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初夏时节的隰县,绿树掩映,槐花飘香,笔者有幸走访了曾受国防部表彰的、在华北人武系统战功赫赫的隰县民兵农建营。隰县民兵农建营组建于1984年,是一个以基干民兵为主,成建制用兵,有常设营部,有常的组织,担负国防建设和生产建设双重任务的民兵组织。二十年的风雨历程没有将农建营每一句官兵的国防情结洗刷掉,他们在临汾军分区与隰县人武部的帮助指导下和该营营长、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宁安市市长、市武委会主任崔培元,令人印象最深刻,除了他红红的面孔与刚毅的目光外,就是他那大海般的国防胸怀。崔培元是个真诚的人,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容不下半点儿虚情假意。他生命中,有一个烙得很深的“国防情结”。置身于宁安这块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会听到许多关于这个“情结”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熟悉张立英的人都知道.有着5年军龄的他对武装工作怀着很深的情结.热心而执著。这是源于他难忘的军旅生涯.也是其强烈的责任感使然。任新城子区委书记几年.他在积极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探索新时期武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大胆创新武装工作思路,带领人武部“一班人”,将这个区的武装工作推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马仔有与"父亲"有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姓氏,却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人间大爱在农五师八十一团有一对异姓"父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父亲"叫杨勇,一个孤独的汉族老人,"儿子"叫马仔有一个善良的回族青年。在杨勇感到最绝望的时候,马仔有给了他一个家。月3日,笔者来到了这对"父子"家中,听他们讲述这段异姓"父子"的感人往事。2007年12月的一天,杨勇拉着木板车艰难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他抬起头只觉一阵晕眩,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话说某梳子商欲招聘营销员,结果,一下子涌来数百人。他在众人面前说,我要求大家推销梳子,不是在一般的地方推销给一般人,做一般性推销的人我早已物色好了。他这样一说,大部分人走了,只留下3个人。梳子商就叫这3个人到和尚庙去推销梳子。第一个人只推销出去了1把。他到和尚面前去推销梳子,和尚们认为他有意讽刺他们没有头发,因而遭到追打。落荒而逃的路上,他碰到一个小和尚挑水回来,正在树下纳凉搔头皮,他随手递上一把梳子,小和尚感到很管用,就买下了。  相似文献   

6.
1948年4月17日,刘伯承同志在第二野战军一次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以“狼的战术”作比喻,讲了一个寓意极为深刻的战术思想。他说:“成都有一个坡路,狼就在坡路上静坐等着,一个推手车的人走到半坡时,狼就照准他的屁股吃一块肉,推手车的人放也放不下,走也走不掉,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有的人爱静,有的人爱动,有的人爱睡,有的人爱坐,有的人爱走。丹东军分区的领导同志就爱走,不停地往前走,在后备力量建设的大道上,响着他们的脚步声:“咔、咔、咔……”走,丹东军分区司令员刘锐在走沿着柏油小路,他有节奏地踱着步子。正是清晨,军分区几座欧式风格的小楼静静地躺在展雾  相似文献   

8.
陈晓勇走了!2000年12月1日上午11时10分,四川省军区军务动员处处长陈晓勇走完了他45岁的人生历程.凡熟悉他的人,无不为之震惊和痛惜. 罗司令员:陈处长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 去年11月18日,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罗烈文来到医院,面对生命处于垂危之中的陈晓勇,人未语,泪已下,喃喃地道:他是累倒的.  相似文献   

9.
1996年11月,组织决定把我从某旅政委调到日喀则军分区任副政委。到日喀则报道的第四天,我就带着工作组到了最边远的边防某团。在这个团二连,一个叫张清甫的四川籍志愿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他在连队已经干了13年,即将退伍。刚入伍时,他头发又黑又密.没过两年头发就掉得差不多了。我问他,你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现在要退伍了,有什么想法?他说:“没什么想法,组织叫走就走,让留就留。”我又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我的愿望是将来长满黑黑的头发。”我想:自己在这里住一个晚上就这么难受,战士们在这里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很多人还落下了无法治愈的高原病,但他们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却显得那样乐观、那样平静。我是一名领导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工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迟华东,令人印象最深刻,除了他略显黑红的面孔与刚毅的目光外,就是他那大海般的国防胸怀。迟华东是个真诚的人,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容不下半点虚情假意。他生命中,有一个烙得很深的“国防情结”。置身于青岛这块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会听到许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27日,胡玉萍老妈妈走完了人生的89个春秋,带着微笑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胡玉萍虽然走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却还时时刻刻浮现在人们面前。在胡妈妈的心中,永远蕴藏着一个嫩绿的春天,永远孕育着一个金秋的收获。在国庆长假里,记者沐浴着带着丝丝凉意的秋风,来到了辽宁省抚顺市,解读胡妈妈鱼水相依的拥军情结。她有一颗慈爱的心,她对社会的奉献之举荡起一股股暖流;她用真诚编织的拥军情结牢牢地牵系着军营,那是用汗水和心血浇铸的鱼水之情。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我从桂林到法国学习法语,然后到比利时学习军事一走之前,北京的朋友讲了一个笑话,他说,有一年他去斯洛伐克旅游,斯国虽然很穷,但老百姓对独立10年来的变化很是骄傲。而在他们眼里,中国还是很贫穷落后的。一次,一位斯洛伐克人拉着一位中国游客,指着布拉迪斯拉法市一幢20层高的建筑骄傲地问:你们中国有这么高的楼吗?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可以步行1/4英里(约400米)说明他的身体状况很好,而且走得越快,寿命就越长。科研小组对2700位年龄介于70~79岁的老年人进行了测试,让他们完成步行任  相似文献   

