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压气球     
一日清晨,与儿子去公园散步,买了一个气球在草地上玩耍,累了在长椅上休息。我把气球藏在衣服里面后抱起儿子,让他在气球上压来压去。“砰”的一声,气球爆炸了。儿子笑得前仰后合,好不开心。在我们左侧5  相似文献   

2.
"跟我去种树。"父亲对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儿子说,儿子一言不发地接受了父亲的决定,放弃去团场效益最好的棉花联合加工厂工作的机会,跟父亲去到远离人群的林业点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18年!父亲叫马宗辉,儿子叫马晓华,都是八师一五〇团的职工。  相似文献   

3.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我家住四川忠县乌扬镇将军村2社,儿子文治平于1997年12月参军入伍到西藏部队。当时我儿子在奉节县青龙乡务工,国家发布征兵命令后,因来不及赶回出生地乌扬镇报名应征,就地在青龙乡入了伍。儿子入伍后,我去奉节县青龙乡要他们落实优待金,他们说:“你儿子的常住户口不在我们奉节,我们不负责任,只能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5.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09,(22):55-55
坐飞机 第一次乘飞机,儿子兴奋得坐立不安。他在飞机过道里跑来跑去,差点撞翻空姐手中的饮料,母亲生气地对儿子叫道:“别在这里乱跑了,到外面玩去!”  相似文献   

6.
一凡 《政工学刊》2003,(8):62-62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迈的富翁,他非常担心若自己给儿子带来幸福,反而会害了他。为此,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了他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目的是希望儿子也能发奋图强,靠自己的努力走天下。儿子听了很感动,就决定独自一人去寻找宝物。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能散发一种浓郁的香气,放在水里不像别的树一样浮在水面而是沉到水底。他心想:这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为此他深感苦恼。一开始他还能坚守自己的判断,但日子如水,时间最终让他改变了自己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新疆和田县布扎克乡库木村53岁的维吾尔族老大娘吐尔逊·尼亚孜罕,1965年至1980年在村里当了15年的民兵,先后担任过副班长、班长和民兵连长。1980年,老人退出民兵组织后,最大的心愿是让儿子也去当民兵。2001年,儿子阿不拉·居玛如愿以偿当上了  相似文献   

8.
近日,河南汝阳县法院审结一起儿子状告亲生父亲伤害赔偿的自诉案件,父母赔偿儿子2500元,父子俩握手言和。 自诉人小马系被告人老马的长子,老马让小马通告其次子商量为老伴治病一事,因次子外出,小马没有当即告知老马便“擅自”上班去了。小马回来后老马恼怒万分,认为父亲打骂儿子天经  相似文献   

9.
生日     
明天是你的生日,儿子。 当我提起笔写下这些的时候,突然骄傲得不得了,我终于完成一个女人最神圣的任务。儿子就像我的一幅作品,为了这作品,我就像海岩上用唾液筑巢的母燕,当儿子因调皮不肯好好地在肚子里待够时辰,我就吐出自己的血和精髓去安慰他,让他感受到母亲的爱。当儿子快临盆时,我每天来来回回地在河边路旁散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宝宝乖,宝宝好,妈妈最疼是宝宝”,一副当母亲样儿。  相似文献   

10.
画里话外     
正有何进步A:"我以前身体不好,现在跑马拉松都能拿冠军。"B:"好样的。"A:"我以前看见书就想睡觉,现在看到书就兴奋得睡不着。"B:"好样的。"A:"你呢?"B:"我以前脾气很坏,听到人吹牛,就想打人。现在脾气好多了,听到谁吹牛,我都会说‘好样的’。"儿子的报复爸爸:"儿子,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啊?"儿子:"我长大了要赚很多的钱,然后盖个学校。"爸爸:"儿子真有出息啊,好样的!"儿子:"到时候让你和妈妈去学校里读书,不许逃学,不许玩游戏,不及格也得受惩罚。"好父亲昨天我去吃烧鸭饭,隔壁桌坐着一对父女,女生看起来好像是在读高中。  相似文献   

11.
认错     
父亲生日,家中亲朋满座。几位客人打麻将,约定一元钱“一倒”。中途,有位客人上厕所,父亲便直接点卯叫我顶缺。 “不准去打!”同我正看电视的儿子,将我一把拉住。 父命难违。我不顾儿子阻拦,还是上场打了一盘。恰巧这盘我便“和”了。输家硬塞来一元钱,我顺手递给了儿子。 “不要你的!”13岁的儿子横眉怒眼大吼了一声,将钱揉成一团,用力向我打来。 儿子平常极少顶嘴。现竟当众怒斥于我。尴尬之余,我真惶惶不知所  相似文献   

