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少辉  陈宇 《环球军事》2012,(11):16-18
3月14日,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在马岛的服役期结束,马岛战役爆发30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也就此收场,南美大陆在这波微澜过后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回首拉美地区军事安全形势,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对拉美的控制和渗透从未停止,拉美国家既改善与美国关系又试图摆脱美国控制,拉美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和边界纠纷不时上演,地区军备竞赛有所抬头,但并未发展成真正的军事冲突,算得上是地球上相对最平静的大陆,然而平静之下却暗流涌动。  相似文献   

2.
1988年,世界形势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与80年代初紧张动荡的形势相比,缓和趋势明显增加;对抗转向对话、紧张转向缓和正形成潮流。虽然国际局势离真正缓和还很远,但种种迹象表明,缓和的趋势将会继续发展。缓和趋势增加的主要表现是:首先,以美苏签订第一个真正削减核武器的协议“中导条约”、并正付诸实施为标志,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趋于缓和;第二,世界上的“热点”在逐渐降温,政治解决这些冲突接连取得可喜的进展;第三,美国与东欧、苏联与西欧以及东西欧国家间的关系在改善、发展;第四,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其他矛盾而形成的紧张气氛也在出现松动、和解。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美欧失去了共同的对手,因而美欧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突出起来。1996年欧洲在两个方向上与美国展开争夺,一是在东面,向中东欧积极发展,加速欧洲一体化进程,重建强大而统一的欧洲;二是在南面,向地中海沿岸及中东发展,推进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另外,欧洲在亚洲也与美国展开争夺,并开始打入美国的后院——拉美。欧洲力图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与美国建立平衡关系,以打破美国一统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美国长期面临的核心问题得以解决,国家安全形势得到根本改观。在没有重大军事威胁的情况下,美国反而加快了对外军事行动的步伐:无论在遥远的非洲、还是在近邻拉美,无论在传统利益所在地中东、还是在战略新地带巴尔干,到处都有美军的身影,美国对外军事行动可谓是“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詹姆斯·琼斯3日起访问拉美,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也将从4日起对多个南美国家展开“旋风式”访问。这两项外交行动的中心议题,都是向拉美国家通报美国准备在哥伦比亚建立军事基地的情况。美国此次在拉美调整军事基地部署引起拉美各国高度关注,部分拉美国家甚至提出强烈抗议。1999年,美国以打击国际贩毒活动为由,与厄瓜多尔签订了租赁该国曼塔空军基地的协议,该协议有效期10年,将在今年12月到期。  相似文献   

6.
遏制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贯彻始终的国家战略,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手段和名称,但其核心精神始终没有改变,直至今天,在美国国家战略中仍然可以发现其影响,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典型意义。地缘政治因素是影响遏制战略提出和形成的基本的、核心的因素,对遏制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地缘政治因素对美国遏制战略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掌握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基本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向,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一、地缘政治理论是遏制战略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孤立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杨培 《国防》2011,(11):70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征兵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农非优抚待遇差别较大,严重制约征兵任务完成;国家虽然出台了应届毕业大学生参军实行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的规定,但标准较低,没有很好地调动大学毕业生参军的积极性;部分  相似文献   

8.
被美国视为后院的拉美地区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既希望与美亲近,又渴望摆脱美国的控制和渗透。拉美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斗争和边界纠纷也不时上演,更加剧了地区范围内的安全威胁。在追求强大实力的动机驱使下,拉美国家都紧盯国防现代化,不断增加军费开支,谋求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组建起纵横交错的军事基地群。这些基地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成为美国在前沿地区部署兵力、控制盟国以及对该地区施加影响的重要支撑点。虽然朝鲜半岛危机发生在海湾地区剑拔弩张之际,虽然美国政府一再强调对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美国并没有减少驻韩的军事力量,也没有放弃军  相似文献   

10.
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军政军民关系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个别地区发生的军民纠纷问题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此,处理新形势下的军民纠纷问题,必须适应新特点,确立新的原则。具体说,应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一)注重教育的原则。贯彻江主席关于“讲政治”的要求,首先应重视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队要深化我军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官兵从讲政治、讲大局,以及保持我军性质、宗旨和维护改革稳定发展的高度,认识军地军民纠纷的危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确立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观念,自觉克服各种不良心态和思想偏差,增强拥  相似文献   

11.
闫鹃 《环球军事》2009,(10):19-19
没有核武器的世界永远不会出现,但通过努力也许能营造安全的世界。如果奥巴马的本意是希望他的“无核武世界”梦想能为美国的新事业赢得全世界的普遍支持的话,那么令他失望的事来得也太快了。4月15日,在奥巴马于布拉格描绘他的无核武梦想的几个小时之前,朝鲜就宣布成功发射了1颗卫星,而其他国家却认为朝鲜真正发射的是1枚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该导弹飞行了约3200公里后坠入了太平洋。  相似文献   

