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一次演讲中,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新编了“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他说:有三座庙,每座庙里都有“三个和尚”,并且每座庙离水源都比较远,都面临着“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第一座庙的和尚发明了接力挑水法,搞了“机制创新”,天天水都吃不完。第二座庙的和尚订了新的庙规,谁挑的水  相似文献   

2.
请尊重规则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和尚在庙里相遇:“这庙怎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座庙宇由荒芜至鼎盛而再至荒芜,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思。三个素昧平生的和尚在一个破败的庙宇中相遇,无形中进行了科学的分工,有的礼佛念经表诚心,有的整理庙务勤管理,有的化缘四方招香客,庙宇也日渐兴盛。但当面临功劳的分配时,却都片面夸大自己的功绩,相互争名夺利,内部出现裂痕,短暂的合作随即破损,最终又使得庙宇归于荒芜。在最后的时刻,三个和尚幡然醒悟,原来,庙宇的兴衰关键中的关键是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只有各自干好本职,关系和谐,互相扶持,才能使得集体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作为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代名词 ,历来广为人知。但是 ,和尚的本职工作是撞钟 ,当一天和尚 ,当然要按时撞钟 ,撞响钟 ,撞好钟 ,否则便不是一个好和尚。撞钟的和尚 ,总要比不撞钟的和尚可敬些、可爱些。从这个角度来看 ,先前的理解有点冤枉和委屈了“撞钟的和尚”。例如 ,花和尚鲁智深固然是一个好汉 ,但却不是一个好和尚。他避祸五台山做和尚的时节 ,不尽其职 ,不守寺规 ,天天酒肉穿肠过 ,来了兴致还要醉打山门 ,可谓是做了许多天和尚 ,也没有撞一天钟。我们也能理解鲁达先生英雄未竟之时 ,心境的悲凉和愤懑 ,但好和尚…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话说某梳子商欲招聘营销员,结果,一下子涌来数百人。他在众人面前说,我要求大家推销梳子,不是在一般的地方推销给一般人,做一般性推销的人我早已物色好了。他这样一说,大部分人走了,只留下3个人。梳子商就叫这3个人到和尚庙去推销梳子。第一个人只推销出去了1把。他到和尚面前去推销梳子,和尚们认为他有意讽刺他们没有头发,因而遭到追打。落荒而逃的路上,他碰到一个小和尚挑水回来,正在树下纳凉搔头皮,他随手递上一把梳子,小和尚感到很管用,就买下了。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效应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官差负责押一个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官差灌醉,又给他剃了个光头,然后逃走了。官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和尚还在,可随后又问我在哪里呢?笑话只为博人一乐,然而,认识自我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东坡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这个道理:明明站在山里,却不知道山到底什么样;同样,明明是熟悉的自己,却难以认识。社会心理学家称为苏东坡效应。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和尚分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每天差不多同一时间下山到两座山之间的小溪去挑水,久而久之,成为好友。不觉,已是多年。一天,右山和尚下山挑水时没碰到左山和尚,心想他大概病了。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又过了好几天,右山和尚再也受不了了,不知朋友发生了什么事,决定上左山去看个究竟。上得山来,看见左山和尚正在庙里打坐,安然无恙。右山和尚不禁发问:“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没下山挑水了?我以为你病了,难道这些天你可以不用喝水了吗?”左山和尚不语,拉右山和尚来到后院的一口井边,说:“这么多年,每天我挑完水做完功课后…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中有一种昆虫很喜欢吃三叶草(也叫鸡公叶),这种昆虫在吃食物的时候都是成群结队的,第一个趴在第二个的身上,第二个趴在第三个的身上,由一只昆虫带队去寻找食物。管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像火车车厢一样的昆虫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圈,然后  相似文献   

9.
大锅话与小锅话庄跃勇人生了一张嘴,除了吃就是讲。可能因为吃惯了“大锅饭”的缘故,不知何时,部队又风盛起“大锅话”。初听“大锅话”之说不以为然,当接连开个几个会,在基层走了几趟,方真正品出“大锅话”的味道。何谓“大锅话”?官兵注解有三。同样的话,机关讲...  相似文献   

10.
相传,苏东坡有一日在京都相国寺与佛印和尚对饮。酒意正浓,佛印和尚便挥毫题写了一首"酒色财气"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苏东坡看着别有情趣的"酒色财气"诗即席和道:"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  相似文献   

