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近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副所长、型号总设计师王中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王中带领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多项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尤其是在我国第一型某重点装备的研制中,他作为总设计师,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大胆探索,先后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关键技术攻关、样机生产、总装总调以及定型试验等多项工作,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填补了国内空白。王中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两项、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王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王中现任七○五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共党员。多年来,他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使命感,矢志不渝,大胆探索,完成了多型重点项目研制任务。尤其是在我国第一型助飞水下装备的研制中,他作为总设计师,带领科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前第一艘燃气轮机舰艇问世后,人们很快就发现了燃气轮机作为舰艇主机的独特长处和潜在优势。燃气轮机单机功率大、机组重量轻尺寸小、机动性好、工作可靠、易管理维修、可快速更换,较好地满足了现代水面舰艇对主机的战术性能的要求。起初燃气轮机主要是做小型水面舰艇的加速主机,随着舰用燃气轮机性能的日益完善,它被越来越多的水面舰艇所采用,不仅做加速主机,并且做巡航主机。六十年代末开始建造的中型水面舰艇,大都装有燃气轮机。截至1975年1月为止,三十多个国家共拥有644艘燃气轮机舰艇,装舰总台数达1573台,总功率约1569万马力。现就国外燃气轮机在中型水面舰艇的使用和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转民》2006,(8):F0004-F0004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是我国中小微型航空发动机研究发展中心,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基础和预先研究基地及地面用轻型燃气轮机研究工程基地,是我国集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于一体的航空动力研究所,先后研制了军民用十多种型号的航空发动机和直升机减速传动装置。  相似文献   

5.
梁守槃院士是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早年从事航空工程教育。50年代起从事导弹研制工作,在发动机和导弹总体技术上颇有建树。他是中国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海鹰"导弹、"中国飞鱼"和超音速系列反舰导弹总设计师和火箭技术专家,被尊称为"中国海防导弹之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梁守槃院士领导研制成功多种海防导弹,其中某型导弹武器系统被评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荣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梁守槃院士是福建福州人。1937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同年毅然放弃在美国深造的机会和优厚的待遇,回国参加抗日救国的工作和斗争。1940年任西南联大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技士、课长,1945年任浙江大学教授、系主任。1952年,调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1956年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所长、分院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技术顾问。他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航  相似文献   

6.
孙柱国,研究员,1937年出生在河南省巩县,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三系(现为航海工程学院),参加了我国第一型常规潜艇和核潜艇鱼雷发射装置的研制工作,是我国首型测绘仿制鱼雷发射装置的产品负责人(总设计师),曾任第705 研究所所长,是我国鱼雷发射装置研制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奥林普斯”燃气轮机发展概况舰用“奥林普斯”燃气轮机是由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改装而成的大功率舰艇主机。其燃气发生器的母型就是航空“奥林普斯”MK201型发动机。一、航空“奥林普斯”发动机的演变早在一九四六年,英国为了装备远程轰炸机,开始设计低油耗、大推力的航空燃气轮机。从热力学观点考虑,若要降低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的耗油率,就必须提高燃气的初参数,即提高燃气的温度和压力。当时承担此项研制工作的布列斯托尔公司(于一九六七  相似文献   

8.
表彰与奖励 秦山二核设计与建造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月28日,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秦 山600MWe核电站设计与建造"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 步一等奖。作为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 理、自主运营的商业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取得了多 项技术突破,如核岛的控制棒驱动机构达到850万步的国 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的核反应堆安全壳用RH20钢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秦山二期1号机组于2002年4月15日比计划 提前47天投入商业运行,仅用了一年半时间,负荷因子达 到81%,接近85%的世界平均水平。该项目第一完成人、 秦山二核总设计师叶奇蓁院士作为获奖者代表出席2004年 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发的奖状。  相似文献   

9.
WR—21为美海军根据先进水面机械设备计划研制的功率为26400马力的中冷回热舰用燃气轮机。在 WR—21两年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威斯汀豪斯公司和罗罗公司的工作组设计了燃气轮机的所有硬件,完成了大部分的模型和部件试验。作为 WR—21中冷回热燃气轮机的主包商,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船用分部对 WR—21系统全权负  相似文献   

