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四川某预备役旅坚持瞄准“建设信息化军认,打赢信息化战 争”的目标,紧贴预备役部队“战时能应战、平时能应急”的总体要 求,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带动和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的创 新发展。2003年,该旅被成都军区评为“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前不久,在成都军区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该旅又被评为 “全面建设先进旅团单位”。  相似文献   

2.
纪树光 《国防》2010,(8):55-55
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有效履行我军新的职能使命,科学统筹“双应能力”建设,努力做到“战时能应战、平时能应急”。  相似文献   

3.
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团紧紧围绕提高预备役部队“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科学筹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5月30日至31日,黑龙江省军区预备役部队“两应”能力建设基础性工作推进会在佳木斯市召开。会议期间,在松花江畔举行了预备役部队“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演练,正在黑龙江省军区检查工作的军区司令员张又侠冒雨观摩了演练。近年来,黑龙江省军区在抓预备役部队“两应”能力建设上,  相似文献   

5.
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官兵为基础的寓军于民的部队。要提高部队“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能力,就应遵循军事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预编官兵的“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6.
汪金玉 《国防》2010,(7):39-42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底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建设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强大后备力量。我们应当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按照胡主席提出的“两能”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  相似文献   

7.
郭炎 《中国民兵》2013,(9):36-37
“随时响应国家号令,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入队时,那铿锵有力的民兵誓言时刻在我们耳旁回荡。它警示我们: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重大责任,越是处于长期的和平环境,越是要提高警惕,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黑龙江某预备役师着眼实战需要,提高打赢能力,注重优化组织结构,大抓军事训练,“成建制训练、成建制用兵”,充分展示了新时期预备役部队的实战能力和精神风貌,锻造了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拳头力量”。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的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对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来说,就是要着力提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两瘦”能力,切实提升战斗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金恩祥 《国防》2006,(7):40-41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求实中创新,在兼顾中发展,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工程平战结合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增强信息系统军地兼容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集成整合的效率。一、以“战时能应战、平时能应急”为目标,科学制定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战时能应战”是国防动员的最终目标和本质要求,“平时能应急”是新阶段国防动员的现实需要和时代特征。无论是应战还是应急,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做支撑和保障。因此,国防动员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盯住“两应”、服务“平战”,科学设计,协调发展。一要强化系统集成。现代作战已…  相似文献   

11.
一、狠抓队伍建设,在提高民兵“两应”能力上下工夫。在驻军少又未编预备役部队的情况下,广大民兵成为应对森林火灾、抗洪抢险.维护社会稳定等突发事件的中坚力量。必须加大民兵队伍建设的力度,切实把提高民兵“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两应”能力作为当务之急摆上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2.
悠悠大青山,匆匆练兵忙。内蒙古驻呼某预备役团认真贯彻胡主席关于大抓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着眼预备役部队"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  相似文献   

13.
崔碧宏  孙庆和  李承  何雷 《国防》2013,(8):11-11
近年来,甘肃白银某陆军预备役防化团始终把军事训练作为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着眼形势任务需要,及时转变训练观念,不断丰富训练手段,积极推动训练方式转型。该团紧贴形势任务,围绕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预备役部队建设目标,以战时防化保障和平时核生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为龙头,多次组织力量围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针对面临的新形势和担负的职能使命,北京某预备役防化团紧紧围绕能打胜仗的目标要求,着眼"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需要,坚持"精干、可靠、管用"的标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拓宽预备役人员编组渠道,创新整组手段,强化军事训练,推进预备役应急力量建设科学发展。紧贴使命选精兵为进一步优化预编组织,扎实提高预任官兵遂行核化应急救援的任务能力,该团不断创新整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崔照波  刘鹏  陈飞 《华北民兵》2009,(12):45-45
山西某预备役团与驻地联通公司共同开发"预备役部队短信群发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团队机关同广大预备役官兵之间的联系。通过群发短信,大大缩短了应急拉动时官兵收拢时间,提高团队履行"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职能任务能  相似文献   

16.
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组织指挥国防后备力量圆满完成平时和战时这两大任务,确保应急能过硬、迎战能打赢,是省军区系统各级领导肩负的最根本的使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双应”指挥能力的高下是衡量省军区各级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双应”指挥能力得以提高、并使“双应”指挥得以顺利实施呢?这里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孙久文 《国防》2003,(7):26-26
预备役部队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决定了选拔预备役军官既要注重“战时”的需要,又要兼顾“平时”的建设,做到“平时管用”、“战时能用”。 所谓“平时管用”,就是在和平时期,预备役军官要为推动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选拔任用预任军官时,一是要选拔“热心”预备役部队工作的人。选拔的预任军官除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好、国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西某预备役步兵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所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扎实推进预备役后装保障工作向国有企事业单位拓展,有效提升了部队的应急应战保障能力,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朱和平 《国防》2010,(10):16-18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建设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强大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东某预备役师着眼提高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两应”能力,围绕应对多种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结合现有武器装备和应急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