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型潜用鱼雷射击指挥仪中设有四方位法求解目标运动要素的方案。但该方案要求第一、二次测量间隔时间等于第二、三次测量间隔时间,还要求满足一  相似文献   

2.
线导鱼雷攻击时对目标参数解算依赖小 ,这一特点有利于远距离隐蔽快攻和提高舰艇的作战和生存能力。在鱼雷发射后边解算边导引实时修正雷达误差 ,可以提高鱼雷自导发现目标的概率 ;导引过程中进行人工干预 ,可以提高鱼雷抗干扰能力。在无目标运动要素的条件下 ,对线导鱼雷攻击水面目标的纯方位导引法进行研究 ,提出一种较为有效的导引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海战条件下,潜艇鱼雷攻击的成败,从技术角度而言,决定于尽早的先敌发现目标,迅速隐蔽地测算出目标运动要素(速度、航向、距离),先敌远距离使用鱼雷武器,予敌以毁灭性打击。就目前某潜艇武备系统而言,距上述要求相差尚远。如水声噪音观测器材发现目标距离较近,还未装备被动式测距系统,目前只能测定目标方位,不能测得目标距离。就指挥仪而言,虽然常规潜艇某指挥仪有四方位法和三方位一  相似文献   

4.
鱼雷纯方位攻击是潜艇因无法解算目标运动要素时,依靠方位变化对目标实施快速鱼雷攻击的一种方法。鱼雷命中概率是武器装备研究和作战使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鱼雷武器作战效能评估的主要依据。通过分析自导鱼雷纯方位攻击的使用过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和仿真模型,并采用大样本仿真的方法,得出不同情况下鱼雷攻击提前角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5.
发挥鱼雷航程远,能够根据线导指令按指定搜索策略对位置散布目标实施机动搜索的特点,潜艇利用特殊海洋环境远距离发现目标。在目标方位不连续、不准确的情况下,建立对目标运动要素的概略解算,根据概略目标运动要素,进行鱼雷机动搜索策略规划,对目标距离进行粗判,定下攻击决心,发射并控制导引鱼雷在目标散布区域实施机动搜索。在目标运动要素更新后,可重新规划鱼雷搜索策略,通过导引线发送至鱼雷,鱼雷实施新的机动搜索,提高鱼雷发现目标概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来袭鱼雷方位信息和来袭鱼雷运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来袭鱼雷运动要素集合解算模型。为使该解算模型的理论值更贴合实际作战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鱼雷射击原理的来袭鱼雷运动要素合理性判别方法。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对来袭鱼雷弹道的预测,能为反鱼雷武器的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潜艇使用鱼雷攻击远距离目标时,通常情况下,解算的目标运动要素有较大误差,对潜艇而言,目标位置散布于一定的区域之内,就无法将目标作为瞄准点来计算鱼雷射击参数。要提高鱼雷搜索捕获目标的概率,可利用鱼雷航程远、速度高的优势,设计了一种螺旋环套弹道,鱼雷沿目标运动方向做螺旋环套搜索,使鱼雷搜索范围尽可能覆盖目标散布区域。基于这种设想,提出了描述鱼雷螺旋环套机动搜索弹道的参数和确定方法,并对这种弹道进行仿真和分析,得出其适用条件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基于来袭鱼雷处于与被攻击运动舰船相遇航向上的前提,在被攻击运动舰船通过声纳被动方式测取到来袭鱼雷的第1个方位后,被攻击运动舰船立即进行改变速度矢量的机动,速度矢量改变后,被攻击运动舰船以被动方式测取来袭鱼雷的第2个方位,并利用此时与第1个方位值相等的来袭鱼雷虚拟方位,绘算确定来袭鱼雷的距离.如果来袭鱼雷实际处于与被攻击运动舰船相遇的航向上,则确定的来袭鱼雷距离就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前言潜艇鱼雷攻击中的“隐蔽”和“快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一种有效作战方法。只要我们尽早的发现目标,迅速隐蔽的测量、计算出目标运动要素和鱼雷发射诸元,在较远的距离时出其不意地先向敌人发射鱼雷,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就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在目标运动要素未知的条件下,方位导引法是线导鱼雷常用的导引方法,尾流自导鱼雷的制导技术要求鱼雷必须满足一定的角度进入目标尾流,才能发现尾流并跟踪击毁目标.线导如何导引鱼雷满足进入尾流角的要求,是急需研究的问题.通过分析和仿真得出鱼雷满足进入尾流角要求时本艇阵位与目标速度和舷角之间的关系,并从技术角度对其射击阵位进行了优化分析及仿真,对线导 尾流自导鱼雷的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潜艇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算法特点,依据武器使用效果探索要素解算质量评估方法。根据潜艇指控系统目标定位跟踪的战术技术指标和鱼雷武器的使用效果对目标运动要素的精度要求,采用统计模拟方法计算鱼雷命中(发现)目标概率以及对应的要素精度要求,并提出在线统计解算要素均方差的研究思路。给出了要素解算质量评估标准、评估依据的实现方法和表现形式。使用概率衡量使用效果,评估要素解算质量较为科学,容易为部队指挥员接受。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方位-频率解算目标运动要素解算方法可实现水下观测平台不机动解算目标运动要素,但接敌航路仍影响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精度及平台隐蔽性。建立了方位-频率目标定位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初始目标舷角下,水下观测平台采用不同接敌航路情况下目标运动要素解算收敛速度和精度,并从保持水下观察平台隐蔽性的角度,探究了不同初始态势下应选择的航路。  相似文献   

