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是未来海战的重要形式,运用排队论对舰艇编队协同防空的作战效能进行了研究。以排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的排队模型,运用理论分析得到了以整个编队毁伤目标概率为指标的防空效能。通过对防空效能的计算与仿真,分析了几个重要参数对防空效能的影响,为多层舰艇防空系统的设计与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评估水面舰艇编队防空武器协同共用效能,依据舰艇编队对空防御的作战过程和信息流程,确立了防空武器协同共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防空武器协同共用效能评估模型。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各种主要因素对防空武器协同共用效能的影响,为评价舰艇编队防空武器协同共用效能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舰艇编队防空作战中武器的敏捷协同与优化组织问题,分析了舰艇编队防空武器运用的历史衍变,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武器组织的概念认知,引入双边匹配决策理论,剖析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武器组织问题的本质,凝练出1个科学问题、定位了4个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动态双边匹配的舰艇编队协同防空武器组织技术框架,可为网络中心战条件下舰艇编队协同防空武器组织方法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舰艇编队防空火力协同合作“效果”的度量问题,引入协同满意度的定义,建立了基于协同满意度的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效能模型.利用语言变量和二元语义,给出了舰艇编队防空火力协同满意度评价方法,从而解决了编队防空火力协同合作“效果”的评估问题.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水面舰艇编队防空反导作战效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分析水面舰艇编队的防空反导作战效能,采用一种新方法,即按照防御层次进行分析的方法,对远层防御圈、中层防御圈、近层防御圈以及末端防御圈等四个防御圈在舰艇防空反导作战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新的舰艇编队防空反导作战效能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实例仿真,得到了几条符合防空作战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航母编队的防空作战效能,必须对火力协同进行优化。提出一种舰艇与舰载机火力协同的方法,该方法在分析舰机协同防空作战火力协同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舰机火力协同防空的概念,描述了舰机火力协同的对象、目标,分析了航母编队防空作战的三道防空警戒幕。通过对预警机引导巡逻机攻击过程的描述,建立舰载机的目标分配模型。在对内层防御区威胁度判断模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建立舰艇的目标分配模型。最后的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最小共享信息集的概念,提出了基于CEC系统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的智能系统模型,分析了舰艇编队CEC系统的作战功能和作战信息,提出了确定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的事件法,并应用信息论证明了事件法的确能够减少通信的信息量。在上述基础上,确定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为舰艇编队实现多平台协同防空反导提供一种系统逻辑结构设计思路,通过提出具有三层逻辑网络的舰艇编队多平台协同防空作战系统逻辑结构,并分析三层逻辑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阐明三层逻辑网络间的信息传递逻辑关系,从而使编队内各舰艇作战系统网络化连接,实现了编队协同防空反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编队兵力兵器的整体防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AHP和灰色评估法的水面舰艇编队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面舰艇编队的作战效能是衡量水面舰艇编队完成各种战斗任务能力的基本依据。为定量评估水面舰艇编队的作战效能,建立了评估水面舰艇编队作战效能的指标体系,并对其中较为重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然后运用灰色评估法对水面舰艇编队作战效能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用于对水面舰艇编队作战效能进行排序以及对水面舰艇编队进行编成优化,为水面舰艇编队指挥人员提供一定的量化分析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舰艇编队协同防空反导的作战过程,以缩短舰艇编队协同反导的整体拦截时间、降低反导资源的消耗为目标,构建了一种"招标—投标"策略的舰艇编队协同反导优化模型。该模型利用模糊数学和动态规划相结合的优化技术,在单个作战单元需要编队内其他作战单元协同反导的情况下,运用"招标—投标"策略建立满足反导策略的决策方案,能实时、动态的调整舰艇编队整体协同反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电磁弹射器是一个由多子系统构成的装备,且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并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整体效能。为了确定各组成部分与电磁弹射器效能的影响关系,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将系统的整体效能分解为几种典型的效能指标,并采用关联矩阵法(RMA)对由弹射器子系统和效能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明确了电磁弹射器各部分对系统效能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提高电磁弹射器效能指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防空导弹性能与效能模糊综合评定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将武器系统自身固有的潜在效能与使命效能相结合的系统效能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反TBM效能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同时也提出了计算效能评估结果可信度高低的简捷的综合分析评价方法与数学模型;最后以方案A,B,C为评估对象进行了实例计算,并分析了评估结果,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一种防空自动化系统效能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防空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给出了防空自动化系统效能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防空自动化系统静态效能和动态效能的关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估和系统性能评价等级划分的方法,在防空自动化系统静态效能评估的基础上,研究了防空自动化系统的动态效能,提出了一种静态效能与动态效能相结合的防空自动化系统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反潜C3I效能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数值SEA逼近算法求解反潜C3I使命轨迹和系统效能度量,建立了反潜C3I的SEA效能分析模型,并给出了系统效能指标灵敏度与关联度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影响情报处理系统效能主要因素指标的灰色特性,提出用灰关联分析法作为系统效能评估的方法,并建立了基于该方法的效能评估模型.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简单有效,不仅能评估系统的效能,还能对多个系统的效能优劣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武器装备效能评估指标的类型,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描述了几种效能评估指标的选取方案,并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以炮兵装备为例建立了其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炮兵装备的各类效能,为效能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潜射反舰导弹的特点,提出了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评估的方法.根据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WSEIAC)提出的ADC模型,对系统效能的有效性A、可信赖性D和能力C进行了具体分析,建立了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算例分析,对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作战仿真的装甲车辆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制开发装甲车辆的过程中需要预先知道设计的装备是否满足未来战场需要,主要是它的作战效能是否能满足要求。为了获得研制中装备的作战效能,较好的办法是建立作战模型进行仿真。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选取作战效能评估的主要评价指标,建立装甲车辆作战效能的一个综合评估模型,得到了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集对分析的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维修保障系统效能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维修保障系统效能多指标评估模型,以定量的结果对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并与层次分析法和突变评价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论一致.为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问题寻求出一种新的方法,其评估结果可为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0.
How do we underst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 soldiers’ performance in battle? Despite the broad consensus that understanding combat effectiveness is important both for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there is widespread disagreement about what combat effectiveness is. More specifically, studies of effectiveness tend to focus on either the skill of soldiers in battle, or their will to fight. Yet both skill and will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an effective fighting forc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understanding combat effectiveness requires understanding both of these key components of effectiveness. In other words, combat effectiveness requires both the skill and will to engage the enemy in an organized manner. It then demonstrates the usefulness of this conceptualization by applying it to the cases of British, Indian, and Australian forces fighting the Japanes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Only when scholars are talking about the same concept will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militaries are effective in battle progress. By comparing different units fighting the same opponent under the same material conditions, I demonstrate that units vary both in their combat skill and their will to fight, and that understanding their effectiveness in battle requires analyzing both of these key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