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军面临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需要统一指挥和协调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的。它的建立对统一指挥中朝军队作战,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国内外当事人关于这场战争的回忆文章和著作较多,但对志愿军出国前有关战争准备的回忆资料却较为鲜见。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吴瑞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950年10月8日改称志愿军第42军)军长,指导了该军出国作战的准备工作,参加了一系列相关的军事会议。其子吴继云将他有关这方面的遗作整理出来,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3.
专用保障装备预备役维修保障力量主要遂行导弹部队作战保障要素装备维修任务.信息化作战中,导弹部队情报侦察、指挥通信、电子、核经工程等作战保障装备种类数量扩大、新装备新技术更多,维修难度显著加大,从而要求火箭军专装预备役维修保障力量具备快速紧急动员能力、过硬技术保障能力、超常维修保障能力和密切协同作战能力,为火箭军部队打胜仗提供坚强有力的维修保障支持.  相似文献   

4.
徐焰 《国防》2014,(7):78-79
正1960年秋至1961年初,为了保卫我国西南边境的安全,帮助友好邻邦,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抗美援朝战爭后又一次出境作战。这次进入缅甸作战,是中国政府与缅甸政府在两国实行勘界时对扰边的国民党残军采取的讨伐行动,涉及我国边境的安全和西南地区的政治稳定,是一次特殊的作战行动。国民党军在大陆兵败时,云南的国民党军第八、第二十六军残部有两个团逃脱,于1950年4月越境进入缅甸。中国政府出于对邻国的尊重,在解放军到达中缅边界地区后,即下令  相似文献   

5.
东方军入闽作战是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在"左"倾错误指导下,为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而作出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东方军初次入闽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客观上扩大了中央苏区东部版图,促成"福建事变",为第五次反"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时机。然"两个拳头打人"的方针,不仅没能实现预期战略目的,反而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错失准备第五次反"围剿"的宝贵时间。东方军二次入闽,博古等人秉承共产国际的旨意,没能予19路军以应有的支持和帮助,变被动为主动,结果坐失良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渐成定局。  相似文献   

6.
传承好红色基因,能够铸牢听党指挥这一强军之魂,能够助力能打胜仗这一强军之要,能够夯实作风优良这一强军之基。新时期,必须努力使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扬光大,使红色基因成为新时期强军兴军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推行军以上机关资产与预算相结合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双轨制"体制下军以上机关具有"条"与"块"职能的特殊性,提出了重之以"条"、兼顾以"块"的改革思路,指出了改革中需要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明代这一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农民为I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前仆后继地进行多次起义和战争。在战争中农民军采取诸如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等多种作战形式,同官军作顽强的斗争。本文简单叙述一下这些作战形式并分析一下其得失。运动战明代农民军作战的很大特点是流动作战,尤以刘六、杨虎农民起义军和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为突出。这里之所以把流动作战归结为运动战,而不说他是游击战,是因为这种流动作战是整个农民军或农民军一支部队的作战行动,而不是农民军分散的作战行动。明代有的农民军实行流…  相似文献   

9.
唐高宗、武后时期,府兵之法寖坏,南衙卫军兵员短缺。此后,玄宗朝以招募而来的"彍骑"代替此前征发而来"番上宿卫"的府兵,以缓解南衙卫军兵员短缺的燃眉之急,此举实为中唐兵制之重大变革。究其原因,府兵"番上宿卫"之制的瓦解与中央对地方军府的实际控制力、边疆防务分占府兵数目、均田制的衰落、底层应征者的沉重负担、重文轻武之风日盛等多重因素相关。募兵制和"彍骑"之制的结合,初期有利于南衙卫军战斗力的提升,后期却走向腐化堕落。但作为"彍骑"之制征兵原则而保留下来的募兵制,却与节度使制进一步结合,由此形成唐中后期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相似文献   

10.
1929年1月,为解决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问题和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三次“会剿”,“柏露会议”决定红4军主力挺进赣南.在进击赣南途中,红4军在大庾与国民党军激战,被打散后在广东南雄乌迳会合并宿营,由于连日激战,疲惫不堪,放松对敌警惕,险些被国民党军围歼,幸得当地党组织情报及时,才成功脱险.红4军乌迳脱险,保留了革命火种,彰显了地方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工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发挥政治工作直接作战功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证。增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要建立政治工作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法规制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史,是一部国民党军迅速崩溃,人民解放军彻底胜利的纪录.在历时4年多的时间里,国民党军与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过不下150余次比较大的战役,而几乎每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兵败大陆,退守台湾.其原因,就政治上而言有2个:一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对沦陷区城市接收过程中,各级官员腐败透顶,大失民心;二是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呼声,逆历史潮流而动,悍然发动内战,导致众叛亲离.就军事上而言,战略指导失误,情报不灵,指挥不统一,兵力、火力分散使用,都是国民党军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加强武警现代化建设,必须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建设现代化武警的目标,对人才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切实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人才素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我们党加强经济工作指导提出了新要求,要引导广大官兵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适应生产力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着眼未来发展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现代化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举,增强履行历史使命的自觉性坚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中共对南昌起义的一系列指导,不仅体现在起义的酝酿、决策阶段,还体现在起义爆发后南征途中。其中包括指示广东、湖南等省发动暴动配合起义以及做好起义失败后的善后工作等。纵观中共对南昌起义的系列指导和举措,可以看出其中贯穿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紧紧围绕着"民众武装暴动"这一政策。早在南昌起义发动之前,中共就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秋收暴动,所以中共对南昌起义的指导离不开这一既定方针。同时,中共中央关于暴动主要依靠群众,军事力量只是副力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其对南昌起义的领导和评价,而共产国际的"指导"直接左右中共对南昌起义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强军之魂。这是对十八大报告关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论述的进一步深化。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必须切实弄清党对军队领导绝对性的本质特征、科学本源和集中体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相似文献   

17.
85年前召开的古田会议,诞生了堪称建党建军纲领的决议,结合特殊的国情、党情、军情,解决了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人民军队的政治建设定了型。决议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不仅为历史形势和任务所需,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永葆本色之根、不断增强战斗力之魂。  相似文献   

18.
智能化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为新时代陆军装备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充分认清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智能化转型形势任务,正确把握智能化陆战的基本内涵、典型特性和能力要求等需求牵引,科学确立陆军武器装备体系智能化转型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陆军武器装备体系智能化建设发展,为新型陆军“迈向智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提高领导干部的“三个素质”,增强“四个本领”,是加强军队党的能力建设的紧迫课题。实现这一目标,一要激发领导干部自身的内在动力,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二要振奋学习精神,贯彻“两个武装”要求;三要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员先进性;四要做好本职工作,在实践中提高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