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熟参”、“妙悟”、“兴趣”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有关诗学理论的著名论说.“熟参”汉唐以来名篇,经“妙悟”而达于“兴趣”,正反映了诗人学诗与品诗、作诗、诗而入神的三种审美境界.严羽以禅喻诗,深得禅理与诗理融会贯通之奥妙.以禅入诗、由诗意求禅意,以禅理喻诗理,使诗歌理论得到突破性发展.正如他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所云:“仆  相似文献   

2.
赤壁大战之前 ,曹操一帆风顺 ;赤壁大战 ,使曹操遭遇巨大挫折。此时曹操春秋无多 ,虽渴求完成统一大业却又无可奈何 ,遂极其苦闷。从曹操心迹入手来解读其《短歌行》 (其一“对酒当歌”) ,可知他找到了最合适的倾诉途径和倾诉对象  相似文献   

3.
<正>予读杨乾坤先生杂文《恐怖气氛中的文字惊恐》(载《西安晚报》1996年4月23日副刊),见文中引有两首题壁诗,其一因诗而化险为夷,其一因诗而引火烧身,殊觉“诗能避祸能招祸”,特录以存查.  相似文献   

4.
《诗经》以“比”、“兴”入诗,使诗歌组成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情景相生、物我浑然、思与境谐而促成了诗歌章句的新的建构。《诗经》奠定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音律格局,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模准。  相似文献   

5.
<正>兴,本来很简单,研究的人多了,就变得复杂起来,朱自清先生叹之曰:“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越说越糊涂.”(《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5页)有的学者以“比”而别“兴”,认为兴的实质是比,其区别在于兴多在诗的开头,重在取义,而比多在诗中,重在取类.郑玄《周礼·太师注》云:“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  相似文献   

6.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政治、历史文献汇编,也是古代“六经”之一。钱穆在《中国史学名著》曾提到,“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无韵的称《书》”。古人有“书以道事”之说,《荀子·劝学篇》称之为“政事之纪”。司马迁也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书中保留了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诗经·蒹葭》诗中的关键词“苍苍”“萋萋”“采采”“溯洄”“溯游”等的深入分析,指出了本院现用教材和国内一些权威教材对它们的注释错误,给出了这些词以新的注释。  相似文献   

8.
1935年毛泽东作军旅诗《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47年该诗首次公开发表,同年毛泽东重新书写该诗。1957年毛泽东曾说该诗“记不起了,似乎不像”、“不宜发表”。此后在1958、1963、1976年三次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中,皆未收入该诗。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重新发表该诗。本文就该诗发表中扑朔迷离的曲折变化,作出全背景式追溯研究。  相似文献   

9.
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诗》教乃是浸润着情意、感通于物我之间的人生艺术.《诗》教之价值在于敦情和意,感发人之意义生命,使人内尽其性、外与物合,将《诗》作为获取功名利禄、推行礼乐教化的工具和手段就流为末用.而《诗》之"情意"机制本于"感通"之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无不浸润着人与人之间共通的感情.具体《诗》教的阶段,孔子在《论语》中两次提到"始可与言《诗》",则修养其心,明"诚"之道,始能学《诗》.  相似文献   

10.
怎样正确认识、实现和永远保持军队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这是当代军队革命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纯洁性”一词是近代使用和流行的.在古代,“纯”与“洁”多是分开使用.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来说,所谓“纯”,主要含义是纯一、纯粹、纯正不杂的意思.如《诗·周颂·维天之命》说,“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庄子·刻意》说,“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另外,“纯”还作美、善、好、皆等解释.所谓  相似文献   

11.
<正>儒家诗教的教典就是《诗经》.孔子作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始祖,非常重视诗歌的教育作用,亲自主持修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并以之教授弟子,从此,《诗经》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被奉为儒家学派的诗教经典,是寒门学子修身立礼的  相似文献   

12.
从创作环境和创作意图新探《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近三千首诗.在我国文艺百花园中散发着瑰丽的异彩。其中有两首脍灸人口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为最突出。早在诗人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这广为传诵之中。反映出广大群众对这两首诗的喜  相似文献   

13.
诗为媒     
你可看过《花为媒》这出戏吧,张五和贾俊英以“花”为媒是世人在舞台上塑造的美好形象。然而,沈阳市于洪区青年民兵郭建国和西丰县山乡姑娘杨艳红以“诗”为媒,是千真万确的。郭建国今年24岁,家住解放乡  相似文献   

14.
<正>《诗经》诸诗是配乐的歌词,也就是说《诗经》最初是有曲谱的,可惜后来亡佚了,所以,我们今天对《诗》乐的研究只能依靠诗歌本身的音律了.一般说来,披乐入诗,以声传情,诗的音  相似文献   

15.
《桃花源记并诗》中的“乐国”既非老子“小国寡民”的具体描写,也非原始社会缩影,更非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理想社会的形象描绘。它跟墨子的社会理想较为接近,但又有本质区别。它是陶渊明心灵的一个创造。 缅恋人类的童年时代是一种文化无意识。陶渊明是以理想化了的“(?)国”反衬反人道、非人性的丑恶现实。对文学作品的观照要用文学的人道主义尺度,因为(?)学是人学”。 陶渊明的“潜”正如孔子的“藏”是进取有作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儒道墨三家思想积极方面的影响和长期躬耕农亩获得的思想感情的转移,使陶渊明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 正是理想主义、人道主义的光辉以及传奇性色彩,使《桃花源记并诗》传诵千古,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当先人走出穴居的山洞乔迁进屋宇时,预防住房火灾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周礼·秋官·小司寇》记载:“仲春以木锋修火禁于国中。”“以木锋修火禁”,即消防人员手摇着木铃在居民密集区挨家挨户地宣传消防,以提醒国人防范火灾。此风到了唐代依然犹存,如皮日休的《入林屋洞诗》中就有“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的佳句(《全唐诗》)。明代又出现了既防火又防盗的铜铃夜巡制:“皇城外红铺七十二座,铺设官军十八夜巡,铜铃七十有八”,“初更遣军人一一摇振,环城巡警”。(《日下旧闻》)。到了清代,统治者则把这份差事推给了平民百…  相似文献   

17.
<正> 历来,人们对宋初西昆体诗,多数抱着贬抑的态度。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代文学”中也说:“晚唐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乃自然继续发展。西昆派的形成,正是宋初文坛这种趋势的集中表现。”“《西昆酬唱集》是以杨亿为首的十几个御用文人典型的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他们自以为是学习李商隐,实质上只是片面发展了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的倾向。他们缺乏真正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诗大多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写来写去,无非为了搬弄几个陈腐的典故。”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同志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由此想到那首脍炙人口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他还有一首诗也颇为感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从这两首诗读来,  相似文献   

19.
在以著名诗人艾青、张志民等任评委的全国首届城市诗歌展上,吉林省舒兰县法特乡魏家村19岁的女基干民兵孙丽玲写的《蓝眼睛的外国人和黑眼睛的中国人》竟被评为佳作。为此,《城市文学》主编梁志宏在祝贺信中写道:“读大作,一颗诗心跳跃其间,使编辑部受到感动和鼓舞。”前不久,《青年文学》副主编赵日升写信给吉林省作家文学院,推荐小孙的诗作。孙丽玲的诗还被编入《北方少女抒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诗经》以声传情离不开轻音重音的组合和汉语自产生以来平声仄声的轻重的问题,分析了《诗经》四言力求保持自然语音组合的多种轻重律建构形式及其主要、特殊模式在该诗中的整体效应,并且尝试阐述了《诗经》时代是以五音——宫、商、角、徽、羽来确定语音的轻重强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