13.
用速度平差法求解目标运动要素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速度平差法求解目标运动要素是潜艇作战中常用的目标运动要素求解方法.通过全面分析该算法的原理和求解过程,运用典型数值分析、数学归纳等方法,论证了目前速度平差法应用中求解过程的不完整性及漏根的根源,结合潜艇鱼雷攻击实际,采用迭代法和数轴验根法,提出了新的求解办法,提高了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的可靠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浅海,当被动声纳探测到目标后,由于舰艇间不断的运动,测得的目标方位随时间的不同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利用目标方位的变化,通过纯方位法和滤波估计等方法可解算出目标的运动要素.当声纳利用深海会聚区的声学效应在远距离上探测到目标时,因舰艇被动声纳在隐蔽条件下往往只能测得目标的方位,此时的目标方位随着时间的不同变化很小,难以利用浅海的解算方法求出目标的运动要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对深海会聚区声学效应的分析,提出了利用会聚区宽度等特点,采用本舰艇合理机动的方式,来求解目标的运动要素的方法.通过对本舰艇各种可能机动方式的建模和计算机仿真计算的结果可见,该方法可行,且在第一、第二会聚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际背景需求,针对单平台纯方位水面编队目标运动要素解算问题,从可观测性、观测平台机动及解算模型三方面作了探讨.利用线性系统可观测理论,基于伪线性量测方程对编队目标运动要素的可观测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可观测条件.以Fisher信息阵行列式为性能指标,探讨了观测平台最优机动的理论轨线和工程轨线形状.给出了3种编队目标运动要素解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研究结论和仿真结果表明:水下单平台基于纯方位解算编队目标运动要素,自身必须作有效机动,可以采用单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的最佳机动策略;提出的联合解算模型的效果显著好于已有的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标方位变化率对运动要素解算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不同目标运动要素(目标距离、航向或速度)的求解精度,对目标的方位变化率又有着不同的要求.从确定性算法入手,进行了方位变化率对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精度影响的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证明了该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海战对潜艇鱼雷攻击的隐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雷达使用受到严格控制。而用纯方位数据解敌要素,在常规潜艇指挥仪中不仅使用问题尚未获得满意的解决,解题误差也较大。即使能用潜望镜在远距离上实测到一个距离值,由于其测距误差可能达10%左右,解出的敌要素必存在相应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线导+尾流自导鱼雷传统的导引算法均依赖目标运动要素,目标运动要素误差将会导致鱼雷进入尾流点的偏差,从而降低了鱼雷自导装置捕获目标尾流的概率。在过去方位导引法基础上根据瞄点和目标尾流特性对过去方位进行一定的修正,从而对线导+尾流自导鱼雷实施导引,无论有无目标运动要素,也无论目标如何机动规避,只需连续测得目标方位,就能将鱼雷准确地导入目标尾流的期望位置。  相似文献   

19.
多方位—初距法是潜艇解算目标运动要素的常用方法之一,所提供的估计初始距离的准确程序直接影响解算的可信度。为了及时评判估计初始距离的准确程度,引入方位偏差的概念,作为潜艇指挥员修正估计初始距离的重要依据。方位偏差是利用部分方位序列解算目标运动要素,根据解算结果推算当前目标方位,与当前实测目标方位相比较的结果。利用估计初始距离与真实初始距离差异性反映到方位偏差的变化规律,可以迅速有效地调整估计初始距离,使解算过程快速收敛到理想解。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单艘潜艇纯方位目标定位必须潜艇机动才能使算法收敛的问题,首次采用几何分析法研究了潜艇不机动情况下,解算编队目标运动要素的方法;然后,基于最小二乘法,给出了具体的解算模型,并给定态势,进行实例仿真。证明该算法能够满足潜艇隐蔽对编队目标定位的需要,进一步丰富了潜艇纯方位目标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