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美国研制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弄得整个世界沸沸扬扬,人们还未从NMD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日本又别出心裁,要搞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日本防卫厅去年制定了下一个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01年度至2005年度),其中使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由研究阶段提升到开发阶段的意图隐约可见。  相似文献   

2.
战区导弹防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区导弹防御”(TMD)计划是相对于“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而言的,它和“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共同构成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BMD)计划。“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能够保护美国本土免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攻击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则用于保卫美国本土之外的一个地区免遭射程在3500千米以下的近程、中程、远程弹道导弹袭击,如美国部署在海外的部队、设施以及美国的盟  相似文献   

3.
何谓THD     
吉建良  黄成军 《国防科技》2001,22(12):90-91
TMD (Theatre Missile Defense)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简称。美国新政府加紧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既包括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National Missile Defense),也包括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TMD是一种用于保护美国本土以外的战区免受近程、中程和近中程弹道导弹攻击的  相似文献   

4.
1993年5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宣布,美国将发展和建立战区导弹防御(TMD)系统。在许多国家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和不满的同时,一些国家则纷纷效仿。日本已经正式开始与美国合作研制TMD系统;以色列加快了实施部署TMD的计划;北约成员国频频开会协调发展TMD系统的立场;俄罗斯在大叫反对TMD的同时,不断推出高性能的防空系统。一时间,在不同背景下出台的形形色色的TMD把本来就不平静的世界闹得更加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防部7月14日证实,美国军方当天晚上对拟议中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导弹拦截技术进行了第4次试验并获得成功。据美国《纽约时报》10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将要求国会拨款在阿拉斯加州建立一个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试验基地,而这一基地将是在2004年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地点。按计划,从1996年至2015年,美将耗资600亿美元完成NMD的部署。该计划的鼓吹  相似文献   

6.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军事航天力量,在多次局部战争尤其是近期的海湾战争、“沙漠之狐”行动和科索沃战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军事效益。从实战中尝到了甜头的美军,经过冷战结束时的短暂犹豫之后,随着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启动,近年来明显加快了军事航天力量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宣布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是美国继12月4日成功地进行第五次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拦截试验之后,朝着实际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迈出的又一重要步骤。深刻剖析美苏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结构以及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及影响,对于我们全面了解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是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动向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海军全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NTW、海军区域导弹防御系统NAD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动向分析,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未来的防御手段,主要是新型的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9年初以来,伴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美国民主党控制的政府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一呼一应,相互配合,掀起了加紧发展"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的浪潮。1999年1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对NMD计划进行新的重大调整,大幅度增加NMD计划经费,并提出与俄罗斯磋商修改"反弹道导弹"(ABM)条约,以便为美国在2005年部署NMD系统扫除政治障碍;1999年3月,美国国会众参两院相继通过  相似文献   

10.
美国正在研制中的“战区导弹防御”(TMD)系统,是美国实施导弹防御计划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驻扎在美国本土以外冲突地区的美军及其盟军免遭近程、中程或中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导弹防御系统的开发历时了50多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在技术上、经济上,甚至在政治上,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但美国还是坚持继续发展和完善其导弹防御系统,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因此,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情况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不断完善一体化的导弹防御系统,使其基本具备中段和末段防御作战能力美国在2002年12月16日的“国家安全政策指令”文件中正式将“战区导弹防御(TMD)”和“国家导弹防御(NMD)”的名称取消,而统称为导弹防御,并将其分成中段防御、末段防御和助推段防御,形成了多层次、一体化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12.
张欣 《国防科技》2004,(8):82-83
近年来,美国致力于开发“NMD”(国防导弹防御)和“TMD”(战区导弹防御)尖端反导系统,给世界战略平衡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实,人们或许并不知道,美国也是战略导弹突防技术的始作俑者: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每年就将3~4亿美元的军费用于研究、开发此种技术。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探索,目前,战略导弹突防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并为许多国家掌握。一、突防技术的鼻祖——诱饵袭扰冷战初期,为了应对原苏联可能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制造出了用于装备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宇宙神F”和“大力神Ⅱ”的诱饵。而且,这极有可能是运用最早…  相似文献   

13.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美国倍加关注保护本土不受潜在敌对国和恐怖组织袭击的问题。巡航导弹在最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使美国决策层增强了对付敌对势力巡航导弹袭击的紧迫感。因此,在大力推进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建设,防御弹道导弹打击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对付可能发生的巡航导弹袭击。为此,美国国会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对美国面临的巡航导弹威胁进行了专门调查。  相似文献   

14.
战略误导是国际战略谋划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制造假情况,使对方做出错误判断,采取错误行动,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战略误导是美国惯用的伎俩。世纪之交,当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话题闹得沸沸扬扬之时,我们不应忘记当年的“星球大战”计划是如何把一个超级大国拖入泥潭,中东上演的两面派丑剧又是如何使一个石油大国陷入绝境的。  相似文献   

15.
按去年通过的1999年国防授权法规定,美国国防部必须于今年1月份之前向国会提交有关将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纳入其东亚战区导弹防御(TMD)计划进程的评估报告。尽管考虑到中国强烈反对把台湾纳入其TMD系统,克林顿政府已先后两次决定延期向国会提交报告,但该报告不久即于今年2月3日秘密呈交,题为《亚太地区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设想》。随着美国及其盟友在东亚开发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组织在一份秘密报告中主张,美在建立陆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同时,还应建立海基NMD,以作为对前一系统的强化补充。目前美国许多颇具影响的保守人士,其中包括不少国会共和党领导人都坚决主张美国在世界范围内部署海基NMD。他们认为,海基NMD利用现有技术就可建立,并且这种系统可以解决陆基  相似文献   

17.
寒丁 《当代海军》1999,(3):15-16
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形成于1993年5月,近年来为在东亚建立第一个战区导掸防御系统(TMD),美国与日本、韩国进行了长期的磋商,并于1997年正式提出将台湾拉人该系统。经过一番踌躇后,台湾终因“挡不住的诱惑”,为加入TMD再次掏了钱袋,但至今未能获得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国加紧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俄罗斯为了捍卫其大国地位,重振军事强国雄风,保持对美国的核威慑,亦不断加大在对付NMD方面的投入与研究。按照俄美两国政府的发展计划,2006年将是俄美导弹与反导系统"短兵相接"关键 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布什上台以来,大大推进了“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研制与部署的进程——成功进行了第四次拦截飞行试验、调整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进一步增加预算、拟在阿拉斯加建造新的洲际导弹拦截试验基地。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派出数十个代表团到世界各地为 NMD 系统游说;布什等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反弹道导弹条约》(ABM 条约)已不适时宜,甚至  相似文献   

20.
7月1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今后美国将增加导弹防御系统试验的次数,力求在2008年之前部署可以起作用的导弹防御系统。国防部导弹防御办公室主任卡迪什中将表示,美国计划今后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主要的导弹防御试验,一年进行4~6次试验,其中包括海基和陆基导弹。7月14日,美国NMD第4次试验获得成功,从马绍尔群岛发射的一枚导弹拦截并摧毁了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一枚改进型“民兵”Ⅱ型模拟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加快导弹防御试验,执意要突破《反导条约》。导弹防御系统会给全球带来安全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