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一三淞沪会战在战役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左翼、中央和右翼三个战场。左翼战场由于中日双方的军事战略、淞沪战场的地理位置、上海租界的存在以及一·二八战争的经验等因素,而成为这场会战的主要战场。作战双方都以主要的兵力兵器使用于左翼战场。中国左翼作战军是淞沪会战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一个方面军。左翼战场从长江南岸抗登陆作战到澄锡国防线作战,进行了一系列对于会战全局带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战斗,成为淞沪会战在战略上转换全局的枢纽。  相似文献   

2.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4个半月。会战在武汉外围的长江两岸、大别山麓、鄱阳湖畔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纵横数千里。会战由中国第9战区和第5战区联合实施,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也是抗日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相似文献   

3.
1938年6月至10月,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个省的广大地区内,中日双方的军队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会战,即武汉会战。这次会战历时约五个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一、会战双方的作战企图和参战兵力武汉位处江汉平原之中,居长江与汉水之交,扼京汉、粤汉两铁路的交接点,是我国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南京失守后,武汉又是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首都,事实上成了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所以,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遂决定分兵两路,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南北合围武汉,采取以攻占武汉为主,消灭国民党军队为次的作战方针。进攻武汉的日军为华中派遣军所属第2军(辖第3、第10、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和第11军(辖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师团、台湾旅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北麓战场是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依据有利地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战略意图。但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单纯防御、协调作战能力差、内部派系争斗不止等弱点,限制了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作为。  相似文献   

5.
武汉保卫战史称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为抗击侵华日军进攻,聚集大量部队,在武汉及其外围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四省数千里内,组织实施的一次防御战役。此役于1938年6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是中日开战以来时间最长,兵力最多,战斗地幅最广,伤亡最大的一次作战。  相似文献   

6.
武汉会战是川军参加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作为内争的失败者 ,川军担负起了抗外的最艰巨的任务 ,付出了惨重牺牲。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其中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地方主义的影响、政治与军事的关系等问题 ,并揭示川军在武汉会战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1938年10月,日军虽然夺取了武汉,战略上却陷入不利:一方面,日军希望通过夺取武汉,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投降的企图彻底破灭;另一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全面战争,日军不仅伤亡惨重,大量部队被消耗,而且国家财政也陷入危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日军兵力不足的弱点暴露无遗,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发动像武汉会战那样持续数月、进击千里的大规模进攻,只能在短时间内集中部分优势兵力,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扫荡式进攻。为巩固武汉外围、打击中国军民抵抗意志,1939年4月和1940年5月,日军先后对随县、枣阳和宜昌一带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扫荡式攻击,史称两次随枣会战(第二次随枣会战亦称“枣宜会战”)。  相似文献   

8.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对日军打击最沉重的一次战役,无论是作战时间、参战人数,还是战况之激烈程度,在华北地区都是空前的,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抗战初期的四大战役。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军,捍卫祖国的尊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湖北抗日作战可分为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于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5日进行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此次会战,是抗战以来投入兵力最多,牺牲最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次战役。日军在作战中损失惨重,军力顿挫。中国的抗战由此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侵占武汉后,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威  相似文献   

10.
刘玮琦 《国防科技》2018,39(5):057-061
一流军队设计战争。作战设计是战争设计的内核。作战设计发端于科技革命和战略需求,形成于战争设计工程,实化为作战概念、作战构想、作战方案等,核心是作战体系设计和作战方式设计,基本遵循是战争制胜机理。作战设计是改变未来战争"游戏规则"的重要手段,是连接战略需求与作战能力的桥梁,是探求未来战争是什么样、未来作战怎么打、打赢战争需要什么能力的根本途径,成为开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1.
曹英哲、王楚英先生所著《抗日名将叶佩高》一书,2002年6月由香港影画艺术出版社出版。叶佩高将军战功出众。1937年淞沪会战时,他任国民党军第33旅旅长,曾率部在主要作战方向的第一线浴血奋战73天。期间,第33旅曾4次攻克敌我争夺最激烈的要地罗店,扭转不利战局。该旅防守的阵地往往成为该作战方向“敌无寸进”和“独有未陷”的例外。1938年武汉会战中,该部在国民党军第30集团军一退再退的情况下,冒雨急驰4昼夜,提前一天到达指定地区,尔后连克金牛山、北极峰等地,并打退日军的反扑。次日,又击退日军多路进…  相似文献   

