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雪 《军事历史》2007,(3):36-39
拿破说过:"战争不仅是物质力量的冲突,更重要的是精神力量的较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在这场旷日持久、波及全球的大战中,同盟国与法西斯轴心国不但在正面战场兵戎相见,在"第二战场"的精神防线上也是攻守交织.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的先哲及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关于研究历史对治国、治党和治军的重要作用曾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如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曾说过:"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唐朝的李世民也说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鲁迅则认为:"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英国的培根也认为:"读史使人明智."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也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历史启示,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由弱变强、胜利前进的宝贵经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的重要成果.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蕴含我们党建军治军强军的历史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化,是实现...  相似文献   

4.
趁火打劫     
梁守磊 《国防》2008,(7):80-81
趁火打劫,也就是乘人之危.其本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一片混乱,目顾不暇之机,去抢劫别人的财物.这一计策很早就产生了.<孙子·计篇>日:"乱而取之."<十一家注<孙子·计篇>注>:"杜牧日: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  相似文献   

5.
西欧传统的军事认识论思想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到十九世纪中叶,历经数千年,尽管它与古代中国军事认识论思想在形成与内容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但就整个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所提供的历史价值,也是功不可没的。我们可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8世纪—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上,在连年的扩张征战中,曾经涌现出两支强大的军事势力.第一个是古罗马军团,另一个则是蒙古铁骑.蒙古铁骑能够纵横天下的根本缘由,在于其能够快速机动,且能够依靠较少的给养实现长途奔袭.蒙古人远征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对于占据城池似乎并无太多的兴趣.而对于古罗马军团而言,他们要承担的任务则要更为复杂.客观地说,古罗马军团在军事历史上所取得的辉煌,归根结底是军事制度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完成其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后,感慨地说: "一九三四年中国革命的长征却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书写长征的著作和文章,记载的多是高层的人和事,漫漫征程上普通战士跋涉、奋斗的事迹,多被宏大的历史叙事所忽略.可正是他们才真正体现出红军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正是他们创造了这部"人类伟大史诗".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国际格局的转型往往孕育着原有强国的衰落与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就后者比喻道:新兴大国的崛起即"大国的喜剧",是指"作为先前世界领导国的追随者和主要伙伴,则有机会成为新的世界领导国."  相似文献   

9.
郭成良 《国防》2001,(10):30-31
军委江泽民主席为空军的题词是:"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而奋斗."江主席的题词,指明了空军新世纪发展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人民空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壮大,进入了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型"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空军实际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空军后备力量建设要适应"转型"建设的需要,把后备力量队伍、装备物资动员储备和动员组织领导体制建设作为重点,大力推进空军现役部队和后备力量的协调发展,实现空军整体"转型"建设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0.
战争法在西方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 《军事历史》2004,(3):29-34
一部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人类社会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在这部充斥战争的历史画卷中,由于战争的不可避免,使人类对和平的期盼不得不诉诸于法律手段的约束。这是一个连续、且至今仍在继续发展着的过程。理解人类社会早期战争法规的萌芽,对于今天理解战争法的产生、发展、不断完善以及它在将来的发展轨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古代社会战争规范产生的根源(一)社会历史根源在人类历史上,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期称为“军事民主制时期”或“英雄时代”,例如古希腊的英雄时代,古印度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古罗马的王政…  相似文献   

11.
从雪莲文化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与"三到一长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三到一长期"是雪莲文化建设聚焦的主题,是雪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雪莲文化创新的优质资源;雪莲文化为"三到一长期"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始终聚焦于培养能在雷达部队"用得上、留得住、有潜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上,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一、深化"三到一长期"教育,必须坚持文化引领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是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中国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主席指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表明,任何一支精锐之师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建军理论的孕育.21世纪之初,回顾人民解放军建军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为了更好地创新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开创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情况,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理论内涵,加大人类社会发展史教育的比重,端正官兵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认识,提升理想信念的宏观选择水平;加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比重,端正官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和实践道路的认识,提升理想信念的主导理论水平;加大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比重,端正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生活质量的认识,提升理想信念的价值取向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育富 《国防》2007,(11):70-70
战争动员文化属于文化范畴.尽管世界名家对于文化的阐述有上百种,但总结这些论述,基本不外乎两种阐释,即如余秋雨在《中华文化的记忆》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文化说大一点,是人类留给自然界的一切痕迹;说小一点,则是不同人群对于各种痕迹的选择方式."因而,从狭义的角度讲,战争动员文化即是战争动员的方式.方式因国家、民族而异,并伴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相似文献   

15.
指桑骂槐,比喻明着骂张三而实际上是骂李四.如<红楼梦>第十六回:"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第六十九回:"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 不言三语四,指桑骂槐,暗相讥刺."  相似文献   

16.
关注本刊的读者或许知道."兵镇原汁"是由"五味橄榄"演化而来。意在追求一种更真更纯的原生态写作。这是一片"生活"的特区,特就特在"兵镇原汁"产自兵生活的自然生态园:兵说兵事.  相似文献   

17.
古罗马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军事帝国之一。学者笔下,古罗马帝国成就功名霸业多仰仗于威名远播的精锐罗马军团。后者据说能以严格的纪律和先进的战术征服任何敌人,古罗马军队的短剑(Gladius)或西班牙短刀(Spanish short sword)则是火器发明之前杀人最多的致命武器。然而,历史中有些被刻意隐去的细节实际上同样意义非凡。人类文明成形以来即已发轫的间谍活动在古罗马时代其实已步入兴盛时期。罗马帝国自兴起到衰落,宽袍与匕首的影子总在关键时刻隐现,而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2007,(7):2-2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这是科学总结我党我军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9.
"数学考试只有两个分数,一个是100分、一个是0分."一位知名的教育学家曾经用这样看似荒谬的论断,说明数学理论的严密逻辑.然而说到逻辑,相信没有人会否认军事理论的严密性、客观性和现实残酷性.不久前,军委首长在组织年度检验评估时强调:"军事理论考核,99分不行,必须100分."差1分,对于作战和作战准备来说,就可能产生"0分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自在与自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以唯物史观为依据,根据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强调社会发展一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方向,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所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我们只有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中才能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