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2.
海防问题是近代中国在西方挑战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通过鸦片战争自海上入侵,引起中国朝野上下开始注意沿海防务,提出种种海防建设的建议与构想。同光年间身膺沿海疆臣重任、积极倡导采用西法的丁日昌,在晚清纷纭的海防议论中,特别令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依靠其“船坚炮利”突破了中国的海防要塞,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中国海防担忧,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改革海防的设想。他们在海防建设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冲击了以往传统、落后的海防观念,对中国近代的海防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近代海防论,对于我们加强今天的海防建设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的中国东北海军苏小东中国东北海军是在国内军阀混战中由奉系军阀组建和发展起来的。其全盛时期,共编有3支舰队:海防第1舰队,驻青岛,执行远海防务;海防第2舰队,驻长山岛,执行近海防务;江防舰队,驻哈尔滨,负责松花江、黑龙江防务。3支舰队共有军舰2...  相似文献   

5.
日本近代海防思想勃兴于民间 ,提出之始即蕴涵着制度变革的要求 ,由此产生的“国民海防”与“幕府海防”间的深刻矛盾 ,阻碍了近代化海防实践。鸦片战争前后 ,民间兴起了学习西方热潮 ,丰富和充实了海防思想的内容 ,但幕府传统海防观念阻碍了海防建设向制度层面深化。明治政权建立之后 ,海防思想逐步趋实 ,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海军近代化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葆桢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 ,也是洋务派要员之一。他历任江西巡抚、船政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兼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身后被谥为“文肃”。南洋是中国的海防要地 ,护卫着东南沿海的大好河山。沈葆桢为苏浙闽台乃至整个中国海防呕心沥血 ,死而后已。在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 ,在抗击入侵台湾的日本侵略者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近代海防事业的实干家。其谋划巩固海防的方略 ,及切合实际的、适应当时需要的海防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值得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8.
“赣南三整”是指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在江西南部山区,领导起义军余部进行的三次整顿。朱德把这三次整顿叫做:天心圩整顿、大庚整编、上堡整训。为了便于叙述,我们简称它为“赣南三整”。 南昌起义军的“赣南三整”和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一样,在建军史上交相辉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人民军队的创立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民军队的巩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后,海防建设逐步成为中国国防建设的重点。清政府在进行海防建设过程中,对北洋海防实行优先发展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着重加强北洋海防。北洋海防建设情况是清末海防建设的缩影。探析北洋海防建设的成败得失,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是近代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虎门要塞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广东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巧借地势、炮台林立、火炮齐全密集、辅助设施配合得力等特点,整顿了沿海防务,有效增强了防御功能,官兵们的英勇抗敌,也打击了英军嚣张气焰。然而,由于炮台建筑缺乏合理性、武器装备落后、建设经费不足、消极被动海防观念等方面的局限,使得这座坚固的虎门海防要塞最终被轻易地攻陷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以清政府遭受海上进攻开幕。百余年间,千年文明古国在任人宰割的屈辱中抗争,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战败的硝烟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清政府在其苟延残喘的最后几十年中,一度致力于海防建设,李鸿章是其中的主要领导人和实践者。他提出了理论主张,进行了探索尝试,主持建立了近代中国最强的、也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海军,但如昙花一现。后人评说,晚清海防,成也李鸿章,败也李鸿章。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是清统治者在“未有之变局”中应付“未遇之强敌”的海防理论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其海防思想产生的条件、内容的变…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进入近代的起点,也是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封建王朝大门的开始.回顾这场战争,清军的失败不仅是因为武器装备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海防体系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抵御侵略,加强海防,建立了北洋海军,并致力于海军基地建设,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重要内容.北洋海军基地建设开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先河,它不仅和北洋舰队一起,在沿海重要口岸形成了壁垒森严的防御体系,而且为后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后勤保障能力,也为后来的中国海军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北洋海军基地建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北洋海军后来在甲午海战中惨遭失败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代海军舰船装备的建设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在抵御外国侵略、保卫海防以及开拓发展方面是失败的。清政府的封建专制、闭关自守及其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投降政策决定了清廷不能建立强大的海军。  相似文献   

15.
陈绍宽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是中国近代海军杰出将领。他的海防思想,代表了民国海防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海权关系到国家实力、主权和国际地位的海权思想;二是治标和治本的海军建设思想;三是集中实力等海军战术思想,其中不乏高明之见,对当今海军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海防民兵建设在经历了从“大抓”、“大办”到“服从”、“适应”的一系列调整改革后,虽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适应日趋复杂的海防斗争形势奠定了基础,但从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在整体布局上轻海重陆,存在着抓陆地民兵多,抓海上民兵少甚至是基本不抓的现象。这种海防民兵前轻后重反差太大的布局,无疑失去了其整体的“触角”,降低了其防卫的敏感性,削弱了其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位于福州以东的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首要的综合建军基地。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主要军港。这里,建有设施完善的造船厂和中国第一个航空工厂,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和许多海军教育机构,驻有海防指挥部——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和相当数量的海防部队及后勤保障部门。马尾,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12年4月,孙中山视察马尾时,称赞船政局“足为海军根基”,并发出了“兴船政以扩海军”的号召①。这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对马尾船政的高度评价和殷切希望。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得天独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更为深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事史研究成果主要有:林则徐“以守为攻以远待劳”防御思想讲长期以来史学界评价甚高,称之为“积极防御思想”,或“积极的海防战略思想。”有的作者指出不同意见,认为林则徐这里提出的防御思想,仅仅是‘做役防御”、或者是“战斗防御”,而决无全局的“战略防御”之意。这不是一种“积极防御”思想,事实上它仅是一种保守的“守主型”海疆口岸防御思想。当然,这一思想较之同时期的其他封疆大吏的防御思想大大地进了一步,是中国近代国防建设思想上的一次突破,其历史地位和…  相似文献   

19.
1874年面对日本日益膨胀的扩张野心,晚清政府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等海防措施,并由此开始了海防大筹议。之后,在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的极力倡导下,清廷将海防作为与塞防并重的国家防御的另一重要方向,并决定建立北洋、南洋、粤洋三支水师。但由于在统一指挥、造买船经费不足等管理方面的缺陷以及陆权至上等各种守旧思想的影响下,最终导致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惨剧,也标志着晚清海防战略不可逆转的败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晚清政府在特有历史危机背景下进行海防战略的选择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教训,对于我们加强海权战略管理、解决复杂多变的海权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法战争对台湾防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3年,法国侵略军挑起中法战争,战场集中在越南与中国滇桂边境、闽浙及台湾地区。1884年,“六月,法舰犯基隆,复犯沪尾,均击退之。八月,法军据基隆,铭传退驻台北,法军遂封禁沿海”《台湾通史》,6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这是继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台湾又一次遭受侵略的重大事件。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又一次凸现,清政府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举措。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法战争对清政府台湾防务的影响。一、“御外侮”为主的台湾防务观的完全形成清代的台湾防务观,随着清政府对台湾战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