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期间,德军的“海狼”潜艇给盟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对付德军潜艇神出鬼没的攻击,英美等同盟国在大西洋海战中运用了大量的兵力,其中出动的反潜舰艇有5500艘,小艇有2万艘,并有大批装备雷达的飞机来进行反潜作战。盟军投入这场反潜战斗的人员总数加起来有几百万人。与德国投入的兵力相比,当时英美为对付德国一艘潜艇,竟动用了多达25艘舰艇和  相似文献   

2.
所谓反潜作战平台是指可携载反潜探测器材和反潜武器,遂行反潜作战任务的装备。目前主要有反潜水面舰艇,反潜航空兵和反潜潜艇。水面舰艇是最早用于反潜的兵力;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成为反潜战的重要兵力,当时仅有固定翼飞机,战后又出现了反潜直升机;潜艇在反潜战中担负着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军在发展水面舰艇与潜艇力量的同时,十分重视加强岸舰导弹部队的建设。目前,中国海军岸舰导弹部队装备着该国70-90年代自行研制的三代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其中大部分是雷达特征明显、抗干扰能力差的亚音速反舰导弹,战术技术性  相似文献   

4.
军用航空器对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的作战分别称为航空反舰战和航空反潜战。航空反潜战是利用携带反潜探测设备和反潜武器的军用航空器 (即反潜飞机),对水下潜艇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定位,并对其实施攻击的作战行动。与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反潜作战相比,反潜飞机实施航空反潜的主要优点是:反潜飞机速度快、航程远、载弹量大、机动灵活;反潜作战覆盖海域宽广、搜潜和反潜效率高;不易被水下潜艇发现和攻击,可对其实施快速击顶攻击。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海军在总结战争期间海上作战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从战争中遗留下来的一些舰队型潜艇改装成雷达预警潜艇,同时还在1953年和1954年相继建造了2艘“东方旗鱼”级雷达预警潜艇。但是,这些雷达预警潜艇都是常规动力潜艇,航速以及水下续航力都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因此,美国核潜艇之父海曼·里科弗便提议建造1艘核动力雷达预警潜艇,艇上装备2座反应堆,可以在水面上进行高速航行,并且能够直接担任由高速航空母舰等舰艇组成的海上快速机动部队的前卫预警潜艇。根  相似文献   

6.
潜艇与阳光绝缘,在遥远的深海,潜艇支队官兵涉暗礁过海峡,一次次抗击太平洋台风大浪的冲击,一次次破解装备故障的难题,一次次与舰船、飞机斗智斗勇,化险为夷。一次重大军事演习,不知道是无意识的安排,还是有意考验,在不到20天内,支队官兵先后7次转移阵地,在10多个架次飞机的对潜攻击和3种型号的水面舰艇10多个航次拉网式搜潜中保持了全程隐蔽,硬是没有让飞机和水面舰艇“闻”到半点“腥味”。而潜艇11次对水面舰艇攻击,共“击沉、击伤”驱逐舰、护卫舰8艘、猎潜艇2艘。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美国海军在用高新科技武装舰艇的同时,正着手战术、战略系统之间的新搭配与新组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其中,由潜艇和无人驾驶飞机搭配组合的战斗单元已在秘密试验中,有关动态引起了各国海军的关注。长期以来,军用反潜飞机和直升机一直是潜艇的“克星”,潜艇急需加强侦测、对抗航空反潜的能力。二  相似文献   

8.
气象雷达与雷达气象宁夏气象台徐阳春雷达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即搜索飞机、舰艇、导航警戒等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云、雨、雪等降水粒子也能返回足够强的电磁波,为雷达所接收,并形成回波。因为这种回波干扰了对飞机舰艇的搜索。所以在...  相似文献   

9.
蜀雕鹏 《环球军事》2011,(22):38-40
众所周知,鱼雷是一种水中作战兵器,可从潜艇、水面作战舰艇、飞机上发射,发射后可自行控制航向和深度,舰艇(含潜艇)只要接触就可以爆炸并被摧毁。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海军竞相研发重型和轻型鱼雷,尤其是潜射重型鱼雷。它能对敌方大型水面舰船和潜艇构成巨大的威胁,一般只要命中一枚,目前各国海军主要使用的中型驱逐舰就很难挽救。即使是...  相似文献   

10.
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有军用舰艇中,号称“海洋幽灵”的潜艇可以说是最具隐蔽性和突然性的。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为潜艇作战、生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 在二战中,潜艇击沉的舰船数量居各种作战舰艇之首。在战后几次较大局部战争中(如英阿马岛之战、海湾战争),潜艇无论作为威慑力量还是作为攻击力量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世界各主要海军国家  相似文献   

11.
李世令 《国防科技》2012,33(4):88-92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更新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文章通过对其装备的最新型的水面舰艇、潜艇和反潜飞机的战技术性能进行概述,并以此对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可以看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作战能力非常强,联合作战能力稍差。  相似文献   

