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这里是一座山,山里两个兵,守着一个营房和国防通信线。万家团圆的时候,他们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或许,落雪无痕,可我们没有忘记,我的士兵兄弟,让我来陪你过春节……  相似文献   

2.
山魂     
在山里待久了,对山未见得就读懂了。山是人永远离不开又永远读不完的。连里新分下来的战士约我一起爬山,其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体验不止一次。儿时我就与山为伴,上山摘野果、砍柴样样为之。特别是夏天,躺在深山里,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不为。饿了,伸手摘  相似文献   

3.
高原之恋     
从老山到喜玛拉雅山,你的心永远恋着高原。 南疆血染过的红土地上, 火红的木棉花开的更艳; 雪域净土的高山里, 绽开着一朵朵洁白的雪莲。 红的似火, 映照着你不朽的青春;  相似文献   

4.
参军那年我不满15岁。青涩的叶子,含苞的花。7年,对我来说,或许是青春之旅最粲然的一瞬。我敢说,至今梦里萦绕不止的仍是山里那单调清苦的日子,我又爱又恨的连队生活。 青春是美丽的。但那时候人们认为美丽是邪恶的,而脂香粉黛必定与颓废、低级趣味相伴。 新兵下连,我被分配到距铁岭县城80里地的龙首山。群山环绕,山的内部如血管般布满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军事坑道。我们连镇守其中105号坑道口。全  相似文献   

5.
山里的水兵     
山里的水兵扶建邦罗华山,是广西十万大山中的一座主峰。这里,生活着一群年轻的守山军人。那年春天,刚刚穿上水兵服的我,被分到这座人称「鬼见怕」的山上,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罗华山最大的特点是雾大,即使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罗华山上的雾也常常如太平洋的万顷巨浪...  相似文献   

6.
爸爸是一名摩托车出租司机,天天往返于家里和小镇之间。在那条从山里通往山外的山村公路上,几乎每天都有爸爸驾着摩托车飞驰的身影。爸爸曾经也是一名军人,一套从部队带回来的黄军装穿了七八年。那衣服质量也实在是太好了,浆洗了那么多年,除了颜色被洗白以外,基本上没什么破损的地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的家庭及入伍经过我家乡是贵州凯里炉山洛棉村,我家世代都是山里种地人。父母生了我们兄弟三个,因为家里穷,兄弟三人都没读过书。我去当兵是在1938年的秋天,正值家乡收割稻子。政府规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原本抽中的是我二哥。我二哥因为刚结婚不久不肯去当兵,就躲了起来,没有办法,只有让我顶上去。那年我才16岁。部队走的那天我也没有告诉家里,我怕妈妈知道要哭的,就悄悄地走了。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去贵阳,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路上就病了,得的"打摆子"。有一个老乡叫  相似文献   

8.
这里,开门见山,出门是山,山里有山,山外还是山。这里山高谷深,群峰峭拔,苍茫雄浑。这里,古道悠悠,驼铃声声。这里,地不长草,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这里,亘古荒凉,古朴中蕴含着灵气。这里,青山列队,绿水长流,山环水绕。这里,是东方陆地上的百慕大,蕴藏着煤、铁、铜、铅、锌、石棉、磷、岩盐……有多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是祖国的聚  相似文献   

9.
通化县兴华村里活跃着一支民兵综合服务队,他们承包山林,兴办工厂,修桥筑路,扶贫帮困,深受乡亲们的欢迎。1984年,全村近半数的农户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山里守着“百宝山”,过着穷日子。怎样帮助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呢?民兵连指导员孙玉海大胆的建议:以基干民兵为主体,成立一个综合服务队,承包山林和果园作生产基地,辐射开  相似文献   

10.
正在爽爽的贵阳、绿绿的贵阳,矗立着一座现代化军工企业——中国航发红林。2016年10月26日,红林创建50周年。时光流逝,50年匆匆而过。50年前,一批热血儿女响应祖国的召唤,毅然告别大城市,来到"开门见山、出门是山、山里有山、山外有山、山高谷深、群峰峭拔偏僻、艰苦红林穿洞"  相似文献   

11.
那年那月     
我们从山里搬出十多年了,有时候还常回忆或梦见39所在山沟里的情景;南边是太白山,山顶上白雪常年不化,山间白云悠悠一道清澈见底的小河从山沟流出流水潺潺,往上望去,头上只有不大的一片天。山沟小河上有三座小桥,小河两边盖了许多楼房,一条不宽的马路通往山外。  相似文献   

