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1世纪,将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世界各国军队都将运用最新的高技术加强军队建设。高技术战争的突然性、高速度、快节奏的特点将更加突出,后勤的快速保障能力更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在跨越式地加速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着力围绕“保  相似文献   

2.
王乃勤 《国防》2008,(7):57-58
后勤综合保障力直接影响战争进程和胜负.省军区系统驻地大多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往往是作战部队机动的必经之地和补给的重要基地,将在战争中发挥重要的后勤综合保障作用.因此,必须着眼维护国家安全统一,高度重视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努力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思想,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军事后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毫无疑问,它也是我军新时期后勤建设的科学指南。邓小平鲜明地指出:“打仗有多种手段,包括后勤,搞后勤也是为了打仗。”他还说,战争打起来,总要有物质基础。这言简意赅的话语,从唯物论的立场出发,不但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而且一语道破了后勤工作的本质,准确地指明了后勤工作在军队建设、战争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战争离不开经济,但经济必须通过后勤这一桥梁才能对战争发生作用。也就是说,经济作为战争的…  相似文献   

4.
军队战时后勤保障是平时后勤能力建设在战时的体现。其保障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后勤建设的成败 ,并对战争的胜负产生重大影响。清代是中国军事由古代形态向近代形态转化的重要时期 ,中国军队的战时后勤体制也随着这一进程走向了近代化。而作为清军战时后勤保障的重要机构———粮台 ,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经制兵制度下的传统粮台及其相关制度的考察 ,试图为清代前期战时后勤体制的沿革勾勒出一个粗略的轮廓 ,以求对系统地研究清代战时后勤保障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一、积极筹划。完善后勤依法保障体制 筹划在后勤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溯古至今,从帝王诏谕、百官奏疏,到兵家将策、学者言兵.都把筹划保障视为军队举旗兴兵之策、克敌制胜法宝,把它捉到了决定军队存亡、战争胜负的高度来认识。预备役部队双重领导、双重保障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筹划在后勤保障工作中的特殊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陈章贵 《政工学刊》2002,(11):57-58
后方仓库战时保障地位突出 ,使命任务艰巨 ,政治工作必须强化官兵“为打赢”意识 ,夯实“保障有力”的思想根基(一 )强化“打后勤战”的思想观念。未来战争不仅使武器装备的消耗量成倍增长 ,其战争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亦空前巨大。面对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巨大需求 ,后方仓库能否做到高效、快捷、安全的保障 ,将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因此 ,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仓库的使命任务和上级党委的保障意图 ,运用战前动员、誓师大会、板报、墙报、广播等多种形式 ,讲清现代战争“打后勤、打物资、打供应”的实质 ,教育官兵深刻认识后勤保障在现代化战争中…  相似文献   

7.
政治动员是战争动员的先决条件,不论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还是群众防卫动员,都需要政治动员去引导、去保证,才能顺利地展开。政治动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争全局,决定着战争胜负。进行任何战争都离不开政治动员。因此,在作战中必须深入扎实地抓好政治动员工作以适应战争的需要。以形成良好精神条件为目的,进行广泛的战争政治宣传和精神贯注。(一)统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作战观念。人心的归向问题不解决,即使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善始善终地进行战争。因此,要通过广泛的、深入细致的、形式多样的、多渠…  相似文献   

8.
人民战争仍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一、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运用到战争领域,深刻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伟大作用,第一次提出了组织人民战争的科学理论。毛泽东依据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理论,把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造了适合中国情况的人民战争思想。他指出要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战争动员是通过源源不断地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来赢得战争胜利,而反动员则是不断瓦解、削弱、破坏对方战争潜力和动员能力,间接为战争胜利创造条件的一种重要作战行动。随着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到来,作战双方动员和反动员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其斗争的结果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与以往相比较,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战争动员与反动员都体现出了新的特点与发展。一、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动员新特点1.动员内容追求精确化在以往的战争中,为了能给军队提供足量、持续和快速的战时保障,后勤动员的数量往往是不计代价、多多益善。尤其在1991…  相似文献   

