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兵团建设》2005,(1):37-38
随着小泉连续四年参拜靖国神社,中日政治上的高层互访几乎停滞。“中国威胁论”出笼,使中日关系逐渐蒙上军事色彩。日本极力谋求“常任”席位,更使中日关系复杂化。日本的举动考验着中国外交,我们必须从战略上予以把握,并时刻准备应对更严重的局面。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在中日关系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请看,本刊综合《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编辑的这篇“时事追踪”。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其中日本防卫厅内部文件抛出的"中国攻日论"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中国攻日论"指的是日本防卫厅在其内部文件中假设了"中国攻击日本"的3种可能情况,包括"受台海战争波及"、"海洋资源权益的对立"和"钓鱼岛主权问题"。日本共同社引述相关人士的消息亦称,日本在11月底拟定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也称"中国使用武力是可能的"。对此,人  相似文献   

3.
日本想淡忘历史责任却又不断挑起历史问题,在利益方面对中国步步紧逼,以求对内对外博取最大的利益。中国必须以历史为支点,利用利益杠杆来调节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日本存在钓鱼岛争端,是美国一手造成的。这很显然是美国有意为之的,其有着充分的战略考量,就是为了在将来左右中日关系,坐收渔人之利。过去的十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在东亚,特别是中国,加上俄罗斯的经济复苏,这使得美国不敢忽视亚太地区。美国迅速做出了战略.调整,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以西太平洋为主战场、以海空联合为主要作战样式、以摧毁"反介入/区域据止"能力为战役作战目的、以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5.
最近,日本名古屋市长发表言论,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从而再一次激起人们对“日本问题”的关注。从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绊脚石:日本国内不时出现否认战争问题的言论;有的政客还时不时地推波助澜,通过参拜靖国神社等手法来推动国内右翼思潮的泛起。这些部阻碍着中日关系的顺利发展,影响着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1997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日本经济新闻》社长鹤田卓彦一行时指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应该牢记历史的教训,促使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1997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接受美国《中国新闻》英文月刊记者采访时说,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排除干扰,使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阴影仍然存在,日本国内存在的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经常干扰和破坏中日关系,就是日政界也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这一历史。 1998年4月22日,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时指出,希望日本正确对待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同台湾的关系问题,不做任何有损于中国统一的事情。 1998年5月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在会见日本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时指出,中方关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重要原因就是涉台问题。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台湾海峡纳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中国政府、人民和军队对此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希望日方慎重行事,不要做令周边邻国担忧的事情。 1998年5月9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顾中日两国政府原本达成的共识,反复挑起事端,尤其是9月上演的“购岛”闹剧,更是将两国关系推到了建交以来的谷底,擦枪走火的风险陡然升高。按照日本官方的说法,之所以“购岛”,一是因为钓鱼岛是其所谓的“固有领土”,二是怕右翼的石原“购岛”后损害中日关系。另有国际媒体分析认为,日本之所以不惜惹恼中国,执意非法购岛,主要是盯上该岛周边丰富的渔业和海底油气资源等。  相似文献   

8.
6月25日,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60周年回顾暨中日关系展望论坛在辽宁葫芦岛市举行。国务委员唐家璇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共同出席开幕式。唐家璇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推动中日世代友好》的讲话。“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宽厚、博大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回到60年前……——编者  相似文献   