12.
李一蓓 《宁夏科技》2001,(10):60-63
翻开一战、二战时期拍摄的舰艇照片可以发现,一些舰艇的舰身被涂上了各种不规则的保护色,甚至一些舰艇在船体侧面画上舰艇正面图章。这种伪装就是早期的隐身技术,其目的是为了隐真示假.致敌误判。与潜艇不同,水面舰艇完全暴露在雷达、红外辐射、噪声辐射、可见光辐射、自身电磁辐射等面前.它被各种侦测设备发现的概率.以及被各种精确制导武器跟踪和命中的概率要比潜艇高得多,因此,只有具备隐身性能的水面舰艇才可能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更有效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潜艇规避水面舰艇编队搜索是潜艇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潜艇完成作战任务的前提和保证.在水面舰艇对潜搜索的特点和编队对潜搜索有效宽度的分析基础之上,对潜艇规避搜索效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潜艇规避水面舰艇编队搜索的基本模型,并针对不同情况分析了潜艇规避水面舰艇编队搜索的效能.最后,针对不同情况对潜艇如何规避水面舰艇编队搜索提出了具体的规避方法,规避方法贴近潜艇部队训练实际,切实可行,对提高潜艇规避水面舰艇编队搜索的效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半个世纪前出现的反舰、反潜导弹系统如今仍是世界各国海军舰艇、潜艇以及海军航空兵飞机和直升机的重要武器。上世纪中叶,前苏联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先后研制出"狗鱼"、"风暴"、"彗星"、"箭"、"死火山"、P-5等反舰导弹系统。60年代,苏联海军舰艇和潜艇又陆续  相似文献   

15.
水面舰艇是海军舰艇和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主要研制了驱逐舰,护卫舰(艇),鱼雷、导弹快艇,水雷战舰艇和登陆舰艇等水面舰艇。驱逐舰驱逐舰对海攻击力强,续航力大,有较强的反潜和防空能力,其主要使命是作为海上作战编队的突击力量,担负攻击潜艇、水面舰艇、支援登陆部队作战以及护航等任务。  相似文献   

16.
突发奇想 1915年2月,德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潜艇偷袭作战。德军潜艇像海狼一样吞噬着行驶在大海上的各种船只,当年就击沉协约国船只431艘。 面对不可一世的德军潜艇部队,英国人伤透了脑筋。由于受当时技术力量的限制,皇家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很难发现在水下活动的潜艇。水面舰艇在明处,德国潜艇在暗处,英国人自然防不胜防。英舰频频遭受潜艇袭击的事实使皇家海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给予还击,只是苦于想不出什么高招来。  相似文献   

17.
海上鏖战急。这里正进行着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两军对垒。“蓝军”飞机、舰艇、潜艇形成立体夹攻态势。“红军”编队指挥室监视荧光屏不断闪现着空中、水面、水下的各路目标,操纵手都静息屏气,聚精会神,伺机歼“敌”。就在海上目标进入“红军”导弹发射区域前的“读秒段”,雷达监视荧光屏突然一片“雪花”——雷  相似文献   

18.
徐刚 《当代海军》2005,(8):32-35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的澳大利亚海军已逐步成为一支包括有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等力量较为均衡的地区性海军,同时也成为南太平洋上各国中实力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而这其中的潜艇部队则是整个澳大利亚海军的核心力量。成为了其最具威慑力的攻击力量。澳大利亚海军潜艇部队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提高海军实力,澳海军开始考虑组建自己的潜艇部队,最终在1963年与英国签订了采购4艘“奥白龙”级常规潜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当代海军》2007,(12):25-27
开场白:自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后不久,一些国家海军军事专家立即着手研究使用飞机来对付潜艇。1914年一战刚爆发,飞机便被尝试用于搜寻与打击潜艇。不过,由于当时飞机的探测设备性能非常有限,而攻击潜艇又缺乏有效的武器,所以整个战争期间只有10艘潜艇被飞机击沉,仅占潜艇损失数量的3.4%。二战期间,飞机单独或与水面舰艇协同击沉潜艇的数量超过潜艇损失总数的41%,航空反潜的地位在不断上升。战后,随着反潜飞机和直升机及其机上携带反潜探测装备和反潜武器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各国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反潜能力出现了质的飞跃,使得海上潜艇的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与挑战。为了进一步了解航空反潜的特点、作用与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深入探讨在信息化条件下,各国海军为啥格外青睐航空反潜等问题,本栏目主持人李杰就此与海军装备研究院某所刘主任和研究生小李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20.
短短50余年,人民海军成长为一支以核潜艇与常规潜艇、中型水面舰艇和海军岸基与舰载飞机为主战装备,以导弹为主要兵器,由多兵种合成初具现代化水平的近海防御力量。现在,人民海军又适时地对海军装备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海军装备技术部原部长郑明少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