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手     
读过许多赞颂母亲的作品,读到情深处,便常常想起我的母亲,想起母亲那双满是老茧和裂痕的手。 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滇东北农村妇女。70年代,为多拿工分,母亲与生产队里的男劳力挖一样的田地、挑一样的担、干一样的活。农忙时,上工的钟声一响,母亲就放下手中的家务忙着下地,我们兄妹常常要等到天黑,母亲才收工回来,这时母亲的双手就在火炉边不停地忙碌着,不大一会,我们就闻到了  相似文献   

2.
当兵10多年,经历了几次搬家,丢掉了许多,唯独两本小人书,始终伴随着我,舍不得丢弃,它让我想起母亲,想起那段峥嵘的岁月。打我记事起,母亲就整日忙碌,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给我们缝补衣服,每天吃饭都让爷爷、奶奶先吃,等我们吃  相似文献   

3.
母子英雄     
高粱红,五谷香, 日寇侵占我家乡; 回族儿女多壮志, 拿起刀枪杀东洋……每当唱起这首歌谣,人们便想起了“回民支队”,想起了回民支队的司令员马本斋及其英雄的母亲。马本斋,字清守。1902年2月10日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的回民家庭。母亲白文官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她常给年幼的本斋讲  相似文献   

4.
棉花     
任崇喜 《兵团建设》2005,(11):54-54
很偶然地想起了棉花天渐渐凉的时候,母亲说要到老家拿棉花,为我们的小女儿做棉裤。她说,在城市商场里买的棉衣花哨而不暖和,棉花是真暖人呢。母亲是一个辛劳一辈子的农村妇女,她懂得棉花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女儿的遗憾(散文)董继华月亮升起很高了,月光象水一样透过窗棂流进宿舍。我痴痴地坐在窗前,望着远方,想着病中的妈妈。泪水悄悄地挂满双颊。"妈妈,我想您,女儿对不起您。"我心里对自己说。母亲得的是不治之症。虽然病情现已稳定,但每当想起母亲,我便有一时愧疚...  相似文献   

6.
给母亲洗脚     
春天来了,我想人间一定有很多的温暖在角角落落里蓬勃生长着!这的确是个温暖的季节,想起去年寒假的一些事情来, 我被我自己感动了……寒假回家过年,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渐渐地多了,脸色也越来越沧桑,我心里真的好痛!眼看着母亲一年比一年衰老,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难过揪着心,说句心里话,这些年家里最苦的是母亲:父亲是个医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我们兄  相似文献   

7.
泪别     
十八九岁正是寻梦年龄,为了那一身漂亮的海军服,我步入了军营。从此,也便加速了成熟,也便有了更多的思念乡愁。我时常想起在田间劳作的父亲、在家里操劳的母亲、由于种种原因早  相似文献   

8.
春节的爆竹响起,又一次让我想起已经去世20多年的父亲母亲,想到他们从不给公家和子女提任何要求,而且在他们自己最需要亲人的时候,却送子参军。特别是母亲在临终时告诉父亲,不让把她去世的消息告诉我,而父亲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定期给我写平安家信,在信中还要告诉我母亲是如何如何……他们在我心目中是最伟大的,激励着我为部队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相似文献   

9.
母爱伴我行     
又是佳节思亲时,我很想回家,回家看一下我年迈的母亲,但我却怕,怕令母亲担心,怕见母亲为我操劳的样子,每每想起总让人心里有点隐隐的疼痛。平时母亲总是念叨着我,希望能和我说说话,可我一告诉她我要回家,她就开始担心,直到我回家。如果是仅此而已,也就罢了,可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就在你回家没几天,她就开始担心:“你休这几十天不会影响工作吧?”我说:“不会的,这是正常休假。”但她还是半信半疑,好像天天待在单位才算尽责似的,直到我回部队。  相似文献   

10.
外婆     
当兵在外,空闲时间里想起外婆,总有难以言表的挂念。外婆是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的爷爷、奶奶过世早,加之父亲在外地教书,母亲农括多、家务忙,我记事起就在外婆家生活。外婆是我的启蒙老师,很小的时候,她就给我讲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11.
时光如贼     
时光看不见摸不着,却从不离我们左右。每个人都生活在时光长河里,像飘零的树叶,像搏浪的小舟,像渡河的旅人,像涉水的渔夫。看不见的时光总是躲在身后,以一种出尘的姿态沉默不语,但每个人都知道,时光不卑微却狡猾,不亲近又紧随,时光如贼,一个铁面无私的贼。想起尚在襁褓的幼时,我们依偎在母亲怀抱,在亲情无限中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我们学说话、学走路,我们终于叫出第一声"妈妈",把母亲欢  相似文献   

