力图在5年内达到“潜艇国造”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台军为实现“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军事战略和“决战境外”的战略妄想,把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作为达成其战略目标的首选,而发展各型导弹则是台军的重中之重。 现役导弹万枚有余 台军目前已装备的导弹主要有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少量地地导弹。其中大部分导弹是台湾耗费巨资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购进的。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美国军事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变。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根据国际安全环境的巨大变化,以美国主导世界秩序为目标,加快了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布什政府的军事战略调整重点强调了美国的本土安全、明确大国塑造思想、调整了反恐策略、加快建军模式转型、制定了攻防兼备的核战略和重新定义军事同盟。总体上,布什政府的军事战略是以“先发制人”为核心,具有鲜明的“霸权性”、“示范性”和“刺激性”,挑战现在的国际法和准则,加剧了国际体系的安全困境,使得世界更加不安全和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日本在不断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逐步完成将自卫队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军事战略上将防御重点由“固守北方”转变为“防御西南”,将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视为不稳定地区。为此,日本自卫队在不断进行编制体制调整、扩充军事实力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现役与预备役的结合,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增大规模,改革编制,优化结构,注重训练,提高待遇,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军是台湾军队实施岛屿防御作战的重要力量。平时主要遂行海上巡逻誉戒,防卫台湾和澎湖、金门、马祖、乌丘等外岛,以及护渔、反偷渡、联合缉私等维护海防安全任务;战时则联合空军、陆军遂行反封锁、抗登陆、反渗透等作战任务。90年代以来,台湾海军根据“积极防御,独立固守”的军事战略和“空中防卫、海上防卫、陆上防卫”的作战指导原则,依据台湾“国防部”制定的“十年兵力整建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以“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分裂主义立场,并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加紧整军备战,妄图以武力抗拒祖国统一。1993年,台军开始实施所谓“二代武器”的十年换装计划。1997年,台湾军事当局又颁布了“国军军事组织及兵力调整规划案”(简称“精实案”)整编计划,进一步为其三军制定了具体的现代化发展目标。1999年7月,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在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扩张性军事战略思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具体表现在: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扩张性军事战略思维的主体特征;美国“特殊论”——扩张性军事战略思维的价值观支柱;美国“天定命运”论——扩张性军事战略思维中的使命意识;美国的“危机感”——扩张性军事战略思维的安全观。  相似文献   

13.
“瘫痪战”是台湾当局妄图实现其“有效吓阻”方针的手段。2000年6月16日,台湾当局领导人提出所谓“决战境外”的军事战略,引发强烈争议。台军内部意见分歧相当大。许多军事专家评论说,“决战境外”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完全是强者直扑弱者的手段,以海峡两岸的客观情况,根本不适合台湾。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和军方均不再提“决战境外”,转而强调建立“吓阻能力”,发展、配置具有扩大台军事战略纵深,以制空、制海、反登陆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台湾将其军事战略从“攻守一体”转变为“守势防卫”;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强调贯彻“战略守势、战术攻势”的原则。为此,台湾军队在“十年兵力整建计划”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军事组织及兵力规划案”,将对军队进行“消肿强身”,力图以  相似文献   

15.
李异建 《国防科技》2000,21(2):48-49
台湾当局为加强防务,保障其安全,推出了“积极防御,独立固守”的“守势战略”。为贯彻这一军事战略方针,台军撤消了用于“反攻大陆”的特种作战部队和轻装部队换防制度,以便熟悉防卫情况,并把“抗登陆”作为基本作战样式。台军目前提出了“战略上持久,战术上速决,以制空、制海为首要”的攻势防御作战指导思想。新的作战指导思想更加注重联合作战,突出攻势防御、先机制敌;由重视“地面决战”转向“海空决战”和“前沿防御”;由重点实施“抗登陆”作战转为“反封锁”、“抗登陆”作战并重,并优先实施制空、制海作战和反封锁作战。…  相似文献   

16.
宛东生 《国防》2005,(5):73-74
为达成“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战略构想,台湾在2004年度进行了“作战”、“动员”、“核化”、“训练”共4 大类近 50 次较大的军事演习。其中,动员类演习主要包括“万安演习”、“同心演习”和“自强演习”。这三大演习虽为台湾年度例行演习,但随着台湾军事战略思想的逐渐转型,尤其是一度搁置的台湾军队《精进案》在2004 年初重新启动,台湾动员类军事演习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和做法。 一 、演 习 概 况 按照台湾“国防部”的年度重大演习计划,动员类军事演习结合作战类“汉光 20 号演习”在 2004 年 7 月和 10 月中旬~11 月中旬两…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21世纪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更有效地干预世界各类地区冲突,美国海军战略正从“海上”向“陆地”过渡,因而更加强调登陆作战部队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加快登陆舰艇的更新换代,力求建设并拥有一支新型登陆作战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出现了“低强度冲突战略”(LowIntensityConflictDoctrine)新构想。当今,它已成为美国军事战略思想的主流。“低强度冲突战略”认为,传统军事战略,即旨在遏制苏联,在核大战和大规模常规战争为防御重点的军事战略已经过时,美国军事战略的重心应转向对付第三世界的局部冲突、内战、内乱、种族和宗教争端。“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形成,标志着美国军事战略的重大发展。但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尚未见有关“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全面论述。本文拟对“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形成背景,战略任务和手段,军力和组织结构,以及该…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军事战略强调依赖信息技术[美国《防务日报》INTERNET服务器1996年6月报道]美军联合参谋部的一份关于美军在下世纪如何作战的新“概念样板”强调,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技术将影响21世纪战争的胜负。由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的一份《2010年联合构想》...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表的关于“军事战略”的一份报告,而不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全貌。要想了解美国军事战略的全貌,我们必须综合解读美国奥巴马上台后发表的—系列有关国家安全、国家军事等各种报告,最后才能揭示出美国军事战略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