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法战争对台湾防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3年,法国侵略军挑起中法战争,战场集中在越南与中国滇桂边境、闽浙及台湾地区。1884年,“六月,法舰犯基隆,复犯沪尾,均击退之。八月,法军据基隆,铭传退驻台北,法军遂封禁沿海”《台湾通史》,6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这是继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台湾又一次遭受侵略的重大事件。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又一次凸现,清政府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举措。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法战争对清政府台湾防务的影响。一、“御外侮”为主的台湾防务观的完全形成清代的台湾防务观,随着清政府对台湾战略地…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防务善后”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吸取失败教训 ,提出并实施了“防务善后”思想与措施。主要有三 :一是关注船舰炮械的改进和研制 ;二是整顿沿海驻军和修复海防工程设施 ;三是整顿、修筑长江“江防”。这些“防务善后”主张 ,虽仍具保守性 ,但它一定程度上突破中国古代防务观的藩篱 ,为近代海防思潮的勃兴扫除了障碍 ;“防务善后”措施虽具被动性和滞后性 ,但它探索了近代中国防务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宋磊 《国防》2010,(1):70-71
台湾2009年3月出台的《四年期防务总检讨》报告受到多方关注,这是马英九上任以来首次对外完整公布其未来“国防”改革方向。该报告出台后,受到美国著名华府智库2049计划协会的关注。该协会发布了名为《(台湾四年期防务总检讨)对关台关系的影响》的报告(以下简称甜艮告》),分析台湾当前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对《台湾四年期防务总检讨》报告进行解读;并通过引用多位美国国防政策专家的观点,对关台关系及未来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白纯 《军事历史》2002,(4):45-48
鸦片战争后,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门户的台湾,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列强窥伺的重要目标.清政府逐渐加强了对台湾防务的整顿,特别是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袁保恒、沈葆桢、丁日昌、左宗棠、刘铭传等官员纷纷上奏光绪帝,就如何加强台湾防务和开发治理台湾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台湾作为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前一直隶属于福建省.此时,这些官员们上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关于应不应该将台湾建为一个行省.历经14年的反复讨论与逐步实践,台湾最终于1888年完成建省.本文拟对这段史实作一考证,并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5.
"开山抚番",是刘铭传就任台湾首任巡抚以后督办台湾防务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内容是:建立严密的抚垦系统,积极开山辟路,大力发展经济,改革行政区划设置,加强教化工作等;主要政策有: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对番民一视同仁,注重以智取胜;对叛番头目攻心为上.刘铭传的"开山抚番"之举,具有极为深刻的历史意义:强化了清政府在番地的治权,有利于巩固台湾防务;促进了汉番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加强了民族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台湾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维护祖国统一;加速了番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台湾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晚清台湾军事变革与大陆军事变革息息相关。笔者认为 :“御外侮”的台湾防务观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动因 ;“师夷技求自强”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主线 ;台湾社会的综合开发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基础。晚清台湾军事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并在日后的抗日保台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成功 《当代海军》2004,(12):27-29
南海的东沙岛与太平鸟目前由我国台湾管辖。东沙岛距广东汕头315公里,距台湾高雄444公里。太平岛距西沙永兴岛756公里,距台湾高雄1667公里。3年前,台湾将两岛防务交出“海巡罗”海岸巡防总局(岸总局)所属南部地区巡防局(南巡局)管理,并在两岛设立指挥部。  相似文献   

8.
李同勇 《军事历史》2005,(11):56-59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蒙受了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屈辱之后,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5月3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正式签订《交接台湾文据》证书(俗称“割台让渡证书”);5月20日,清政府宣布台湾百姓是否内渡,听其自便,如两年内不回大陆者,可作为日人而“改衣冠”。对此,台湾人民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彻底失望了,决心进行“自谋保台”的武装斗争。5月25日,在台湾著名爱国人士丘逢甲的倡议下,由台湾各界绅士共同组织了临时的抗倭政府,定名为“台湾民主国”,年号为“永清”,明确表明了台湾永远属于大清国。此时…  相似文献   