12.
11年前,高考落榜的我,一直在家待着。那年中秋夜,我向父母表达了想去当兵的念头,他们很是高兴,父亲为此还多喝了几杯酒。第二天,就领着我去村里报了名。瞬间,老陈家儿子要去当兵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相似文献   

13.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这句话,是笔者最近从陶行知追文凭的故事中看到的。故事说陶老先生得知儿子通过他的关系弄到一张文凭,并拿着这张文凭到外地找到了工作,便立即给儿子发去“速将文凭寄回”的电报,接着又给儿子去了封言辞非常强硬的信.信中说:“文凭绝不能给你,我只能按你的实际情况写一份证明材料。总之,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教育本该是夫妻共同的责任,在我们家养育儿子的重担却必须由我一个人担下来。然而想到丈夫是名空军飞行员,自己不但是空勤家属,还是军人,满脑子的烦恼也就释怀了。那年4月,全军组织专业技术中级职称考试,孩子小放在家里不放心,我就带上他一起去学校。老师无论如何都不让小孩进课堂,百般请求后,终于答应试试看。没想到听话的儿子  相似文献   

15.
贵州湄潭县个体户刘光奎之子刘军去年12月应征入伍去部队后,紧张的军队生活和训练使他产生了畏难情绪,便私自离队回到了家。身为普通公民的父亲刘光奎、母亲龚孝容向儿子问清情况后,老泪纵横,责怨儿子“不争气”,把全家人的热爱国防、奉献国防、报国之心化为了冰霜,气得肺都差点炸开。于是,立即一面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底,四川射洪县天仙镇凤鸣四村,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一个叫陈虎的青年去参军。临别那天,他的父母磨破了嘴皮,要儿子在部队好好干。自陈虎走后,父母用瘦弱的双肩,承受着生病、住院等许多不幸,却从没告诉儿子。陈虎起初在部队也干得不错、曾被评为“优秀士兵”。当部队将喜报寄回家乡后,善良的父母曾激动得眼含泪花。 如果像当初那样奋斗,说不定陈  相似文献   

17.
正"爸爸,你在干吗呢?吃饭了么……"几乎每天晚饭时间,七师一二三团五连职工李平都会接到在七师高级中学读书的儿子的电话,这让他感到很踏实。2013年10月,李平听说电信推出了新的手机卡叫"军垦卡",而且互打免费,便立即给一家三口都办上了"军垦卡"。李平说:"儿子不在身边,地里的活多,也不能总去奎屯看儿子,每天至少要打一次电话,每次少则两三分钟,多则十几分钟。以前一个月的电话费就要花100多元钱。办了"军垦卡"后,每个月能省六七十元呢!"  相似文献   

18.
叫男孩名的女教官 澳大利亚军队规定,凡进入澳正规军事院校的非英语国家学员,必须首先通过澳军的英语考试。为过语言关,我到澳大利亚后,最先去的地方是墨尔本的澳大利亚军队国防训练中心,参加该中心的高级国防英语课程学习和考试。在中心的英语教员中,有一位澳大利亚陆军女上尉,名字叫金·麦卡洛克(CAPT Kim McCulloch)。金在英语国家是男孩子的名字。原来,金的父亲盼望儿子又没生儿子,于是给女儿起了个男孩子的名字聊以自慰。  相似文献   

19.
画里话外     
毕业赠言一个功课很差的学生毕业前对他的老师说:"谢谢您,老师。我虽然毕业了,可您永远都是我的老师。您要是有什么事让我做,千万别客气。""好吧,求你替我做件事。"老师说,"千万别跟任何人说我教过你。"父与子某老总的太太生了个儿子,老总想知道儿子长得像谁,急忙派秘书到医院去调查。秘书回来后对老总说:"完全像您!""这就对了。好吧,你把详细情况说一说。""您的儿子头上光光,肚子大大,会吃会喝,整天不是睡觉就是打闹,总有一帮人围在身边转。"秘书说。  相似文献   

20.
北京牌越野车在苏尼特草原上颠簸着。我和该旗人武部苏政委一起去走访烈士丹巴的儿子、白音宝力道苏木(乡)民兵副连长额尔德木图。小车在三间红砖瓦结构的民房前嘎然停下,额尔德木图的母亲满脸笑容地把我们迎下车。走进屋里,最先引人注意的是挂在北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