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在我小时候去世,我们兄妹3人和母亲相依为命。15岁那年,我以高分考上高中,母亲高兴不已,东挪西借为我筹措了学费,在送我离家报名的时候,母亲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努力学习将来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父亲于1998年与村委会签订了为期10年的承包合同,承包了村里几近荒废的果园。经他精心治理,果树于1999年开始挂果,2000年开始初见效益。去年6月,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父亲去世后,我把年老多病的母亲接到我家共同生活,并开始接替父亲管理果园。9月初,村委会给我下达通知,说村里年底要收回果园重新发包。我找到村长理论,村长说果园的承包人是我父亲,现在承包人已经去世,合同一方当事人已经不存在,承包合同应当终止。我要求以继承人的身份继续承包果园,但村长说承包果园是以户为单位的,我父亲承包果园时我和父亲已经分门另过,已经不是一户人了,我无权接替父亲继续承包果园,合同必须终止。请问村委会终止承包合同收回果园的做法是否正确?我是否有权以继承人的身份继续承包果园? 读者 梁玉平  相似文献   

3.
给母亲洗脚     
春天来了,我想人间一定有很多的温暖在角角落落里蓬勃生长着!这的确是个温暖的季节,想起去年寒假的一些事情来, 我被我自己感动了……寒假回家过年,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渐渐地多了,脸色也越来越沧桑,我心里真的好痛!眼看着母亲一年比一年衰老,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难过揪着心,说句心里话,这些年家里最苦的是母亲:父亲是个医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我们兄  相似文献   

4.
离别的饺子     
在我的家乡胶东,每逢喜庆佳节、迎亲送友,饺子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记忆中,饺子包含着一种情感。去年,母亲为我包的那顿饺子,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我。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外,母亲极少来电话让我为她做什么。而这次母亲在电话中问我,今年她80岁生日时能不能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我便含糊地说,到时根据工作情况再定吧。母亲听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我把工作干好,注意身体。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生活的辛劳,使母亲衰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5.
那天我从外地回家,去看望母亲。母亲一个人独住。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先是和三哥一家人住在一起。不久前,三哥有了房子,搬出去了,母亲就一个人住在原来的大房子里。这个房子是父亲生前享受的公寓,虽然是楼上楼下,可是年久失修,而且当时的设计也很不好,现在看起来,很破旧,乍一进去,感觉房子里  相似文献   

6.
怀念母亲     
说起来很惭愧。从当兵离家那一天起,就没尽多少孝心。总以为父母还年轻,自己会有很多时间去尽孝心。每次回家,留给母亲的几百元钱,母亲也都攒起来不舍得花,说是给我买房子时用。直到有一天姐哭着告诉我,母亲得了绝症,我才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当时,非典肆虐,到任何一  相似文献   

7.
母亲日益苍老,但她的爱似乎永远年轻,无声无息又铺天盖地。常和母亲谈起我小时候吃饭的事情,谈起她喜欢的那张高凳。我7岁的时候亲生的娘去世了, 10岁时母亲走进我们家,成了我的后妈。俗语说“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失去母亲的生活够困难的了,但乡亲们说,后妈的心是六月的太阳——毒透了。他们的眼睛似乎告诉我,更悲惨的生活还在后面。其实,即使乡亲们不说,书籍、电影中关于继母的故事已经太多太多,在母  相似文献   

8.
他叫张洪江,曾在海军工程兵某部服役。四年的戊马生涯中,他当过战士、保管员、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他告别了军旅,回到了长春市郊区大南乡新兴村赵家店。可回到自已的家中,没有一人出来迎接,房门紧闭,窗户上钉着木板和炕席。再想起唯一的两位亲人——父亲和母亲在他服役期间相继去世,他哭了,一种孤独之感使他大放悲声。  相似文献   

9.
大爱无边     
我最害怕、最担心的一件事还是发生了。我慈祥仁厚的母亲,在经历了一次大的手术后,突然地离开了我们。父亲提出要把妈妈送回老家。凌晨5点,我和家人护送着妈妈返回了故乡——河北唐山的一个小村庄。自从我懂事起,就亲眼看到她是怎样的孝敬每一个老人的。爷爷73岁瘫痪在床直到老人家84岁去世、十一年的时间,妈妈每天侍候在身边,在家里很穷的情况下,东找西借,变着样的给爷爷调剂吃喝,天天还要给爷爷翻身换衣,擦屎接尿,爷爷没有生过一个褥疮、没有穿过一件脏衣服,爷爷住院期间,所有的人都说,这个儿媳妇所做的,亲闺女都做不到。1980年12月我入伍前,病床上的爷爷对我说:"我这一辈子有这样的儿媳值了,我死后就是变成猫狗也要报答你妈。"  相似文献   

10.
我的祖父是乡间读书人,我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他们属于那种信奉“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种田”的人。我至今珍藏着几本他们读过的线装课本,其中就有《论语》。我的祖父,父亲是《论语》的忠实践行者。三年前,父亲去世了,我作了一副挽联:“十八年前携笔从戎谆谆教诲催放军功章彤彤华彩,卅七载后泣血回首拳拳心愿怎报人生路历历严恩。”  相似文献   

11.
5月15日22时,四川省青川县受灾群众的手机终于又有了信号,他们赶紧再一次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联系自己或身处灾区或远在川外的亲人,告诉他们自己平安的消息。所有人心中都感到安慰和温暖,因为“我终于听到了你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我啼哭着挣脱母体,来到了年轻的父母给我的那个家。疲惫孱弱的母亲从此快乐、充满希望,憨厚的父亲怜惜的脸上挂满微笑。18年后,随着汽笛一声长鸣,我将自己满腔的憧憬与梦想,以及父母的希望与牵挂一同打进背包,走进方块加直线的绿色氛围,融进一个有很多兄弟的新“家”。在新“家”的摸爬滚打中我学会了坚强,对父母的那份依恋似乎被岁月冲淡,繁忙的工作中渐渐忽略了对“家”的问候。忽然有一天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电话的那头父亲欣慰中夹着些许忧伤,母亲喜悦中搀着长长的牵挂,问我怎么老不给家里打电话?此刻的我不以…  相似文献   