12.
尽管拉丁美洲各国经济陷入漩涡,但他们仍致力于空军力量的发展。目前,拉美各国空军下处于转型期,他们正在积极地引进更新的设备来替代早已陈旧的战斗机。但由于面临着获取大量新式飞机、武器和支援设备所带来的费用昂贵的问题,因而不得不推迟或削减它们的采购计划,选择获取少量新式飞机或改进已有飞机的方式来维持或提高他们目前的空中力量。 20世纪90年代中期拉美国家的武器装备大部分是从东欧国家购买的,现在无论是在维修性还是在保障性方面都遇到了困难。1997年美国对拉美地区武器销售政策发生改变,使得这一地区国家的政府把目光开始转向美式飞机。 目前,关于中程空空导弹引入南美地区的争论相当多。美国正在考虑是否并且如何向巴西提供雷西昂公司的AIM—120改进型中程空空导弹;是否这样的武器可以成为智利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购买F—16计划中的一部分。如果这些先进的武器进入这一地区、那么拉美各国的空军力量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公用空间”是指不属于任何单一国家的和充当全球多数国家共同通道的领域。控制权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无法在和平时期使用公用空间,也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不能获得军事资源,以便在没有美国阻碍的情况下穿越甚至开发这些区域。但控制权的真实含义是,美国在军事上利用海洋、太空和空间的能力要比其他国家大得多;它能够令人信服地发出剥夺其他国家对公共空间使用权的威胁;其他国家如果企图阻止美国使用公共空间,就会在争夺公用空间的军事冲突中遭受失败。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出现了美国企图独霸世界,而大多数国家希望世界多极化的世界斗争新格局。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减少,和平与发展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主题,但地区与局部冲突加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科技进步加速,世界经济与贸易全球队化发展迅猛。 面对新的世界环境,西方国家在重新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各自军事建设目标。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一个半现代化局部战争、以高技术常规战争为主和快速反应与全球到达的军事建设目标。欧洲在北…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越战中的失败既是军事行动的失利,更是政治宣传的破产。美军始终未能在越战期间组织开展起行之有效的政治动员,这是军心士气低落、反战行为频繁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冷战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入手,进而联系美国政治传统以及军政关系的复杂性得出结论:美军政工体系受制于“军人远离政治”的历史传统,无法获得真正的主体性地位,60年代初期的国内政治趋势更进一步导致政治动员出现方向和主题上的偏差。越战政治动员工作的困境暴露出美军政工体系自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地理政治的演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间的力量平衡,并对国防工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专有市场逐渐消失,国家国防预算急剧减少,成本不断上涨,全球化压力增大;各国既要保护本国技术、维持国家军事战略的独立性,又要满足不断增加的技术创新需求,两者形成了突出矛盾。以全球军事航空航天市场为例,在军事航空航天工业领域,除美国外,其他生产战斗机的国家都在应对:双边市场垄断;产品分化不当,各国战斗机同质性;  相似文献   

17.
2004年4月2日,7个中东欧国家成了北约的新成员。当天,在北约总部的大楼前升起了这些国家的国旗。尽管美国驻北约代表尼古拉斯·伯恩斯宣称,北约此次东扩不会恶化布鲁塞尔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但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们还是对北约进入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做出了消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14日,被俄罗斯总统特赦的美国人波普乘飞机离开了莫斯科,从而为一场引起轩然大波的间谍纠纷画上了句号。此前,这位美国前海军情报人员被控偷窃俄国新式鱼雷技术。俄法庭以间谍罪判处他20年有期徒刑和70亿卢布的罚金。这一事件再一次让俄罗斯人意识到,冷战虽然已经结束10年,但美国人针对俄罗斯的间谍战却从来就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5个月里,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像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这样冒这么大的政治风险:断然站到美国一边,参加反恐战争——这仅是开始;绷紧的印巴局势对他来说是又一次严峻考验,但他在全世界面前向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伸出了友谊之手,表现出一个政治家所应有的气度;前不久,巴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开始了自1981年伊扎哈克将这个国家改变成伊斯兰共和国以来最剧烈的变革。一时之间,穆沙拉夫再度置身于风口浪尖。 穆沙拉夫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如何应对重重危机?1月28日(提前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刊载长文,披露了穆沙拉夫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99年初以来,伴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美国民主党控制的政府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一呼一应,相互配合,掀起了加紧发展"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的浪潮。1999年1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对NMD计划进行新的重大调整,大幅度增加NMD计划经费,并提出与俄罗斯磋商修改"反弹道导弹"(ABM)条约,以便为美国在2005年部署NMD系统扫除政治障碍;1999年3月,美国国会众参两院相继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