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越 《军事历史研究》2005,17(3):117-121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方位社会转型,军事变革与社会转型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读晚清军事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更好的理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经历了军事史上最为剧烈的军事变革之一,引发了军事领域的一系列震动。中国传统军事法也随之开始解体、蜕化、转型,历经晚清、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逐渐形成了完善健全的近代军事法体系。本文就中国近代军事法的阶段性变迁进行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主持广东禁烟抗英军事斗争中展开了大量军事变革实践。革职后,他全面反思战争期间的军事变革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变革主张。林则徐的军事变革主张与实践,为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军事变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林则徐是晚清军事变革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堪称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学界通行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理论模式是“中体西用”。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将“中体西用”概括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历史全程的指导理论,无法反映历史全貌,而且否定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指导理论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客观过程。单就晚清时期的近代军事变革运动而论,其指导思想亦分为前后两段,初期的指导理论是人们熟悉的“师夷长技”,甲午战后的指导理论才是“中体西用”。忽视文化观念“中本西末”与理论模式“中体西用”之间的“貌合神离”,造成了学界认识的偏差。一中国近代军事变革运动自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剥夺了“惟一”的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5.
尽管近代中国的军事变革与今天的军事变革有着本质的不同,但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发人深省。前人在军事变革方面表现出的迟钝及后果,警醒我们;前人对军事变革的探索及成就,激励我们;前人为军事改革提出的对策,是丰富的思想素材;前人所走的误区,是树起的警示路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反侵略战争 ,中国军事思想发生了由中世纪向近代的嬗变。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出现近代军事思想雏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近代军事思想在器物技艺层面广泛发展。甲午战争以后至 2 0世纪 2 0年代 ,近代军事思想向军事制度、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深层面发展 ,形成相对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均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殊社会形态中找到它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军事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决定军事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在军事实践中作用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各个时代军事主体的“军事文化自觉”。“百家谈兵”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萌芽,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冷兵器形态军事变革的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战国中晚期至明清之际,儒学对兵学进行整合进而将兵学完全纳入儒学的思想体系之中,这一方面为兵学的发展取得了官方合法地位,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逐渐迷失,导致中国没有率先完成热兵器形态的军事变革;在“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召唤下,中国近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逐渐复苏,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开始向近代军事文化进行“历史性转型”;20世纪,是中国追求独立富强的世纪,也是中国催生和培育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世纪。进入21世纪,适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创新发展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必须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中国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制度变化再到思想文化变革这样一条与欧洲不同的轨迹而使近代中国政体变革具有特殊性.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本身具有复杂性、多属性的特点及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导致中国近代政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又决定了中国近代政体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  相似文献   

9.
德国与晚清军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也震醒了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吁和主张逐步得到清政府的认同,使其开始了痛苦的变革过程。为摆脱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抵御列强侵略,清政府的“师夷”带有十分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即首先从军事上开始“师夷”。当时清政府一无近代军事工业,二无近代军事人才,三无近代军事制度和军事学术知识,要变革就得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西方列强为了推销其军火产品。扩大对中国的军事影响,也积极地向清政府输出武器装备、军事人才、军事学术和制度。德国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军事法转型在兵制改革、军事训练法、军人待遇法、军事刑事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促进了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但存在军事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门的军事统帅组织体制、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等弊端,对甲午战争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制约,缺乏相应经济军事变革与之配合,受到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和军政腐朽的阻碍,这一时期的中国近代军事法转型具有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