12.
1996年的夏天,我在宽甸大山深处的一片红色营房里。我那时的军衔是列兵,职务是某部“红四连”战士。那是一个普通的夏天,营房周围是跟我一样茂盛生长着的庄稼。连队开拔到另外一处山里夏训后,我因为营救导员直接点名,跟一个河北老兵一起在营区留守。留守,除了看管连队那一排空了的营房外,更主要的是看护属于我们营的那一大片苞谷。我跟河北老兵的分工明确:老兵在家,管连队圈里那群嗷嗷叫的猪和菜地里那几畦嫩生生的小菜;我上山,看护那片苞谷。山,其实是万千大山中一块矮了好半截的大土丘,在军事地图上叫高地,是我们营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三间依山傍水而建的小草房就是我的家,也是装载我全部童年故事的摇篮。草房坐北朝南,每当太阳东升,阳光使洒满小院。宽敞的院落收拾得整洁有序,最让我们姐弟高兴的是草房前有一条蛮弯的小河,河水是从山里请凌凌的泉眼里涌出来汇聚而成的,一年四季溪流不止。小河不足一米宽。我的童年就在这不足一米宽的小河里来回趟过,趟出了那么多回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四川邻水县地处深丘,山重山,山外还有山,如何念好“山字经”,在山里取“金”?邻水县人武部结合县情和国家政策,制定了民兵营造10个经济果林,绿化100个山头,完成10000亩退耕还林任务的“十百万”计划。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县人武部请县林业局、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上课,对全县专武干部和民兵骨干进行了技术培训,落实了责任制,乡镇武装部长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效应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官差负责押一个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官差灌醉,又给他剃了个光头,然后逃走了。官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和尚还在,可随后又问我在哪里呢?笑话只为博人一乐,然而,认识自我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东坡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这个道理:明明站在山里,却不知道山到底什么样;同样,明明是熟悉的自己,却难以认识。社会心理学家称为苏东坡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光阴如梭。今年是《中国民兵》创刊 20年,我心里激动万分,因为我从内心感 谢《中国民兵》,是她伴我走过了担任基层 报道员的20年和成长成才的20年。 1983年,我退伍回乡。凭借在部队干 过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 1984年1月被招聘到山东省诸城市人武 部担任报道员。虽说在部队从事过新闻 报道工作,也有着发表稿件百篇的自豪,  相似文献   

17.
日子真的不经过,转眼工夫似的,我已经在吃第36年的军粮了。30多年军旅生活,我待过6个营区,其中两个营区是军校校园,3个营区是坐落在大城市的军队机关大院小院,只有1个营区与众不同,它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一个叫梁坪山的地方。6个营区各有特点,都在我的生命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但只有梁坪山这个营区常会入梦,叫我经常怀念。32年前的7月,不到20岁的我和7名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乘火车、转大卡车,奔波三四十个小时,终于赶到了地处半山腰的梁坪山部队营区。在这个营区,我整整工作生活了8年。这8年,是我人生的起点和开端;这8年,我恋爱了结婚了生子了;这8年,我  相似文献   

18.
柳洁     
【这样的我】我出生在孔孟之乡,热情、善良、尚礼是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从军11年来,先后担任过文书、打字员、学员、干事等工作,在不同岗位锻炼中不断成长,完成了从战士到博士的华丽转变。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家     
在那绵亘几十里的群山之中,藏着一个毫不起眼至今还只有一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村落虽小但也有名,名字叫杨柳村。杨柳村里少见杨柳,村落名的得来并不是由于山里多杨柳树的缘故。小时候我曾听一位教过私塾的老先生讲,村名取自于《诗经》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前人希望这个有出处的名字能带来村落的兴旺。村落里一百来户人家的房屋,大都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山坡上、山坳里。站在山顶往下俯视,这些房屋就像那夏天雨后草丛中突然冒出的蘑菇,东一个西一个,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各不相同。十多年前,这里的房屋青一色…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一篇小说里看到过一个叫牛圈子的地方。它位于新疆沙湾县境内,几乎很少有人知道,那里四面环山,被山紧紧抱在怀里。山上的雪长年不化,被山托起的那一小块儿天空倒是很蓝,蓝天上偶尔飘过几条悠悠闲的白云。我当新兵时就分在牛圈子,心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