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铜脱锌腐蚀的特征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铜在机械设备制造中应用广泛,但黄铜在使用中存在脱锌腐蚀现象,弄清楚脱锌腐蚀的机理,找到防止脱锌腐蚀的措施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黄铜脱锌腐蚀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着重论述了黄铜脱锌的腐蚀机理。研究发现,在黄铜合金中加入砷、硼、稀土等元素或采用缓蚀剂可防止黄铜的脱锌腐蚀。  相似文献   

2.
钢质油罐在储存油料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腐蚀.为能够掌握罐底的腐蚀程度,提出了一种由灰色系统理论和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钢质油罐罐底腐蚀情况进行了预测,并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很小,尤其对油料腐蚀这种涉及较多因素的复杂过程,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该模型克服了传统预测模型需建立函数的难题,且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高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交流杂散电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阴极保护系统的影响,搭建交流干扰腐蚀实验平台研究了土壤电阻率、干扰电压大小、涂层电阻率和通断时间比对交流杂散电流密度的影响;采用腐蚀试片失重法研究了交流杂散电流密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以及阴极保护电位分别为-850 mV和-1 000 mV时对阴极保护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电阻率、干扰电压大小、涂层电阻率和通断时间比对交流杂散电流密度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阴极保护电位为-1 000 mV时,即使交流电流密度为20 mA/cm2,腐蚀试片也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埋地管道应采用绝缘性能好的防腐涂层,规划合理的铺设路线,并在运行过程中采取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设置合理的阴极保护电位。  相似文献   

4.
多种服役环境下航空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收集机场环境数据并依据环境谱编谱流程,编制出试验室环境下航空铝合金加速腐蚀试验谱,并依据该谱开展LD2CS铝合金预腐蚀疲劳试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利用影响平均值方法,筛选出三个重要腐蚀损伤表征量,即最大蚀坑深度、最大蚀坑宽度、点蚀率。通过归一化无量纲处理和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出腐蚀损伤综合指标α。对比不同损伤程度下预制裂纹疲劳扩展行为特点,定义腐蚀加速系数Ω(α)。利用加速腐蚀第18—20a的试验数据验证Ω(α)表达式的有效性,得到预测值相对误差均小于10%,这说明修正后的疲劳裂纹扩展公式适用于表示腐蚀损伤对长裂纹扩展的加速作用,为航空铝合金的损伤容限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鉴于某型舰用锅炉过热器破损的主因在于其内部腐蚀,而破损的主要方式是由管头的溃烂开始直至整个管头烂掉为止,导致管子的胀接松动而漏泄。因此,过热器的使用年限全取决于管头的腐蚀速度。通过确定过热器内管头的腐蚀率、锅炉年内运行时间以及保养时间等要素来估算过热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舰船腐蚀相关电场场源等效问题,从产生机理出发,根据实际舰船结构、海洋环境等条件,提出了舰船自然腐蚀时腐蚀相关电场场源的具体等效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场源为沿一定方向放置的异种金属对,并按一定方法将其等效为电偶极子或电流线。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海洋环境和舰船自然腐蚀时的基本场源,对该场源等效方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验证过程中特别考虑到水域周边岸壁边界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场源等效方法是正确的,可用于对舰船自然腐蚀时水下腐蚀相关电场的分布特点进行预估,也可为舰船水下电场的其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钢制油罐腐蚀因素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油罐腐蚀因素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钢制油罐主要腐蚀因素。首先根据腐蚀特征,找出钢制油罐的5个特征腐蚀部位;其次根据文献,深入讨论影响其腐蚀的大气、土壤、存储介质和随机因素,得到56个具体腐蚀因素;然后针对油罐底板上表面,考虑腐蚀机理和腐蚀因素参与腐蚀程度,分别构建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最后对影响油罐底板上表面的11个因素进行综合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研究方法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考虑腐蚀因素的船体结构寿命预测方法,在分析现有常用的船体结构腐蚀损伤时变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舰船维修保障实际情况建立了考虑腐蚀防护系统作用时间和维修时间等因素的腐蚀时变模型。根据相关规范选择了船体结构腐蚀寿命标准,并建立了一种计算船体结构腐蚀寿命的方法。该方法建立了船体结构腐蚀寿命与腐蚀防护系统作用时间和修理时间等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可以用于预测均匀腐蚀条件下船体结构寿命,也可以反过来指导腐蚀防护系统设计指标的选择和船体结构维修策略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刷镀Ni、n-Al2O3/Ni镀层在海水中静态腐蚀400 h后的质量损失情况.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分别观测了腐蚀形貌及进行了成分分析,又在加速腐蚀状态下测试了极化曲线.初步分析得出Ni可以和未配对的电子的氧形成强的化学键,也可以和基体铁形成微观腐蚀电池;电刷镀n-Al2O3/Ni镀层比Ni镀层在海水中静态耐蚀性好.  相似文献   