10.
张炳炎,舰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10月14日生于山东庆云,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船舶设制造专业。张院士长期从事舰船研究设计,是"向阳红"5号远洋调查船改装总设计师、"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兼通信船总计师。"向阳红"5号船成功地协调解决了增加续航力、压载和抗台风等重大技术难题,并执行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远调查,经受了强台风考验,圆满完成了任务;汉船在我国第一次太平洋海城发射远程运截火箭全程飞行实试验中,被为特混队旗舰。“向阳红”10号船创造性地解决了调查船的特殊抗风力、海洋调查船工作与抗台风对船的稳定性和耐波要求的尖锐矛盾、大功率发信与收信的电磁兼容、大功率水声试验长期供电、大型直升机上船的机船结合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题,填补了内空白。1980年,该船获国防科委重大科技成果总体投计一等奖。1985年又获圈家科掌技术进步特等奖。张院士还主持设了我国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船,解决了影响船的快连性、耐波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使其指标超过美国同型船,达到国际先进平。张院士曾参加我国第八次南极考察,提出了我国破冰船的关键技术攻关课题,并第一次完成了两型南极综合科掌考察破船方案的研究论证和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1.
他是嫦娥工程中最年轻的总师,2004年,中国绕月探测工程获准立项,李春来被任命为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的时候,他只有39岁。用他的导师、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的话说:"他很年轻,正是干事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夏,《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均以“打捞名舰”为题刊发了一条消息:“中日甲午海战沉舰‘致远’舰打捞工作,即将于1998年4月正式开始,整个打捞工程将于1999年全面展开。”此后,中国文化研究所、辽宁省东港市政府等有关部门为打捞“致远”舰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开国,生于1943年8月,上海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镇江船舶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中华造船厂期间,主要组织我国自行设计、配套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其中131舰、132舰在1980年担任了我国首次洲际导弹试射的护航编队舰艇。同时,他参加了驱逐舰的蒸汽轮机和锅炉动力装置的优化修改工作,为驱逐舰第一次达到原定设计航速立下汗马功劳,荣获科技进步奖。在江南造船厂期间任12年生产副厂长(副总经理),负责我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112和113舰研制工作,任副总设计师,总建造师,组织舰艇全过程的研制、建造、试验、试航及舰上武器系统的实弹射击试验,为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不久前,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曾主持建造我国两代驱逐舰的陈开国先生,窗外是绵绵冬雨,我们则在陈总的办公室里欣享他的热情招待,访问也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我国大型电子技术综合性研究所,主要从事各种军民用雷达和电子系统的研制和生产。现有职工近50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3人、高中级研究人员近3000人。50多年来,取得科技成果近2000项,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家科技进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研制背景“卡萨尔”级防空型驱逐舰,是1975年由法国舰艇建造局在“乔治·莱格”级反潜型驱逐舰基础上设计的,同属F70型,主要用于替换“絮库夫”级(T47型)导弹驱逐舰。在改型设计过程中遇到2个主要问题,一是舰的动力装置问题, “乔治·莱格”级反潜型驱逐舰的动力装置为柴燃交替联合动力。由于燃气轮机需要大的进排气道,占用的空间大,如果使用燃气轮机,装DRBJ 11三坐标雷达的空间成了问题,而  相似文献   

16.
徐训古,研究员,长期从事海军舰船的设计研究工作,是"毕昇"号综合试验舰的总设计师。该舰是我国海军第一代大型综合试验舰,承担了海军新型装备的试验任务,为中国海军挺进蓝水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这艘综合试验舰,本刊记者赴上海专访了徐总。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组建于1958年,是我国从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制导雷达研制的骨干研究所,以雷达系统工程及无线电电子技术为专长,是国内高水平的制导雷达研制单位。二十三所现有从业人员3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00余人,技能人员1300余人。全所现有博士120人,硕士900人,大学本科1000人。从二十三所走出了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60年来共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部级科技进步奖等450余项。二十三所已形成"一所多地"发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2日,北京。中国工程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09年新增院士结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57岁的总设计师董春鹏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幸地成为48位“新科”院士中的一员,接受世人敬佩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忠诚 《现代舰船》2012,(12):26-27
"银川"舰是051型导弹驱逐舰第三艘,1972年1月15日在大连红旗造船厂正式组建,1972年5月下水,1976年7月建成出厂,正式编入海军驱逐舰战斗序列。1986年8月1日,海军根据军委命令对海军舰艇进行命名,107舰被命名为"银川"舰。2012年10月18日,在"银川"舰退役降旗暨交接仪式上,本刊特约记者忠诚采访了受邀前来出席仪式的"银川"舰第二任舰长乌仲康老人,共忆激情燃烧的海疆战舰生活。  相似文献   

20.
梁晋才,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同年到铁道学 院任教。1957年赴苏联留学,获副博士 学位。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后改为 七机部)二分院22所副所长、上海航天 局总体部副主任、主任、上海航天局科 技委副主任、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 现任上海航天局技术顾问。梁院士是我 国导弹武器系统技术专家,80年代曾主 持我国第一代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 制,他带领一支精悍的技术队伍攻克了 一系列重大关健技术难题,为我国第一 代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成功,做出 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 奖、部级一等奖、全国科技大会奖。最 近,本刊记者在上海对梁院士进行了独 家专访,以下为访谈实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