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扬  张振宇 《政工学刊》2009,(11):38-38
《醒世恒言》载:录事薛某梦见自己化为鲤鱼,遇一老者垂钓。终因难耐饵之诱惑,为老者钓上。冯梦龙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贪婪所致。《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也曾说过,贪得无厌的人,身上富有了,但内心却一贫如洗;知足的人,身上虽然贫穷,但内心却很知足。人只要有一点贪婪私利,就会销蚀刚强变为软弱.阻塞智慧变得昏聩,败坏一生的品行。白居易亦有“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的警世传言。由此可见,知足不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是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梅德 《中国民兵》2010,(11):57-57
《朝日新闻》是日本综合性日文报纸之一。这张创刊百余年的报纸经过发展,在日本知名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朝日新闻》报头的4个字,非日本人题写,而出自一位中国书法家之手。此人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劳动榜样》节目,让人赏心悦目,拍案叫绝。在规定的时间内,各路高手纷纷献艺,用叉车在钢丝上挂啤酒瓶、手工绘制交通地图、糖果“一把抓”等等。由此想到欧阳修的《卖油翁》,卖油翁把“油自孔入,而钱不湿”的娴熟倒油技巧说成“惟手熟尔”。  相似文献   

4.
趁火打劫     
梁守磊 《国防》2008,(7):80-81
趁火打劫,也就是乘人之危.其本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一片混乱,目顾不暇之机,去抢劫别人的财物.这一计策很早就产生了.<孙子·计篇>日:"乱而取之."<十一家注<孙子·计篇>注>:"杜牧日: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  相似文献   

5.
史放 《环球军事》2010,(2):54-56
1900年,一支由来自八个国家的人马拼凑而成的强盗大军攻破了北京城,在中国灾难深重的近代史上又狠狠捅上了一刀。在这支“八国联军”中,意大利人的数量既不算最多,也不算最少;同样,在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意大利得到的利益既不算最多,也不算最少。  相似文献   

6.
远交近攻     
魏喜坤 《国防》2010,(1):78-79
远交近攻,典出于《战国策·秦策》,也见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入秦后,向秦王献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秦王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将其作为吞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如《读史方舆纪要》卷一言:“秦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先灭韩,次灭赵,  相似文献   

7.
许德斌 《政工学刊》2008,(10):31-31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或许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马谡是一位眼高手低、缺乏实战经验的人。在指挥街亭一役时,既违背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谏,致使街亭失守,被处以极刑。马谡在街亭之战中惨败,从表面上看是他盲目自大、刚愎自用所致;但从深一层次上看却是诸葛亮把马谡这样的人用错了位置。马谡与诸葛亮共事多年,一直是“高参”的角色,极少担任主将独当一面。  相似文献   

8.
某舰两名战士为附近南山上是否有兔子抬起了“杠子”,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进而大打出手,结果一人受轻伤,一人受处分。某仓库几名官兵因玩扑克时无法澄清到底谁“耍赖皮”,竟动了拳头,致使一士官左眼受伤失明。某部战士陈某与李某为谁的家乡好争论不休。陈自感嘴拙口笨,未占上风,受到奚落侮辱,丢了面子,当晚纠集两名同乡,携水果刀一把,去找李某“理论”。结果话不投机,陈拔刀刺向李某,致李重伤。上述三例,皆因“抬”毫无意义的“杠子”而引发,属“杠子冲突”。生活中由此类说不清、道不明的“杠子”引发的纠纷、矛盾和冲突时有所闻。它…  相似文献   

9.
齐夫 《政工学刊》2010,(7):10-10
快乐,人之所欲也。清官与贪官到底谁快乐,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说,贪官贪污受贿,腰缠万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当然比清官快乐。但肯定有很多人不会同意这种看法,既包括众多清官也包括支持清官的人,康熙皇帝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据《清史稿》记载,康熙非常注意奖掖扶植清官,他不是等清官去世后才谥什么号,而是在清官还健在时就予以表彰重用。他还大力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  相似文献   

10.
砥砺,剑之道也;历练,人之道也;无磨砺,则莫邪无锋;无历练,则英才不坚。  相似文献   

11.
记载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天,子张问孔子,一个做官的人应该如何从政呢?孔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意思是说,要做好官,就应该“尊五美”而“屏四恶”。所谓“五美”,一是“惠而不费”。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就是说,一个做官的人,掌握一定限度和范围的权利,做一些关系老百姓利益的好事,并在自己的权限之内,是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不做呢?“身在公门好修行”,能办又不费什么力气,就应该办。二是“劳而不怨”。“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一个做官的人,既然选择了为民做主的仕途之…  相似文献   

