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规模较大的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其残酷和复杂程度,都是世界局部战争史上罕见的。在战争中,双方俘虏的战俘,据不完全统计达10余万人。俘虏,是战争带来的特殊群体。由于战争双方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在战争中实行了截然不同的战俘政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严格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对战俘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本文将从战俘的收容、战俘的管理、战俘的安排等方面探讨中国人民志愿军宽待俘虏的政策。一、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  相似文献   

2.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经过长期准备、精心谋划而决然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明治政府确立了"大陆政策",奠定了由海向陆、对外扩张的理论和政策基础,首要目标是灭亡中国。以1887年《清国征讨策案》为标志,日本制定详尽的作战构想,加速进行扩军备战。至甲午战前,完成了全部战争准备。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对今天的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你知道吗?早在1952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被中朝两国人民军队俘虏的13国战俘,在志愿军组织下操办了一次战俘营里的“奥运会”。 到1952年,被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俘获的战俘人数达到13107名,分7个战俘营管辖。虽然许多战俘身上沾满了中朝两国人民的鲜血,但志愿军还是对他们实行人道主义宽待政策,并在朝鲜碧潼郡举办了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的战争,发生在1894年即清朝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故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中国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冶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  相似文献   

5.
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中,珍藏着多件抗战期间被改造日军战俘和投诚日军官兵控诉侵华日军暴行的档案,从暴行直接参与者、见证人的视角,反思、忏悔和揭露侵华日军对中国军民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是研究侵华日军暴行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70多年后的今天,公布和研究这些档案史料,对于世人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血腥历史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驳斥日本右翼势力刻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行径的恶毒言论,警示爱好和平的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张浩间谍向来被交战国家视为“手足和耳目”,战争少不了间谍的参与。19世纪发生在远东地区的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日本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得益于日谍的情报工作。早在战争爆发前,日本军部就选派大量日谍到中国刺探军情、政...  相似文献   

7.
日俄战争是日本继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帝国扩张道路上发动的又一场决定性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沙俄以极端轻视日本的姿态投入战争,屡遭败绩,最终不得不承认战争失利。其情报管理能力与情报保障能力水平低下是导致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日本因拥有全面情报战理念并在情报工作中花费巨资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战后一跃跻身世界列强。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推进社会改革、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制定了做地区和世界有影响力"大国"的战略目标。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成为了亚洲的"中心"和"大国",20世纪初,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迅速在亚洲扩张势力,形成了"独占"亚洲之势。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否定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使日本的"大国"战略受挫。但日本仍打着"协调外交"的幌子,扩张在中国的利益,伺机打破华盛顿体系,建立自身主导的东亚新秩序。  相似文献   

9.
安齐奥滩头恶梦这是二战纪录片中出现的一个镜头:数千名赤手空拳的美军官兵排着还算整齐的队形,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古城罗马的大街上。他们头戴钢盗,身穿作战服,在罗马市民表情复杂的目光注视之下,垂头丧气地缓缓而行。画面的旁白说道“:这是德军在安齐奥滩头抓到的大约5000名美军战俘。”为了恫吓已对战争萌生退意的意大利政府和人民,德军在意大利的最高指挥官凯塞林元帅突发奇想,把这些战俘弄到罗马的街头展览一番,借以羞辱美国人和吓唬脆弱的意大利人……”这一幕让美国人膛目结舌。这5000多名倒霉的美军战俘,是在盟军进行的恶梦般的安齐奥…  相似文献   

10.
1952年4月2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克拉克接替李奇微担任侵朝“联合国军”司令。按规定,李奇微将于5月12日离任。就在他忙着准备交班的时候,发生了南朝鲜巨济岛第七十六号战俘营的战俘们扣押美军战俘营司令多德准将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在战场上互换战俘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特别是在近现代战争中,根据保护战俘的国际法条约和惯例,一俟战事尘埃落定,全部战俘应即予释放并遣返,不得迟延。但是,往往仍有一些士兵从战场上消失后,不知去向,在交换战俘的名册既找不到他们的名和姓,在战争双方的死亡记录上又难觅其踪影,甚至冲突另一方还会矢口否认他们的存在,似乎这些人的肉身已从人间蒸发了。但在世界某个不为人知的黑暗角落里,他们正被悄悄地监禁着。这就是"幽灵战俘"。 "幽灵战俘"从何而来 那么,"幽灵战俘"从何而来呢?先从2004年8月印巴交换战俘说起吧。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境武装冲突不断,至于两国驻克什米尔边境线附近军队之间的冷枪冷炮更是司空见惯。在频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吴金锋是志愿军老战士,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曾到丹东采访过归国的志愿军战俘,从那以后长期致力于战俘问题的研究,先后采访了100多位被俘者,并查阅了大量档案材料,整理出了60余万字的书稿《安德舍笔记》。本文是从该书稿序言《实事求是地对待革命军人被俘问题》中节选的。  相似文献   

13.
1942年10月2日,日军押解英军战俘的“里斯本丸”号行至中国舟山东极(青浜岛)外海时,被美国潜艇的鱼雷炸沉,数千英军战俘跳入海里逃生。东极渔民见此情景,自发摇着小舢板,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地驶向大海把战俘们从水中救上船,展开了一场东极大营救……。  相似文献   

14.
1894年8月,日本凭借着明治维新后发展起来的军事实力,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甲午年,故史称甲午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仅蒙受了败战的屈辱,而且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15.
<正>120年前的1894年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带给中国的苦难不堪回首。而日本则通过侵华战争获得割地和巨额赔款,实现了大和民族的复兴之梦。如今,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试图重温旧梦。来自日本的挑战让中国社会难以释怀,中日对抗似乎成了当今中国严重的外部挑战,因此国民对"甲午"的特殊关注必然首先针对日本。然而,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两个主要大国,中日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区和平稳定。今天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利昭 《军事史林》2016,(10):48-51
纵观古今战争史,营救战俘行动成功概率很低,而且往往伴随着很大的伤亡.但是在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美国空降兵第11师却在日军重兵把守的情况下,近距离空降突袭位于菲律宾南部的洛斯巴诺斯战俘营,仅用伤亡7人的微小代价,取得了营救战俘2000多人的绝佳战绩,一度被赞誉为突击营救作战行动典范.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者一般都肯定裕仁天皇的战争罪责,但是如何看待他的罪责?他在战争中只是“参与”制定了侵略政策,还是侵略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他是“日本垄断资本和军国主义的手中工具”,还是日本垄断资本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总代表:他“本人是一个性情温和的生物学家”,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分子。这是史学界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的第2次战役从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整整打了一个月。随着志愿军部队不断取得胜利,一批又一批美、英军战俘被转送到鸭绿江南岸的碧潼志愿军战俘营。  相似文献   

19.
初听这些照片的故事,仿佛在听一个久远的传说,而这些照片却出自一名日军战俘之手。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分海陆两个战场,但是,无论是日本的侵略还是小国的反侵略,双方都以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作为战争的主要工具。战前两国海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结局。探讨甲午战争同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甲午战争史的深入研究,而且可以对今天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以186O军左宗棠创办消越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为起点,中国迈出了近代海军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新式轮船水师的出现,中国海军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漫长历程。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