11.
《云南国防》2002,(2):54-54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人武部结合实际.学习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克服“三种错误认识,树好三个思想”:一是克服“半军半民”,学习松一点,工作拖一点,作风散一点出不了大问题的片面认识,树好军事机关和军人形象,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二是克服“军队姓军。吃皇粮,地方经济建设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全局意识,积极参加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三是克服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全国贫困县难有作为思想,树立群众观点,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父母,叫响“做墨江人、吃墨江饭、喝墨江水、说墨江话、办墨江事”的口号,参加扶贫攻坚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郝泉水引水     
1990年,民兵连指导员郝泉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省、地报纸刊登长篇通讯介绍了他的事迹。郝泉水是靠带领民兵凿山引水赢得这一殊荣的。他的家乡河北省涉县郝家村位于太行深处,是个有名的“老井村”。自康熙年间建村以来,百姓们吃尽了无水之苦。为找水,村里吃过官司,赔过土地死过人。300多年间不知打了多少干窟窿。人们想水简直着了魔。800人的小村竟有近百人的名字上带着“水”字。最终却还是过着“种地靠老天、吃水翻山  相似文献   

13.
“有女不嫁恰德村,一水三用真气人,抱着金碗讨饭吃,无水日子过不成。”这首民谣是10年前笔者随人武部政委在该村抓“青年民兵之家”建设时,听到的当地人自编的顺口溜。星移斗转,恰德村10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民兵教导员胡长聪的带领下,如今旧貌变新颜,呈现出“山顶绿色银行,山腰花果飘香,平坝烟茂粮丰,家家六畜兴旺”的美好景象。恰德村位于云南宣威市东面的崇山峻岭之中。它穷,就穷在水。没有水束缚了生产的发展。从80年代开始,胡长聪就带领民兵群众大干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目前,部分山区的群众信神拜佛的活动有所发展。每逢家有不顺利的事,他们就三五成群,到寺庙祷告,烧香烧纸,拜佛求方……因此,有少数“和尚”、巫医、算命先生趁此良机,乔装打扮,骗取钱财。今年4月25日上午,两男一女,冒充九华山的和尚和尼姑,以化缘修建  相似文献   

15.
三个焦点除了挂灯笼、贴春联、剪窗花、做冰灯、琢雪雕等氛围布置外,预案中,可以看出哨所官兵最为关心、倾注精力最多的,重点体现于三个焦点:哨所春晚搞点儿啥,年夜饭吃点儿啥,闹新春送点儿啥。  相似文献   

16.
和尚念经,这是本分。“经是好经,只是被歪嘴和尚念歪了”。这句流行语中所说的“经”、“和尚念经”,具有怎样特殊的含义,人们都懂,无须解释。可是,要说人们见到的经全是好经,如有歪经,那是被歪嘴和尚念歪的,这也实在有点委屈出家人。实际上,有的被吹得神乎其神...  相似文献   

17.
吃坚果和鱼,不仅是为了获得蛋白质等营养,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维生素 E、不饱和脂肪酸、虾青素等抗氧化剂。"氧化"不仅是皮肤衰老的根源,也和许多慢性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息息相关。但坚果因为其热量较高,应该被计算进每天的基本膳食中,比如说,吃了30克杏仁、核桃,就少吃一两肉。一般来说。每天吃5个核桃比较合适,也可以换算成15个花生,20颗杏仁。  相似文献   

18.
熬年的传说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列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  相似文献   

19.
1975年6月,吉林省永吉县旺起乡四方村民兵王彪不幸得了“抽疯”病,虽经多方医治,也无明显效果。1984年6月,其父听一位老中医讲,常年吃毒蛇可使此病根除,遂让儿子上山捉回几条试试。开始,王彪用火烧熟吃,但感到不解劲,后来干脆活吃,而且越吃越有瘾。王彪吃活蛇,开始不少人听了不太相信。后来,他就在公开场合做吃蛇表演(如图)。三年来,他共吃了活毒蛇1790多、  相似文献   

20.
民兵文摘     
农村失业问题值得关注 要真实地反映我国失业的全貌,至少在现在统计基础上还应该加入三大块——城镇未登记失业、城镇隐蔽失业和农村失业。 隐蔽失业就是在岗失业,是我国失业的一大特征。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一直是三个人的事五个人做,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这使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领域存在大量的隐蔽失业。特别是政治机关、社会团体、大专院校等领域的隐蔽失业更是恶性膨胀。更关键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