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效评估体系贡献度是武器装备发展论证、作战试验开展和作战使用保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探讨了增强作战效果贡献度指标、增强作战效率贡献度指标和降低作战代价贡献度指标的量化方法,分析了作战效果、作战效率、作战代价与体系作战能力之间的定性关系,提出了武器装备作战体系贡献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武器装备作战体系贡献度评估模型,并进行了算例评估与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武器装备体系需求方案通常只能给出装备型号的性能指标,性能指标到能力指标的转化和型号能力到体系能力的聚合成为体系评估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从装备型号性能指标出发的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方法。首先通过使命任务到能力需求的分析,建立了能力需求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建立装备性能与底层能力指标的关联关系,以及各层级能力指标之间聚合关系,得到从武器装备型号的性能指标到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函数关系,从而完成装备单元能力评估和装备体系子能力评估,最终得到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结果。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该评估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评估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对于武器装备发展论证、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作战试验开展、作战使用保障、实战化训练等具有重要意义。从任务、能力、结构、演化4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分析的总体框架,论述了武器装备体系任务贡献度、能力贡献度、结构贡献度和演化贡献度的内涵并分析了相关示例,提出了基于"探索性分析+"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流程,为具体任务中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的应用使装备间关联关系更加复杂,武器装备论证更加困难。装备对体系贡献度研究为武器装备论证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作战环思想构建武器装备体系作战网络模型,同时完成作战环理论所划分的同类型装备的网络化建模,提出复杂网络背景下装备贡献度的定义及基于网络抗毁性的贡献度评价方法,通过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进行算例分析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不同装备对体系的贡献度大小可以通过复杂网络模型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5.
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论观点,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武器装备作战体系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不确定性自信息量的武器装备作战体系作战效能分析模型,提出了计算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的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探讨了网络结构演化及度量参数改变对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的影响,为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根据空军“攻防兼备”的作战要求 ,将空军的武器装备分为作战力量装备和保障力量装备 ,并按进攻和防守两种主要的作战样式对空军的武器装备体系进行了作战效能分析 ,探讨了分析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的方法和思路 ,为建立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空中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进行评估是美军验证诸如杀伤链等新型作战理念的重要手段。总结了美军对空中装备体系作战能力开展评估的必要性因素,对其常用的作战能力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提炼并概括了各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美军未来主要应用的空中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开展防化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研究,是提升防化装备作战效能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防化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单装和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综合考虑作战环境、攻防对抗、作战对象、武器装备的协同等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仿真的防化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流程,并对其关键步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研究是武器装备体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武器装备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分析了作战能力和作战效能的关系及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决定因素.重点分析了影响空空作战武器装备体系超视距作战能力的信息支持能力和空空导弹打击能力,并对影响以上两种能力的性能指标进行了重要性分析,最终提出了空空作战武器装备体系超视距作战的指标结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空中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顶层评估方法。为满足装备建设决策和指导作战运用研究的双重要求,构建了基于任务能力的水平评估分析框架。使用一定打击距离上单位面积所能投放的弹药量密度做为任务能力的评估指标;将打击距离分档,对不同档次距离上单位面积所能投放的弹药量进行加权聚合,得到中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水平。从装备集合、数量、性能以及装备结构关系等方面建立了空中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装备体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任务能力评估模型和能力水平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