12.
家在三峡     
故居被淹了,永沉江底了。早在十年前,就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些年来随着三峡大坝一天天抬高,这个日子是越来越近了。但这一天真的来临了,我才知道自己有多懊丧。想起当年大江截流时,我欢呼雀跃的那个劲儿啊,完全忘了还有这么一天。自从5年前走出大学校门,背着单薄的行囊远离老家后,有关家乡的消息就越来越少了。好在那个宏伟的跨世纪工程实在太抢眼,有关工程进展方面的报道并不少见。但更多的,还是母亲的来信。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的母亲,写起信来一笔一划,工整得让看信的人顿感毕恭毕敬。我喜欢看母亲的来信,字里行间,流露  相似文献   

13.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人们常常用“儿不嫌母丑”来比喻对祖国的热爱.这话如果仅从儿子对母亲的挚爱感情来理解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推及到不嫌祖国母亲的贫穷、落后,把穷与丑划了一个等号,我却不敢苟同.丑是指相貌难看;穷则是说贫困.我们的母亲——祖国现在确实还很穷,但却不丑,不仅不丑,而且很美,称得上是举世无双的美人.我想起在兰州黄河桥头看到的那尊巨大的“黄河母亲”塑像,我觉得她就是我们祖国母亲的形象.她没有华丽的服装,珍贵的食物,一副符合中国国情的普通劳动妇女打扮,然而却是很美的,望上一眼就再也忘不了.她那慈祥、坚毅、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像是在向我们述说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她那丰满的乳房,养育了我们地大物博的锦锈河山,而在她那弯曲有力的双臂中搂抱的婴儿,不正是我们56个民族勤劳智慧的儿子吗?!看,我们的母亲多美啊!我们怎能不为她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14.
父亲在我小时候去世,我们兄妹3人和母亲相依为命。15岁那年,我以高分考上高中,母亲高兴不已,东挪西借为我筹措了学费,在送我离家报名的时候,母亲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努力学习将来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5.
平安是福     
高原 《政工学刊》2001,(2):48-48
“平安是福”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是一辈子和黄泥巴打交道的父亲崇尚的至理名言。父亲是个木匠,他用斧头劈开冬天,和母亲一块给我和姐姐撑起了温暖的晴空。只念过小学一年级、现已年近花甲的他在经历了穷苦岁月后,对“平安是福”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常对我们说,人一辈子的挫折很多,能够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气。然而,前不久姐姐来信说,父亲因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想起正在经受病痛折磨的父亲,想起他为我“平安”成长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我只觉得眼睛一片潮湿……记得8岁那年,正上小学的我喉结上长了一个瘤,大如苹果,吃不下饭,连喝口水也很…  相似文献   

16.
他叫张洪江,曾在海军工程兵某部服役。四年的戊马生涯中,他当过战士、保管员、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他告别了军旅,回到了长春市郊区大南乡新兴村赵家店。可回到自已的家中,没有一人出来迎接,房门紧闭,窗户上钉着木板和炕席。再想起唯一的两位亲人——父亲和母亲在他服役期间相继去世,他哭了,一种孤独之感使他大放悲声。  相似文献   

17.
李兆中 《政工学刊》2010,(11):69-69
看到同事一脸焦虑和痛苦的神情,问起缘由,她说:“我已经很清楚我多年的痛苦生活,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原谅我母亲在我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她在我出生56天的时候,抛下了我和父亲移情别恋。现在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已为人母,周围的邻居和我父亲都劝我试着原谅母亲,因为母亲身患绝症,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是“母亲”潘香云65岁的生日。退伍军人、民兵连副指导员王建华专门请了一天假,一大早就去镇上的蛋糕店为“母亲”订购来了一块精美的生日蛋糕,接着又去菜市场买了一些“母亲”喜欢吃的食品,兴冲冲地来到北咸田村——战友江于庆烈士的家,他要为烈士的妈妈潘香云祝寿。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个子不高,短头发圆脸大眼睛。由于在工厂上班,嗓门儿大。虽然家里很穷。但她和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月19日8时50分,在江苏省徐州市装甲兵某部王杰生前所在连,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切地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一位普通士兵的手,俯身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当这位普通士兵在回答“浙江永康人”时,眼睛湿润了,他不禁想起母亲的支持。他叫林益勇,现年23岁,是王杰生前所在班第15任班长。他在某集团军被誉为“小指导员”。林益勇的事迹,在全军、在装甲兵和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