9.
于喜斌 《环球军事》2011,(21):44-46
据台湾媒体报道,10月12日,台军方负责人高华柱在列席台“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时表示,为应对越南和菲律宾海空军对南海的防务所构成的严重威胁,台军正考虑在东沙和太平岛部署防空导弹。台湾此举,引起人们对台湾南海防务现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康熙年间,清政府以强大的水师渡海攻台,掌握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促使盘踞在台湾的郑氏集团缴械投降,统一了台湾。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联合舰队以夺取黄海制海权为目标,打败中国北洋水师,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割让台湾。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离合中,海权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军闻述评     
美售台潜艇出现转机据防务新闻网2006年7月14日报道,五角大楼确认将分两步向台湾出售8艘常规潜艇,军售的总价值没变,但允许台湾分期付款。据称,五角大楼亚洲区负责人查德·劳勒斯说,将潜艇项目的设计和建造阶段分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为台湾建造小型战术通信系统美国《每日防务》2001年9月18日报道,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上周与台湾军方签订价值3.9亿美元的合同,为其提供改进型移动用户设备(IMSE)战术通信系统,这是在台湾第二阶段机动用户设备改进计划下签定的。IMSE 是改进的可扩展移动用户设备系统,也是美国陆军的战术通信系统。在此  相似文献   

13.
6月30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台湾的认同危机》的文章。该文对台湾的军事实力、陆海空三军的现状以及台湾的军事工业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评估,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第三只眼”看台湾的窗口,对于研究和了解目前台湾军力发展与装备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沈葆桢临危受命,赴台筹办台防。鉴于台湾生番地区的重要性,沈葆桢审时度势,着眼于台湾防务建设,施行了以“外防内治”为目的的开山抚番政策:开山修路、开禁招垦、增府置县、设立番学等,为促进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巩固台湾防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日益加深 ,西方列强尤其是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依靠大陆人民的支持 ,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建设台湾防务的根本目标 ,积极发展台湾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铁路、通讯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 ,培养人才 ,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将台湾的防务置于一个比较稳固的基础上。在军队建设方面 ,他裁汰冗员 ,大力购置西方军械 ,按照西洋的样式编练军队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还根据台湾的具体地理状况和假想敌人进行军队布防和修建军事设施。在台湾防务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效地防御了侵略 ,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黄爱民 《外国军事学术》2010,(4):F0002-F0002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举办的“中国-东盟(10+1)防务与安全对话,于2010年3月28日至4月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防务政策官员和防务学者约40人参加本次对话。该对话的前身是忆经举办两届的“中国-东盟(10+1)高级防务学者对话”。  相似文献   

17.
一部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集团,实现两岸统一的《宝岛归清记——清廷降伏台湾郑氏政权》,近日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描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政权的全部历史过程。公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从此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清康熙元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孙打着恢复明朝的旗号,妄图以台湾为“国”,与清政府隔海对峙,造成中国分裂。清廷与台湾郑氏政权和谈十次未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台湾保持着世界武器进口的多项记录,连续几年武器进口量居世界前列,而外部势力特别是美国利用对台军售,实质性地介入了台海问题,使台海局势更加复杂,美国国防部更是以担心“台海两岸军力失衡”为名,不断要求台湾提高军事费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百分比,而台湾岛内各政治派系互相倾轧,当局一直无力实现美国愿望,招致了美国的极度不满。本文为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卡图(CATO)研究所2007年9月份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台湾的防务预算:台北冒战争危险搭乘美国防御“顺风车”》的译文,文中对美国政府目前在台海地区施行的“战略模糊”政策进行了抨击,认为美国政府选择在台海冲突中协防台湾并不明智。本刊特选择该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雨青 《宁夏科技》2002,(3):90-90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掌管军事、外交、经济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李鸿章也成为国人唾骂的千古罪人。这个历史责任到底是由李鸿章来负还是由清政府来负,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去研究吧。  相似文献   

20.
徐铭远 《环球军事》2013,(18):30-31
对英国军队来说,2013年注定是变革的一年。2010年,卡梅伦政府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公布了《战略防务与安全评估报告》(后文简称《防务报告》),揭开了英国二战后最大规模改革的序幕。随着一项项具体削减措施的推行,国防部遇到的问题和阻力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