13.
今年10月4日是我父亲刘志丹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离开人世已经67年多了,去世时还不满33周岁。父亲参加革命后与家人离多聚少,只是在1934年春国民党军队抄了我们的家,4岁的我与母亲到了陕甘根据地,才与父亲相处了两年多时间。当时,父亲也是经常率领红军出外打仗,有时我与母亲也随军转移,颠簸在马背上。生活的艰苦不在话下,我半岁的小弟弟因医生投错药而夭折,让人心痛。还没过一个月,我父亲参加指挥的劳山战役刚刚结束,他就被“左”倾分子“肃反”关押起来,还挖了土坑,准备活埋。母亲也被打入劳改队,这使我们更难以承受。幸而中共中央制止了…  相似文献   

14.
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听母亲说,连续生了两个女儿之后,第三胎生了我这么个宝贝儿子。父亲高兴得要命,说他这辈子有指望了。我小时多病,父亲经常三更半夜地去找医生,连脚都跑起了茧。虽然后来母亲又超生了小弟,但父亲却总是宠着我。父亲凭着无师自通的石匠手艺负担着我们姐弟几个的学费。尽管父亲干得很辛苦,可我看着越来越惨淡的家境,还是一个劲儿地说父亲的不是,埋怨他没有别人的父亲精明、能干。父亲只是经常叹着长气,一声也不吭。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工作分配没能如我所愿,被分到了全区最偏僻的一所乡村小学。我把这件事又归咎到了父亲…  相似文献   

15.
新闻背景: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大地震突袭北川。这个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美丽的山城——北川瞬间化为一片废墟,无数鲜活的生命在顷刻间陨落。沈阳军区某高炮团来自北川的羌族、藏族战友们,就在灾难突发的这一刻,不仅失去了他们最亲的亲人,也失去了他们心灵世界里最美丽的家园。截至6月13日,某高炮团58名北川籍战士:1人父母遇难;1人奶奶、母亲和女友遇难;3人父亲或母亲遇难;8人有24名直系亲属或非直系亲属遇难;5人直系亲属失踪;还有2人仍未和家人联系上。  相似文献   

16.
儿圆娘的梦     
我 知道 ,母亲有个未圆的从军梦。母亲有一句口头禅 :“咱是闹过革命的人 !”每当她与乡亲们讲起这句话时 ,总有一种自豪感。不过她一直很遗憾 ,没能真正成为解放军行列中的一员。那年 ,她跟一帮热血青年一起 ,参加了支援军队的后方保障工作 ,这支生力军就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后方娘子军”。关于那时的事情 ,不知她对我们兄弟反复讲了多少遍 ,每次都讲得极为动情 ,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相信 ,在母亲奔流的血液中流淌着坚强 ,流淌着对军队一种浓浓的情愫。父亲去世后不久 ,母亲把哥哥送上了云南边防某部。两年后 ,又毅然送我踏…  相似文献   

17.
练笔文艺     
远在乡下的父亲今年60岁寿辰。父亲给我的恩泽如山如海,我该送份什么样的礼物呢?那些年,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五人住在乡下,父亲在城里的工厂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靠他每月30多元的工资来维持,乡里的干部称我家叫“半边户”,只有父亲每次回家才“圆”了。我们嬉笑着,追逐着,听他滔滔不绝地讲叙外  相似文献   

18.
简单的幸福     
张铁国 《国防》2004,(7):54-54
当兵在外,难得回家一趟。前不久回家休假,终于又见到了阔别三年的父母。我家在湘南农村。得知我要回家,父亲几天前特地从县城买回一张席梦思床。他笑着感叹:哎呀,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没睡过席梦思呢。不过给我儿子睡,也一样!言语中透着自豪、满足和幸福。父亲的感叹让我一阵心酸。这些年,为了把我们兄弟抚养成人,供我们上学,父亲不知受了多少苦累。为了让父亲体验一下睡席梦思床的感觉,晚上,我特地要求与父亲一起睡。母亲却不依,说我坐车劳累,父亲鼾声太大会吵醒我。或许是太久没与儿子亲近了,父亲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母亲嗔怪着父亲,却也只好…  相似文献   

19.
我叫郑文荣,原名平山正惠,家住在河南省民权县野岗乡杨林店村。60多年前,我的父亲平山重四朗和母亲平山贞子听信建立“东亚共荣圈”的传教,作为军医来到中国。现实使父母绝望了。“东亚共荣圈”不过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漂亮借口。当时侵华战场上,到处弥漫着硝烟,到处横陈着中国人的尸骨,到处是失去亲人的呼唤和痛哭。我的父亲带着被骗的苦恼,以照顾患病的妻子为由,毅然离开了这支魔鬼般的队伍,在民权县郑庄寨租了一块地方,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盖起了几间草房,为乡亲们免费治病。  相似文献   

20.
郑老太太有3个儿子,丈夫去世后她一直与大儿子一起生活。房改时,郑老太太的单位以成本价将公有房屋出售给职工,郑老太太让大儿子一家出钱将他们居住的公房买了下来,但房子的产权人是郑老太太。之后,郑老太太给大儿子写了一份遗嘱,内容为自己名下的位于某处的房产,在自己去世后,该财产由大儿子某某继承,并作了公证。2000年郑老太太死亡,大儿子在料理完丧事半年后,拿着母亲的遗嘱及其他证件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房屋继承手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