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统筹兼顾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以服务和促进教学科研为根本,以协调管理为重点,以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为目的,需要统筹兼顾研究生的专业教育与管理教育、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紧紧围绕全面发展、强团富民的方针,以三化建设为主题,以优势资源转换和啤酒花、鹅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战略方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城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加快团场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太原某预备役通信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发展质量,破解发展难题,始终坚持"抓教育、重战备、强管理、保安全"的工作思路,以争创全军一流预备役团队为奋斗目标,紧紧扭  相似文献   

4.
李志新 《国防科技》2016,37(6):91-95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新形势下科技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技动员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切入点,从机制、政策、技术、法律和规范五个方面研究了科技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契合点,促进新形势下扎实推进科技动员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七师党委在师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一目标,构建以棉花为重点,以番茄、甜菜、畜牧为支撑,以园艺为亮点的"五位一体"农业发展体系;打造以电力为重点,以煤炭、煤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为支撑,以建材和新型材料工业为亮点的"七条龙"工业发展体系;实现城镇化建设、团场二三产业和基层党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推进军交运输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着眼军交运输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础条件、把准军交运输军民融合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坚持以达成共识为前提促进融合落实,以理顺军地运力使用协调关系为抓手完善融合机制,以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支撑丰富融合形式,以完善战场交通网络体系为基础拓展融合范围,以构建军民一体的战略投送力量为核心提高融合层次.  相似文献   

7.
农九师党委按照兵团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新要求,深入研究如何抓机遇、促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定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师党委提出,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和提升屯垦戍边实力为目标,按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综合效益的发展思路,继续深化和升华田园牧歌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努力唱响田园牧歌最强音,力争实现生产总值14亿元,同比增长16.7%,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0:24:36。  相似文献   

8.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路径,应以更加有力的科学统筹为前提、更加顺畅的军地协调为关键、更加健康的内部关系为保证,在加强顶层设计、深化运行机制、统筹发展格局中,努力推动军民融合向制度化、常态化、规模化迈进.  相似文献   

9.
用哲学的观点分析,环境与发展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因果关系。环境条件好,发展就快,反之就慢;优化环境为加快发展提供外在条件,加快发展为优化环境提供经济保障。最近,我们对湖北国防科技工业和谐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深感优化国防科技发展环境,对于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行政环境:为国防科技工业和谐发展开辟绿色通道优化行政环境的核心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给市场主体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在优化行政环境,努力为国防科技…  相似文献   

10.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 ,在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措施、发展动力、发展标准等方面坚持并丰富了邓小平的发展思想 ,拓宽了发展观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要有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作前提。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发展。如果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上,就难以突破过去的发展模式,也就无法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从部队当前的情况看,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尤其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树立聚焦中心、打赢第一的观念。发展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国家的发展,是以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军队讲发展,既要着眼于为国家发展的总目标服务,又要致力于自身特殊使命确定发展目标,这就是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06,(1):34-36
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四个坚持”为根本指导方针.努力适应中国特色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要求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满足国防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武器研制生产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需求为重点,有所大为.有所小为.有所不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实现各类国防科技工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防科技工业的振兴.为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军转民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鉴于我国当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国防建设的指导方针发生了转变.我国政府为国防科技发展提出了军民结合的战略方针,要求国防科技工业从单一的国防服务转变为为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我国军转民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企业自行开发到国家计划再...  相似文献   

14.
《兵团建设》2013,(16):7-8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彬"十二五"时期,天业集团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立"发展循环经济,成就美丽家园,建设百年企业"的总体目标,立足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在现有电石法聚氯乙烯循环经济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符合新疆特点并具有资源转换率高、水资源消耗少且产品附加值高的煤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新模式。今后,天业集团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努力打造环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对国防科技工业而言,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年初,国产第四代战机歼-20横空出世,为全年的振奋奠定了基调。岁末年尾,载人航天工程迈出的新的历史步伐和全国人民的热烈庆贺又为凯歌频奏的2011划上了完美句号。这一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办公厅首次以文件形式下发《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了体系发展、自主发展、集约发展和开放发展的基本原则,对于实现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总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指出发展是基础。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军队履行好特殊职能,尤其要强化发展意识,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上,统筹协调和规划,集中智慧和力量,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一、既要谋求平时的建设发展,又要坚持以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根本目标。“打得赢”是军队发展建设的永恒主题,其他一切发展建设都必须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服务,离开了这…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应当包括以人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和以人为根本资源的发展两方面的意义。首先,从以人为根本目的来看,第一,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我们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都是为了人,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发展而发展。第二,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要检验社会生产方式是否获得了发展,是正发展还是负发展,关键要看人的素质是否提高、人际关系是否升华、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我们只要全面系统地考察人的变化就能判断一个社会发展状态。也就是说,人的发展度就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人的发展状态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建立军队物资代理关系,应着眼于军队物资工作的发展,制定发展战略,以渐进发展为速度,以重点物资代理为突破口,与国家法律建设同步,以建设军队物资统一订购、供应集团为目标。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主体级别策略、主体多元策略、地缘策略、幅射策略、大厂名牌策略、重点通用物资策略等。  相似文献   

19.
把科学发展现应用到军史编研工作上,就是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认真筹划、科学协调、精心组织,扎实推动军史编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又好又快发展军史编研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科学思维,科学决策,为又好又快发展军史编研工作提供科学的途径方法;要坚持唯物史观,为又好又快发展军史编研工作提供客观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20.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决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具体体现到军事训练奖励工作中来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特点规律、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从而有效推进军事训练奖励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