10.
美国建国以后,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军事实力同步发展,军事实践不断增多,军事思想随之日益发展,军事后勤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早期的军事后勤思想多从欧洲引进,最具代表性的是对若米尼军事后勤思想的学习借鉴。19世纪中期以后,在军事实践的推动下,美国逐渐培育出自己的军事后勤思想。从马汉的军事后勤思想到索普的《理论后勤——战争准备的科学》,从后勤破坏思想到登陆作战后勤保障思想,再到国际后勤思想的提出和完善,清晰地勾勒出美军后勤思想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舆论造势是实现国家军事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战争双方是否具有筹划、组织与实施舆论造势的能力,能否先声夺人、占有舆论上的绝对优势,将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决定着战争胜负的归属.本文从舆论造势的基本手段入手,指出了舆论造势的军事心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一、敏捷后勤提出的背景军队后勤管理是为保持军力所进行的军品采购、仓储、运输和维护等环节的集成管理。后勤保障对战争的重要性历来为人们所公认,而后勤保障的困难性也只有在高技术战争中才显得更加突出。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的军队后勤呈现出快速、规范和现代化三大特点,将在一个从供应商到战场集成的、柔性的、无缝的系统环境下进行决策和运作。21世纪的军队后勤是动态反应的后勤,因此需要构建敏捷后勤与供应系统,来支持后勤管理的全过程。敏捷后勤是一种物流管理的思想,是一种基于多学科和技术领域综合平台之上的广义资源配置与调度指挥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其目标是使军队能够智能、快捷地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确保资源供应。它不仅在电子商务中有重要的应用,而且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部队后勤保障和作战指挥等方面均有十分广泛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后勤补给历来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粮食的供应尤为关键。春秋争霸战中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运河,其主要目的即是便于粮食等后勤补给物资的转运,秦汉时期为了征伐南越而修建了灵渠,曹魏为平定北方开挖了一系列的运河,隋唐以后的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军事后勤补给线,而且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成为维持整个帝国运转的大动脉。在传统时代,陆运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长距离粮食转运效率极低,而水运则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开挖运河,连接天然河道,构建快速的后勤补给线为中国历代军事家和战略家所重视,成为中华帝国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部队中开展的”以劣胜优”讨论,对广大官兵更好地贯彻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树立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信心,对于建立和完善适应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思想和训练体制,形成部队坚强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同志在讨论中暴露出的不正确思想倾向仍然未能很好解决.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克服“武器制胜论”的倾向高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运用,给现代战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与武器关系可以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于是,一些人就片面地夸大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而不去研究构成战斗力中的其它要素作用,认为武器已经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种倾向是错误有害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仍然是科学真理.任何高技术装备都离不开人的制造活动,世界上没有哪一件高技术武器离不开了人而凭得来的.没有高素质人才,高技术武器装备也不会产生并应用于现代战场上.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较之过  相似文献   

15.
后勤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和军队为适应战争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动员对象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时可靠的后勤动员能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1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于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军装备的逐步改善,后勤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过去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对后勤依赖还不算很大。现在不同了,无论是军需给养、武器弹药、装备器材,都得靠强大的后方供应”①。综合国力的强弱,后方保障的好坏已经成为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后方保障工作,担负着把国家经济部门为战争而生产的物资转送给军队,并从医疗和技术上保持和恢复军队战斗力的繁重任务。在过去历次战争中,后方勤务就极为重要,在现代战争中,没有后方保障将寸步难…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长达8年波澜壮阔的战争中,我军顺应战争的要求,创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军情的战略后勤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我军后勤克服重重困难,有力保障了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军事后勤遗产。回顾我军这一段战略后勤思想史,对于指导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抗日战争战略后勤思想的历史地位 综观我军军事后勤史,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不论是抗美援朝战争,还是建国后在我国周边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我军军事后勤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战场险恶环  相似文献   

18.
战争既是人类在军事领域内的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为了取得一定的军事效用,获得一定的物质军事力量,人们必须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此形成战争成本。战争成本思想是军事经济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先秦时,《管子》、商鞅等已提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成本思想。汉代后,尤其是唐、宋时,也有较多的人关注战争成本,并涉及到精简冗兵、调整兵员结构和加强后勤财务管理等较具体的问题。并以此展开了对国家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军事后勤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一位坚定的不屈不挠的革命实践者。在为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他经历了长期曲折而艰苦的探索。尤其在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中外后勤建设和后勤保障的理论精华,概括总结了在与南北军阀斗争中后勤保障的历史经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军事后勤思想。对我国近代军事后勤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拟就其军事后勤思想理论作一初步探讨。一、发展国家经济,增强国防实力孙中山在革命战争长期的实践中,深知战争对经济的依赖…  相似文献   

20.
印度空军认为,21世纪初的战争将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常规战争和地区性武装冲突,战争中将全程使用空军、重点使用空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印空军极为重视发展武器装备,制定了2020年前的发展规划,加快武器装备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