9.
于军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4,(17):16-19
120年前,日本向中国发动战争,甲午海战爆发,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失败了。当今,日本国内右倾势力抬头,不断对中国制造摩擦。日本正出现走“大日本帝国”老路的迹象,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时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对甲午战争战败进行战略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战后,日本政府曾抱着对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反省和道歉的态度,表示对受害国的民众感情予以理解和尊重。中日关系正是在日本对待和处理历史等问题的这一态度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长期不懈的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两国关系由此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30多年来,中日关系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这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利益,也对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牡丹社事件”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一件大事。事件极大震动了清王朝,清政府一再声明其保卫台湾领土主权的政治立场,同时调兵遣将,加强台湾武备,推行“开山抚番”方略,构筑防御体系,遏制日军进攻。此外,清廷也力图谋求外交途径解决中日争端。1874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条》,虽保全台湾领土主权,但也造成了严重后果,对中、日两国的发展及其后中日关系走向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推进社会改革、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制定了做地区和世界有影响力"大国"的战略目标。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成为了亚洲的"中心"和"大国",20世纪初,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迅速在亚洲扩张势力,形成了"独占"亚洲之势。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否定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使日本的"大国"战略受挫。但日本仍打着"协调外交"的幌子,扩张在中国的利益,伺机打破华盛顿体系,建立自身主导的东亚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声音     
《现代舰船》2012,(11):8
"希望美方从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谨言慎行,不要介入钓鱼岛主权争议,不要做任何可能激化矛盾和令时局更加复杂的事情。"——习近平,中国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二战结束后,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日本窃取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已回归中国。最近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此举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和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20日,中国农历的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不久,由于时值传统的旅游淡季,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海滨小城威海街头显得有几分冷清。这天清早,一行来自日本的特殊"游客"出现在威海港北码头旁的"定远"纪念舰上。作为接待者之一,笔者伴随了这次日本NHK电视台《明治》摄制组在"定远"纪念舰拍摄的全过程。寒风中,日本工作人员只是为了摄取一段短暂的"定远"纪念舰全貌影像,不惜大费周章,甚至专门租用船只从海上拍摄,这些异乎寻常的认真举动,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更让笔者感兴趣的,则是NHK大型纪录片《明治》的诉求。创作者认为,今天已然高度现代化的日本,正面临着诸如享乐主义盛行、年轻人缺乏进取心、思想固步自封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严重挑战,而百年前使得日本自立于世界的明治时代中,充满了值得今天日本人汲取的教益,今天的日本人应当向明治人学习,做回"明治人"。在纪录片创作方看来,"定远"纪念舰寓意着今天中国人还在缅怀、反思中国曾经的近代化运动,恰好是纪录片中可以反衬今天日本应当注重自己历史上近代化运动的事例。就在这次交流中,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出现在笔者面前,制作人员称,NHK电视台除纪录片《明治》外,还会采用更容易受大众关注的电视剧形式,将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坂の上の雲》——一部同样回忆明治时代日本往事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屏。2009年末,NHK电视台开始播出中国译为《坂上之云》的电视剧,多少有些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是,透过网络的传播,这部涉及近代中日两国海军建设竞赛,以及中日甲午战争的电视剧第一时间出现在中国观众眼前,而且受到了丝毫不亚于其本国的炽热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李涛 《军事历史》2015,(2):19-21
"三光政策"是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实施的野蛮暴行。但长期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右翼势力并不承认"三光政策",诡称是中国共产党的"污蔑"。战后,日本出版的刊物及书籍中也称这"是中国的叫法"。本文通过梳理中日双方的文献资料,对"三光政策"的形成始末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从领土归属所必备的"先占原则"、"时效原则"、"资料证明原则"3个原则中的哪个原则看,都是不争的事实。钓鱼诸岛是由中国人首先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并最先列入海防范围的。历史记载表明,在1874年以前,从未有哪个国家对中国拥有钓鱼诸岛主权提出过异议。 日本图谋侵吞我台湾和钓龟诸岛等岛屿的事件最早发生在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时。其后,日本屡屡滋事。1884年,日本商人古贺辰四郎硬闯入钓鱼岛探险调查,才"发现"了该岛。实际上这比中国人发现该岛并予以命名晚了400多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日本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的侵华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日战争中,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对中国是"不宣而战",中国对日本是"战而不宣",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竟然都没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也未正式宣布绝交,一个国家的大部分领土包括首都被占领而不宣战,可能是世界战争史上最蹊跷的事。  相似文献   

18.
从七七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中国国民政府的政策,经历了以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城下之盟为基本目标的“逼其悔悟”阶段,到扶植傀儡政权取代国民政府的“不为对手”阶段,再转变到促使重庆国民政府与南京汪伪政府合流的“促其合流”阶段。剖析各个阶段日本对国民政府政策的演变及其因果联系,有助于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华战争的目的,揭示日本当局对华政策的本质及其失败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认识中日关系演变的历史教训,从中汲取有益的启迪。-“逼其悔悟”: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城下之盟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走上了全面侵华战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兵团建设》2007,(5):43-44
4月11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正式访问,被中外媒体普遍赞誉“融冰成功”,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政治互信、互利合作和友好交流,谱写了中日关系新篇章。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可消融,中日双方还有许多问题和分歧需要耐心对话和沟通来化解。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文摘报》有关报道文章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集的文献,对我国甲午战争相关学术研究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主要发文期刊、研究机构与学者、研究热点分析等。从文献分析可以发现:一是相关研究的高峰期,与甲午战争100周年、110周年等纪念以及中日关系状况相关;二是甲午战争本身时间不长,但大量研究从中国近代史(近代化)以及中日关系历史与现状等大视野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三是对许多主要人物进行了大量的考证研究,且对许多人物的评价有争论;四是近年来报纸刊发了许多相关文献,这对扩大相关宣传与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