14.
1981年,他从云南边防被调到台江县人武部,没想到这武装工作一干就是20年。在这个不短的岁月里,这个苗家娃把自己的情结与国防事业联在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 他,就是1995年曾被贵州省军区评为优秀人武干部,2000年7月又被省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贵州台江县人武部部长李金富上校。 台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仅有12.6万人,苗族人口占97%,全年财政收入不到500万元。人武部的3幢50年代修建的低矮的房屋,就是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的地方。上任伊始,李金富就暗暗下决心:几年内一定要让部里的面貌有一个崭新变化。他争取到了县政府的拨款,修建了一栋1400多平方米的民兵训练基地综合楼。而后,李金富又狠抓民兵武器装  相似文献   

15.
“林甸县人武部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单位啦!”今年初,这条喜讯在大庆军分区传开后令许多人感到惊讶。一个人武部被评上先进单位为啥让人感到惊讶?因为这是一个自1996年收归军队编制以来从未与省军区先进沾过边的人武部。他们何以能够在一年中崛起打赢翻身仗,一步跨入省军区先进行列?觅着他们争先创优的工作历程进行认真的思考,答案确实令人深思、耐人同味。  相似文献   

16.
11年前,副团职军转干部赵锡春由县民政局副局长调任刚成立的县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对国防事业的深情和眷恋,使他在国防工作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抓出了一个又一个典型,创出了一项又一项经验。正是这种播绿情结,使他在1998年被河北省评为十佳国防教育干部  相似文献   

17.
四月的早晨,乍暖还寒,但在江苏省阜宁县人武部的操场上,却活跃着一队军人,他们走队列喊番号,整齐有力,领头的是该县人武部部长韩鹤芝上校,他被大伙亲昵地称为“班长”。 要说韩鹤芝还真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班长”。长期以来,他时刻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着自己的部属,带出了一支能打善战的队伍。记得在1991年抗击特大洪涝灾害时,他带领民兵转战南北,在抗洪第一线奋战了17个日日夜夜,无论是收到“母病急归”的电报,还是得知“家  相似文献   

18.
赏乐杂记     
阳光 《政工学刊》2005,(2):61-62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他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里对不爱好音乐的人曾有过这样的评价:“那些不喜欢音乐,且不被曼妙之旋律所移之人,只适合盗窃、谋杀和抢劫。他们的思想如黑夜般迟滞,他们的情感如黑地狱,这种人是不值得信任的。”莎翁用夸张幽默的戏剧语言,道出了音乐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净化心灵、润泽气质的奇妙作用。无独有偶,旅美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在谈及对音乐的理解时,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音乐对人的精神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音乐的能量是多方面的,最大的力量之一就是能给人以安慰,而人在被安慰、被呵护时是温暖的。”其实,音乐在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历史,有时会那么巧合。37年前,河南省邓州市560多名新战士,入伍来到沈阳军区某工程兵团。他们和雷锋生活在一个团队。有的和雷锋分在一个连,住在一张大通铺上;有的和雷锋一起担任校外辅导员;有的与雷锋同台演节目;有的和雷锋一起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他们都听过雷锋的报告,许多战友还坐过雷锋的车。雷锋不幸遇难时,有的还亲自参加抢救。雷锋虽然离开了他们,但雷锋精神给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以后的生活中,是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们走下来,一走就是35年。沧桑岁月,春秋寒署,他们始终象雷锋那样工作、生活。后来,他  相似文献   

20.
一慎初。初是万物的起点。初和终是紧密相联的,有初未必有终,而慎终必始于初。有一个故事:清朝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进城,天刚下过雨,路不好走,开始他怕弄脏了新鞋,总是择地而行。进城后,泥泞多了,一不小心踏进了泥水里,把鞋弄脏了,从此以后,他就无所顾忌地在泥水中走下去。当时有一位官员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说:“倘一失足,将无不至。”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犯错误由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现实生活中,许多领导干部犯错误,几乎都是由于突破了“初”这道防线,经过量的积累,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有些人在犯错误之前,虽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