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1月12日.随着红色幕布的缓缓落下,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惊艳亮相。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全月图发布仪式现场,全场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面对着这幅来之不易的月球全图,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热情白勺掌声背后,是期盼与欣喜;微笑的脸庞背后,是辛劳与自豪。  相似文献   

2.
我国通过对"嫦娥一号"卫星探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研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其中,根据"嫦娥一号"卫星数据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2月6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全月球影像发布仪式在京举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专家评审认为,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空间分辨率、影像质量、镶嵌精度、  相似文献   

4.
探测月球     
马建光  钟华 《国防科技》1995,16(3):69-86
千百年来,月球一直深深吸引着人们。我们的文学作品里有许多幻想到月球旅行的故事。早在二千年以前,人类就有了这种愿望。但直到前不久,到月球旅行仍然是人类的能力所不及的。人们只有通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来观察月球的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伽里略。他看见了月球上的广袤平原,以及覆盖着山脉和火山口的较明亮的区域空间。当时,制图人员称这些平原为“海”,显然,这种“海”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海。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测绘工作的进步。到了19世纪末期,人们拍摄了月球总是面向地球的整个半球,且分辨率不大于1千米,并绘制了详细的月面图。尽管如此,月球的许多基本特征仍不为人们所知。  相似文献   

5.
大耳朵新闻     
李山 《军事文摘》2024,(4):32-35
<正>机器人中医首次在月球出现月球居民生病了到哪里去看病?那里也有很多医院,有西医,也有中医。但医生的人数还是太少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月球上首个机器人中医出现了,看,它的样子真像个老中医啊!每天在药柜前开中医药方,熬中药,忙得团团转。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2006,(10):F0002-F0002,1
北京时间9月3日13时51分消息,欧洲宇航局宣布,格林威治时间9月3日时42分22秒(北京时间13时42分22秒),欧洲探测器SMART-1号成功撞击月球。欧洲航天局估计,撞地的地点在月球的西经46.2度、南纬34.4度。欧洲宇航局官员称,SMART-1号是准时撞击月球表面,激起了大量的月球尘埃,接下来科学家将通过分析尘埃成分来解释月球起源。SMART-1号是欧洲首颗月球探测器,2003年9月发射升空,2004年11月抵达月球上空的近月轨道。此后,SMART-1号进入到距离月球表面470千米到2900千米的最终轨道,并在这一轨道上进行了大量科学试验。欧洲探测器 SMART-1…  相似文献   

7.
作为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为有幸参加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这一伟大工程感到非常骄傲,为有幸亲自完成第一幅月图的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和图像制作感到十分自豪。在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中,我们承担了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  相似文献   

8.
多传感器融合系统航迹号管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目标杂波环境下 ,多传感器探测形成的航迹之间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 ,多传感器系统融合中心航迹管理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原有单航迹号分配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多航迹号分配方法 ,并扩展到立体图航迹号管理方法。尤其是航迹号立体图的引入 ,为航迹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24日,随着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了漫长的奔月之旅。这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在世界和举国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强烈关注中,"嫦娥探月"的意义实际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2007年11月,"嫦娥一号"卫星成功传回我国第一幅月球影像图,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一期——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时隔三年,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拉开大幕。2010年11月,探月工程二期任务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成功传回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46-46
2007年,我国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飞往月球。为激励全国人民的科学探索精神,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的融合,同时拉近高科技工程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使公众有参与感,原国防科工委决定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上搭载30首由全国人民参与评选的歌曲和乐曲。当卫星进入绕月轨道以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的遥远太空唱响这组曲目。每位中国人将能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这些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这30首太空播放曲目,是在全国公众投票的基础上选定的。  相似文献   

12.
雷达波束中心距离的估计即目标区域中心相对雷达平台的距离估计是通过和差比幅的方法,找到零深所对应的距离门即为所要估计的距离。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噪声的影响很难确定零深的位置,因此距离估计精度不高。为了获得较高精度的距离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全变差的雷达测距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距离估计。通过全变差最小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噪声水平,提高信噪比,使得处理后的数据变得平坦,因此很容易确定和差比幅零深的位置,从而进一步确定零深所对应的距离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抑制噪声,有效提高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3.
有人写过一首《听月诗》“: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此诗以我国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作音符,谱写了一曲美妙的月亮之歌。这里试图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科学预想作油彩,描绘一组开发利用月球的美好图画,名之曰《月球畅想》,并以此献给2007——我国奔向月球的起步之年。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探月梦终于实现。为满足月球探测任务的需要,"嫦娥一号"卫星上安装了称为有效载荷的各类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的绕月探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2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暨专题新闻发布会,标志着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共有13家科研机构一共获得31份样品,同时,发布会现场国家航天局还向多家媒体介绍并回答了后续计划等有关情况和多个问题。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探月工程"绕、落、  相似文献   

16.
国防要闻     
中国探月仪器初样开始研制可探测月球生命痕迹央视国际报道熏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的探月仪器开始初样研制熏相关设备有可能首次探测到月球两极是否有生命痕迹存在。据了解熏此次装载在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上的探月仪器共有6套24件熏包括用于探测月球表面元素的x射线、伽玛射线光谱仪熏用于获取月球三维立体图像的专用相机以及我国最早应用在神舟四号飞船上的微波探测仪。专家说熏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熏在月球两极有冰或水存在的可能。目前的探测仪器却只能探测到月球南北纬60度范围内的情况熏从而无法确定这一推测。使用微波探测仪探测月球在…  相似文献   

17.
正1月18日,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大使走进中国探月工程"活动,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来到嫦娥五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体单位国家天文台,宣介《月球样品管理办法》,颁发嫦娥五号国际合作伙伴纪念牌,参观月球样品存储和处理设施设备。这是《月球样品管理办法》首次对外发布,也是中国务实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一种较简单的方法求出圆环面轮廓线方程,得出圆环面出现奇异点的条件。最后给出用计算机绘制的圆环立体图。  相似文献   

19.
利用拼接圆锥曲线法设计月球探测器轨道,一般将向月飞行轨道分为地心轨道、月心轨道和环月捕获等几个主要轨道段.分析了探测器在月球任务不同轨道段的轨道特点,给出了主要定轨参数.为方便进行目标对准,分析了建立辅助平面以实现月球捕获的方法.最后利用卫星工具包(Satellite Tool Kit, STK)软件对整个飞行过程进行了可视化仿真.对于今后的月球任务和深空探测任务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防务     
正俄计划2030年后在月球南极建立长期基地俄罗斯《消息报》6月21日报道称,俄罗斯航天集团公司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表示,正在研究建立长期月球基地的计划。月球计划概念草案中提出了建造月球基地以及之后在月球南极地区建造试验场的想法,最终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以前在月球上建立可供人居住的基地和可以利用卫星开采矿物的月球试验场。目前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和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正在进行设计工作,建立长期月球基地的一些参数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