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如今的中年人都有印象,小学时有一篇著名的课文——《朱德的扁担》。艰难的红军初创时期,一拨年轻的红军战士,为了不让朱德军长亲自跟着大伙下山挑粮, 藏了朱德挑粮的扁担。藏扁担的执行人谈起这段往事,至今记忆犹新,感慨万端。他就是93岁高龄的朱俊才。  相似文献   

2.
<正>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由“全日制十年制课本”改为“必修本”,根据学生认识特点及要求,作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为辅助直观教学而在许多课文中配以插图.这些插图.以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见解.比如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七课《为了的忘却纪念》,安排了王金泰先生作的一幅插图:月夜,秋风萧瑟,树叶零,作者独立院中,满怀悲怆,痛悼亡者,又有对敌人的满腔愤恨,插图的内容合于文章第四部分中叙  相似文献   

3.
为了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全面展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弘扬红军在长征中所体现和形成的伟大精神,由姜廷玉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视角下的长征》一书,近日与读者见面。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的《多视角下的长征》,在众多纪念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书中,体裁新颖,视角独到,它以独特的写法,从多个侧面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信丰县安西镇一位叫黄礼斌的普通民兵,干了一件极不普通的事情——收藏红军文物2000余件、史料6000件,变卖家当并借款办起了红军革命文物展览,在各地义展200余场次,成为赣南大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祖辈曾为红军当向导;初中时对革命历史文物的研究鉴定就达到较专业水准并创办了收藏刊物今年33岁的黄礼斌,出生于革命老  相似文献   

5.
李文林这个名字,毛泽东在1930年1月5日的通信《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中提到过:“……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当时这封信油印发至红军党的基层支部。到延安时期印发时篇名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然保留了这段话。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收入此文时,“李文林式”4个字被删去了。1989年版的《辞海》增列了  相似文献   

6.
《兵团建设》2006,(9):36-36
两年前,两个英国年轻人李爱德和马普安用了384天重走了长征路,并且出了一本书——《两个人的长征》。他们走的时候用GPS做了精确测量,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不到6000公里,没有过去说的2.5万里那么长。那么,70年前红军长征究竟走过了多少里路?摘自《党员文摘》的这篇文章将给你答案。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主编《红星》报期间,《红星》报呈现出如下特色:一是重视党和红军的理论武装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党和红军的理论学习。二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设法宣传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三是坚持围绕行军作战这一红军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四是重视对红军纪律和法制建设工作的宣传。五是重视红军的文化工作,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六是重视对军民关系工作的宣传,及时反映人民支持红军、红军热爱人民的军民关系。  相似文献   

8.
央视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十送红军》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红七十七师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围困,危急关头,敌人提出让红军交出十个人换取一百个生命,红军内部随即出现了不同声音。师长马斯基毅然决断:"交出十人活百人,活着的人怎么看我们?""干革命不能算个人账,否则还不如把算盘绣在红旗上!"一语道出了当红军闹革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红星报》是在红军反“围剿”胜利的凯歌声中诞生的红军机关报。是研究红军及其战斗生活的重要文献。《红星报》在长证过程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工作职能优势、并为此做出了出色的贡献。本文拟就《红星报》的基本敞况、在长征中政治工作的基本特色及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作一简要评述。一、《红星报》的基本概况《红星报》是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机关报,也是我国第一张无产阶级军报。该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邓小平、陆定一曾先后担任主编。创办之初,该报为“铅印四开报纸,毛边纸印刷。开始是五日刊,…  相似文献   

10.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开展了以识字为中心内容的文化教育。红军的文化教育,是由这支军队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红军所担负的宣传队的任务所要求的,是苏区整体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红军为了对官兵进行文化教育,在明确组织机构、确定目标任务、自制教材教具、创造学习方法和进行严格的督促检查等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了教育持续进行。红军的文化教育历经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盛不衰,长征结束后形成了热潮,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人民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国统区人民大众对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知之甚少。1936年陈云曾在法国发表《随军西行见闻录》,介绍红军长征的一些  相似文献   

12.
1929年12月,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史称"古田会议").这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总结红军诞生以来的建军经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是红军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中国红军马列主义建军路线的形成,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翻阅1933年11月何日《红色中华》第二版,引人注目的《八一暴动与红军产生》,是中共中央局宣传部的一则更正。内称“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月南昌暴动还没有正式成立红军,但暴动的武装到井冈山以后,变成成立正式红军的基础。中央局宣传部七月一日所发油印的宣传大纲,第一所讲到红军的产生,抄写时漏掉几个字,变成南昌暴动产生了中国工农红军,这是错误的,应当更正为「南昌暴动,产生中国工农红军的萌芽」。”奇怪,不是当时决定“八一”为“红军成立”的建军节吗?为什么要进行更正呢?细查同年《红色中华》与有关中央文件,发现对南昌起…  相似文献   

14.
面向大众,展现长征魅力——《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座谈会概述杨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组织、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因受到读者的喜爱而成为全国畅销书目。为此,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9...  相似文献   

15.
铁流     
《铁流》是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1863—1949)在十月革命后创作的优秀作品,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红军主力撤退后,在白军的屠刀下,几乎是“赤手空拳”的群众自动组织起来,长途跋涉与红军主力汇合。鲁迅赞扬《铁流》表现了“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  相似文献   

16.
甘肃陇南宕昌县的哈达铺,是自古商贸较为发达的历史名镇.在红军长征史上,因红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并在这里开展了重要活动,又被誉为"红色哈达铺".哈达铺是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重要决策的起始地:党中央在这里决定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向;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制定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将这里作为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长征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哈达铺整编,增强了部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地,哈达铺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卓越贡献.党的民族政策在哈达铺的制定和实施,团结了各族人民,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凡此种种,彰显了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新著──《红军长征史》评介廖国良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已于1996年9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和“英雄的史诗”的题词。60年...  相似文献   

18.
经历战争年代的战火洗礼,能够流传至今的文物是非常少见的,而跨越千山万水、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报纸更是凤毛麟角.在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馆》中,陈列着一份1935年5月3日(原报日期有误)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政治部出版的第186期《战士》报.这份长征途中编辑出版的珍贵报纸,在“用我们铁的红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勇猛精神,扫平一切当前敌人!”的大字标题下,刊登了《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和《“牲”部(即红1团)强渡大渡河的十七个英雄》.  相似文献   

19.
《红军初创时期游击战争·回忆史料》出版发行丛树祖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初创时期游击战争·回忆史料》已于1993年11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军事科学院编审委员会主持下,由军事历史研究部具体组织编纂而成。全...  相似文献   

20.
1929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的古田村召开,做出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制定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精神指引着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对今天实现强军目标、铸牢强军之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