12.
苦乐人生     
乐生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一次性的消费品。就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而言,如果过着一种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的生活,绝不能称做是什么安逸和享受,对很多人来说,很可能会是一种十足的惩罚。它只会让人觉得是在虚度时光,浪费生命。每当生活中出现这种现象时,常常会令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慌感。只浪费生命而不创造价值,空虚无聊中,时刻感受到生命向死亡逼近,怎能不恐慌?生活中的苦与乐,如同一颗青果,未成熟时,不仅苦而且涩,一旦成熟之后,既香又甜,方知彼时之苦正是为了酝酿此时之甜,甜自苦中来。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既然是创…  相似文献   

13.
庆幸跌倒     
9月18日晚9时18分,夜空中响起凌厉的警报声,我放下手中的活,立在窗前聆听,心潮难平。 又一次,我听到如此响亮的哀悼与警示;又一次,我被如此真切地震撼着;又一次,我收获着心灵的慰藉——我不孤独,还有很多人和我在一起,牢记着国耻、牢记着历史的伤痛、也牢记着作为中同人的一份清醒!  相似文献   

14.
珍惜金天     
最近,我取了一个笔名叫金天。因笔者出生在素有“金城天府”之称的“中国金都”山东招远,遂取其中二字而成;然更为重要的是,金天——寓意着今天像金子那么珍贵。起名之由,还源于看到这样一个悲情故事。  相似文献   

15.
文风是党风学风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工作作风的直接反映。政治机关文字工作多,应带头端正文风.克服文牍冗长等现象,多写一些质朴无华的精妙短文。首先,思想观念要更新。文章不是越长越好,词句不是越华丽越受欢迎。寥寥数语,可以挪地有声;三五百字,也能流芳百世。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因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道理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该文以有景、有情、有人、有物的优美文笔,  相似文献   

16.
传本《孙子》十三篇当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著录的“《孙子》十六篇”,而非《汉志·兵书略》所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三”与“六”之差异,实际是古籍传抄过程中形近而误所致。后人受汉代学术分类所拘,往往先入为主地对联孙子》有了“兵书”之类的判断,故而习惯于在《兵书略》寻找《孙子》,而对著录《诸子略》的《孙子》察之不深。  相似文献   

17.
徐刻 《政工学刊》2010,(6):72-72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战胜了争霸对手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由此可见,善于用人无疑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刘邦的用人方法对今天我们各级管理者提高领导水平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仇和旋风     
《兵团建设》2008,(4):8-10
短短3个月时间,他3度被《焦点访谈》“光照”。他在云南实施的“昆明新政”刚满百天,已有从“旋风”演变成“台风”的趋势。他要求公务员天天写学习心得,所有的部门领导都去招商,领导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他让公务员们觉得很紧张、很不舒服。一位在会议上打瞌睡的官员被他点名后被要求辞职。“只身一人,无牵无挂”,他在昆明的“工作一定能无私无畏”。仇和的铁腕被一些人称道,也被一部分人质疑为“人治”。如何认识仇和?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网等有关媒体报道综合编写的——  相似文献   

19.
郑国梁 《国防》2005,(8):25-26
1950年,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台湾问题从此成为中美两国关系之间最大的争议问题。随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签署,“台湾地位未定”论已经寿终正寝。然而,“台独”势力却想借尸还魂,不仅恶意攻击抗日战争结束前明确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文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说什么《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都是“没有正式法律效力的战时宣传文件”,《开罗宣言》在“本质上是新闻稿”,“事实上连一张新闻稿都不如”,企图否认《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性质和法律…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名医扁鹊治好了蔡国太子的疾病。蔡国国君召见了扁鹊,在谈话中对扁鹊的医术大加赞赏。扁鹊说,我弟兄三人,都是行医之人。我大哥善治未病之病,当病患还没发作的时候即可以发现治愈,所以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名气也不如我响亮。我二哥善于治疗病人腠理之病,即病痛刚开始发作,就可以控制治愈,所以知道他的人也不多。而我善于治疗膏肓之病,所以知道我的人很多,我的名气也最大。大王你认为我们弟兄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呢?蔡国国君听了以后沉思不语,半晌才说,先生哪里是在谈论医术,你这是在教我治理国家的道理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