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坚定地贯彻中共中央"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始终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并成功地建立起苏北抗日反韩统一战线,胜利地实现了江南新四军主力北上,开创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开辟华中的战略决策 ,是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出的一步令人叫绝的“高棋”。新四军和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 ,在华中携手并肩 ,浴血奋战 ,胜利地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开辟与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东濒黄海、东海,西至汉水及武当山脉,南迄浙赣线,北抵陇海铁路,处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地区建立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浙东、湘鄂赣、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统称华中抗日根据地,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并有147个县和40余座城市。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共对日伪军作战24602次,歼灭日伪军448410人。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华中地区的主力部队新四军发展到刀…  相似文献   

4.
中国·湖北·武汉新四军研究会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何光耀,张肇俊1995年9月6日至8日,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湖北省和武汉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联合在当年新四军军部诞生地──武汉市,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  相似文献   

5.
李治国 《政工学刊》2005,(12):18-19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随着我军在前线不断取得胜利,日军战俘也逐渐增多。为了对这些战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造,使他们尽快地获得新生,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战俘改造学校这一特殊实践形式。1940年10月在延安成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后来又相应成立了晋西北分校、山东分校和华中分校等。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不少转化过来的日军战俘弃暗投明,自觉组成反战同盟,奔赴到抗战的最前线,与八路军、新四军并肩战斗,成为了抗战史上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队伍,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真诚见行动顽石亦动摇政治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被击退后,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蒋介石密令其第3、第5战区和鲁苏战区所部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我新四军江南主力7000余人在陈毅、粟裕率领下,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方针,于7月  相似文献   

7.
“湖北抗战”学术讨论会综述何光耀,张肇俊199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已确定1995年9月在湖北召开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为迎接这次学术讨论会,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于1994年10月26日至28日...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整整五十周年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胜利,是全面抗战即人民战争路线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上海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重要战场。中共在上海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时调整领导抗战的工作策略和方针,组织各界群众广泛开展反日斗争,领导郊县抗日武装斗争,领导上海人民大力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领导隐蔽战线对日斗争等,成为领导上海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共领导下的上海抗战,在时间上贯穿十四年抗战的全过程,在地域上覆盖上海市区、近郊及郊县等地区,发挥了上海的特殊优势,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征,为争取上海抗战及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唐炎 《军事历史》2001,(3):48-52
皖南事变已经过去整60个春秋。血的教训曾促使新四军及华中抗战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我作为这一事件的经历者,现对这一事件的有关问题作些探究,以就教于各位。一、皖南事变后,从新四军政治地位来看,实现了摆脱国民党当局的羁绊,向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抗战使命的阶段转变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顽固派以何应钦、白崇禧名义发出“皓电”。该电限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1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地区,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缩编为10万人。出于对当时国内外形势及自身力量的考虑,中共中央以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名义于11月9日发表…  相似文献   

11.
新四军第2师,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和坚持淮南(先称皖东)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它是由抗战之初的新四军第4支队等部发展起来的。一、编成第4支队,东进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12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国民党政府宣布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下辖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其中第4支队由鄂豫皖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28军等部和豫南桐柏山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下辖第7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第8团(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第9团(团长顾士多、政委高志荣),手枪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它的前身是由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欠第685团)组成的东进支队,1941年7月沿革为冀鲁豫军区的第1、2、3、4军分区的一部;新四军第4师留豫东部队和第11、第12旅的一部,抗日战争后分别演变为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和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的一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抗击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准备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遵照晋冀鲁豫军区命令,1945年11月,冀鲁豫军区第2、第3军分区抽调主力部队,组建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第20  相似文献   

13.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华北华南联系之枢纽”,①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毛泽东称“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②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是在1938年春新四军组建集中特别是在徐州失陷前后就明确提出来了。是年11月6日结束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中”③的战略方针。根据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部署,八路军在创建、发展和巩固晋绥、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几大块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为贯彻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4.
新四军第1师,主要活动在苏中地区,是我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战争的一支劲旅。一、改编部队,奔向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其中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之一部和第3支队第6团等后来发展成为新四军第1师。第1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辖第1团(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全支队共二千三百余人。第2支队由闽西、闽赣边、闽南、浙南等红军游击队改编  相似文献   

15.
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和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互相呼应配合,有力地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战八年中,山东抗日军民共作战2万6千余次,歼灭日伪军50万余人;到抗战胜利结束时,除济南、青岛等几个大城市外,山东已经全部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6.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早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河,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域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苏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地扼华中、华北联系的枢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是华中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战略指导方针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谈一点个人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在国内和我们党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在《论持久战》一书中,深刻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指出抗日战争总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同时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政策。同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决不能是速决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东濒黄海,西起汉水,南跨长江三角洲,北至陇海铁路。该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交通发达,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华中就成为敌、顽、我三方必争之地。1940年上半年,蒋价五顽固派逼迫新四军撤出华中,退至黄河以北。中共中央在政治上据理力争,驳斥蒋价石之无理要求;在军事上则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要求华中新四军部队提高警惕,做好反击顽固派军事进攻之准备。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命令八路军第2纵队加速南下行动,会同苏鲁豫支队迅速进入蚌埠———宝应——盐城之线以…  相似文献   

1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因其成绩卓越、经验丰富,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①,“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是“沦陷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导标”③。8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  相似文献   

20.
彪炳史册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第一次彻底胜利。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抗日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中,我党领导的民兵积极配合八路军、新四军作战,涌现出了无数民兵英雄。时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刊开辟“寻访抗战老民兵英雄系列报道”,再现英勇民兵精彩的战斗片段,以引导新时代民兵学习抗战历史,发扬光荣传统,牢记民兵的职能与使命,锤炼过硬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参战支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