12.
侵华日军的第27师团于1938年7月15日由中国驻屯军旅团为基干编成。中国驻屯军是日军自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最早驻华的部队。侵华恶魔梅津美治郎、多田峻、香月清司等,先后任这支部队的司令官。1937年,就是这支部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支部队改编为第27师团后,先后归属第11军、华北方面军、关东军、第20军、第23军等战斗序列.参加了武汉会战,华北的"治安肃正"作战,打通湘桂线作战,攻占莲花、永新、遂川、赣州、南康作战等,曾制造了冀中潘家峪大屠杀等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后,第27师团于1945年9月在南京受降区向国民党政府投降。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对游击战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实践中经历了战术、战役层面运用到战略层面部署的演变过程。抗战初期的军事行动中,国民党注重的是游击战的战术价值,通过小规模正规部队的游击行动配合阵地战;随着战场环境的改变和对战争实践的总结,徐州、武汉会战期间,国民党从战役层面部署和实施了游击作战;武汉会战后,国民党认识到游击战的战略价值,并在战略层面实施了游击战。但由于国民党对抗日战争总体战略和游击战价值认识的偏差,以及其他诸因素影响,其游击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的“快速决定性”胜利极大地震动了世界军事理论界。实战效果的出色,来源于军事理论的先进。战后,由此引发了对美军自海湾战争以来的新一轮军事理论创新的关注。“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上承“战略瘫痪论”的基本思想,下为军种作战构想提供框架和指导,是美军最新作战理论的核心。其定义为“作战是一个应用于未来作战的联合作战概念。快速决定性作战将集知识、指挥与控制以及基于效果的行动于一体,以取得预期的政治、军事效果。在准备并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时,军队配合并利用其他的国家力量手段,以理解并削弱敌人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战争复杂性剧增,作战构想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美军以逻辑链为作战构想的基本表现形式,以作战设计为作战构想生成的思维工具,强调发挥作战艺术,提升作战构想质量,并构建了"四步一体"的作战构想生成流程。  相似文献   

16.
作战需求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战需求分析方法研究是指总结现有作战需求分析方法,研究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新的作战需求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作战需求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针对作战需求分析的各问题域展开研究,提出了"面向威胁、基于能力"的作战需求分析方法,并对其研究思路、基本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该方法按照"目的-任务-构想-能力"的顺序进行分析,用"价值中心法"分析目标、任务与能力之间的映射关系,用探索性仿真方法分析不同构想情况下的能力需求,可以为战略规划、作战运筹、武器装备发展等提供方法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作战构想是制定作战方案、定下作战决心的依据,在任务规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意义重大.针对构想风险难以定量分析的难题,基于作战构想的组成要素、战场情况分析研判数据,从周密性、机动、打击、防护等角度构建了作战构想风险性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对各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的评估模型.最后,采用实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避免了定性分析中存在的主观性、模糊性等不足,为作战构想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43年7—8月苏德双方进行的库尔斯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决定性会战之一,也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之前,苏军完成了对情报体制的调整,使之更为适应大规模机械化兵团作战的需要;同时,积极开展谍报侦察和战场情报侦察,掌握了德军的战略意图,为苏军明确战略方向和定下作战决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舰艇编队作战指挥系统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海战模式由"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中心战"这一变化必然对海军舰艇编队作战指挥提出新要求.探讨了在信息战条件下,以网络化的编队通信网为基础,以区域无缝的探测网络为耳目,以编队火力和综合电子对抗技术为主要打击手段,以网络化指挥控制为核心的海军舰艇编队作战指挥系统的体系构成,并描述了其组成结构和主要功能.该构想的实现可极大提高舰艇编队在现代海战中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在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战斗序列中,有两个特别的炮兵单位,这就是国民革命军独立炮兵第10团和第14团,这是从1937~1945年,中国军队仅有的两个机械化重炮团,共装备48门德制“莱茵式卅二倍重榴弹炮”。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全部活跃着这两个重炮团威武的身影。战场上,炮兵10团和炮兵14团的德制重炮给日军极大的打击和心理威慑力,也给抗日军民带来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