10.
SRB对船舱积水腐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船舱积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实验室培养、挂片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SRB对船舱积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SRB的存在促进碳钢的腐蚀,但积水中的油污减弱了SRB的促进作用;SRB使腐蚀产物膜的不均匀性增加,促进了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TA2-B10合金管在不同电偶腐蚀防护方式下对B10管腐蚀特性的影响,在青岛小麦岛海水试验场设置TA2-B10管直接连接、电绝缘连接、电绝缘+涂层连接三组不同电偶腐蚀防护方式对照管道,依次进行1m/s、3m/s、4m/s流动海水与浸泡交替腐蚀试验。对试验后的三组B10管道线切割,通过管道内表面电位分布试验分析不同电偶腐蚀防护方式下B10管道的腐蚀类型;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微观表征,分析不同电偶腐蚀防护方式下距离法兰接头250mm处B10管试样的腐蚀特性。结果表明,直接连接TA2-B10管处于电偶腐蚀状态,B10端内电位正移腐蚀加速,电绝缘连接和绝缘+涂层连接TA2-B10管均处于自腐蚀状态,但电绝缘+涂层连接具有更好的绝缘效果;电绝缘+涂层连接防护下的B10试样,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自腐蚀电位最负;三组B10试样阻抗谱均呈现单容抗弧特征,电绝缘+涂层连接防护下的B10试样具有更大的传递电阻和膜层电阻;电绝缘+涂层连接能有效减缓点蚀、坑蚀和晶间腐蚀三种腐蚀倾向。以上结果综合说明,绝缘+涂层防护方式具有更好的电偶腐蚀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海洋船舶腐蚀引起的静电场的基本模型,对GalvanicSystem电场在水中兵器、电场测量体等实体附近可能产生的电场畸变进行了分析计算.理论计算表明:雷体等水下实体对电场的扰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雷体与舰船的距离、雷体材料的电阻率、雷体的尺寸.当距离大于10m时,其引起的电场畸变的相对变化率小于2%,由此得出了利用舰船电场远场作为启动信号时可以不考虑电场扰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我军许多油料单位发生了合格喷气燃料在储存、运输中出现银片腐蚀不合格的问题。本文对可能引起喷气燃料银片腐蚀的各种硫化物和杂质进行了考察分析,结合XPS和AES分析,确认元素硫是银片腐蚀主要因素。腐蚀银片评级或颜色不一,系表面硫含量即硫化银晶体组成不一所致。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潮湿、盐雾、霉菌三种气候环境条件对机载火控雷达的影响,根据海军部队的使用维护特点,提出增强雷达设备“三防”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传统铜片腐蚀结果评定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HIS彩色模型,开发了铜片腐蚀试验结果评价软件。评价结果表明,两种试验结果评价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解决了传统试验结果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舰用主锅炉管子根部存在早期烟灰腐蚀问题,就应用刷镀技术将管子根部施镀防护层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为了能在实舰锅炉上试验与应用,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试验,对其镀层进行优化、检验,并结合某舰进厂中修对其主锅炉最容易产生腐蚀穿孔失效的部分管子实施刷镀,安装后使用近一年的情况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对45钢和2Cr13不锈钢的渗硫表面进行磨损试验后发现,45钢渗硫层磨痕处产生了大量腐蚀剥落坑,而不锈钢渗硫层磨痕却未产生.利用AFM、SEM、XPS等先进设备分析了渗硫层弱腐蚀现象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热的作用,渗硫层生成了具有弱腐蚀性的硫酸根,对没有耐蚀性能的45钢造成了腐蚀破坏,而不锈钢以其良好的耐蚀性免受腐蚀破坏.  相似文献   

19.
硫化物对石油产品铜片腐蚀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不同硫化物对石油产品铜片腐蚀的影响,结合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讨论了不同腐蚀级别铜片上硫含量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腐蚀级别高的铜片上硫含量高,这说明石油产品中的硫化物是形成铜片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舰船微生物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舰船的舱底积水和海水管系中,微生物腐蚀是重要的腐蚀形式之一。在众多的微生物中以硫酸盐还原菌(SRB)的腐蚀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在金属表面形成生物膜,改变了生物膜内的微环境,其代谢产物与金属基体相互作用,加速了金属的腐蚀过程.从微生物的生理学、腐蚀机理等角度,对舰船材料的腐蚀危害、微生物腐蚀研究方法和腐蚀防治措施以及微生物腐蚀的近期研究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微生物腐蚀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