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中最怪异的故事之一就是鲁道夫·赫斯和他的秘密飞抵苏格兰。作为纳粹德国统治集团中的第3号人物和希特勒的副手,赫斯是“元首”的一个狂热的追随者。在全部欧洲大陆沦陷之后,英国继续巍然屹立并坚决抵抗,赫斯便设下了一个计谋,那就是秘密去英国议和,以便希特勒能够放手对苏联发动“圣战”。赫斯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英国区。他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并深信他是“理解英国人想法的”。他决定飞往汉密尔登公爵的庄园——他在1936年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曾遇见过这位英国人。时间是  相似文献   

2.
正1725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流亡到英国。一天,当他正在河边散步欣赏风景时,一群愤怒的英国人抓住了他。当时英法之间关系紧张,很多英国人仇恨法国人,他们抓住伏尔泰后,把他捆了个结结实实,高喊着:"绞死他,把这个法国佬绞死!"伏尔泰就这样被送上了绞刑架。正在这时,他的英国朋友赶到现场,见  相似文献   

3.
1915年,英德两国下大赌注进行秘密战争,战争的目标是掌握地中海和苏伊士,控制阿拉伯和波斯湾的大油田,英国还要同苏伊士以东的帝国控制地区保持联系。当时德国谍报局局长威廉.弗朗茨·卡纳里斯还是上尉,他同德国舰队的秘密的“埃塔普”(军需情报战)头目库特冯·克罗恩上尉一起工作并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卡塔赫纳港码头老板中做特务工作。1916年的夏天,当时还是上尉的英国情  相似文献   

4.
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东岸,靠近苏伊士运河,扼亚欧非三大洲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是大国角逐之地。公元前12~11世纪,犹太人进入该地区并建立了国家。此后,该地区屡遭周围大国侵占,几经变迁。公元1世纪前后,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散到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以后,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16世纪后,巴勒斯坦又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19世纪末,流散于欧洲的犹太人兴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主张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这一运动受到英国的支持。在英国被委任统治巴勒斯坦期间(1922~1948年),大批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阿犹之间的矛盾冲突随之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5.
俞征 《宁夏科技》2002,(10):38-51
有则笑话: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落到一群强盗手中。强盗头子发善心,允许他们在死前做最后一件事。英国人说他想写份,遗嘱;法国人说他想再和女朋友亲热一番;美国人却站着不动。强盗头子问他的心愿是什么。他说,只想让他在屁股上猛踢一脚。强盗头子被他这奇怪的心愿逗得大笑,就踢了他一脚。  相似文献   

6.
6月27日,美国参议院批准约翰·阿比扎伊中将为下一任中央司令部司令,接替即将退役的弗兰克斯将军。和弗兰克斯将军比起来,阿比扎伊中将更有传奇色彩,因为他是美军中级别最高的阿拉伯裔将军。他的作战事迹曾被好莱坞拍为经典大片。他出任攻伊美军副司令之后,其阿拉伯的家族宣布将他家人“扫地出门”。战争结束后,他被人们普遍视为伊拉克的“麦克阿瑟”。美军任命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阿拉伯裔出任海湾地区美军最高指挥官显然具有深意,那就是希望他的阿拉伯裔背景和对阿拉伯文化的理解能缓和美国占领军与伊拉克军民以及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冲突。 他被家族逐出家门 三星中将阿比扎伊现年51岁,是黎巴嫩  相似文献   

7.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  相似文献   

8.
刘丽群 《环球军事》2013,(10):66-68
今年年初,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印,有人要求他为殖民时代英国军队屠杀印度人道歉,还特别希望英国归还掠走的一块巨型钻石。这块“光之山”钻石重105克拉,是1850年被时任印度总督献给英国女王的,并成为女王王冠上的钻石。卡梅伦表态,英国不会归还,他说:“英国和印度关系的关注点在于现在和未来,而不是回到过去。”  相似文献   

9.
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公元610年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建。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信徒们在继承权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一派主张继承人应由穆斯林公社根据资历、威望选举产生。因而认为穆罕默德的门徒、由穆斯林公社推选的哈里法(政教合一的领袖,共四人)是合法继承人。拥护这个主张的穆斯林即是后来的“逊尼派”。该派把穆罕默德早期追随者的言论和事迹编成一本书——《圣训经》,称为《逊奈》。“逊尼派”的名称即由此而来。目前,全世界伊斯兰教穆斯林百分之九十属于这一派。他们广泛分布在西亚、北非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并…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本文中综合介绍了欧亚一些主要国家、地区最近为陆军提供新装备的情况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包括法国、德国、俄罗斯、瑞典、英国、沙特阿拉伯、印度、韩国、巴基斯坦等。此外,还有台湾。  相似文献   

11.
当黎以冲突再次陷入紧张时,在阿拉伯人眼里,他是一位超级民族英雄,但在以色列人和美国人眼里,他是“另一位本·拉登”。以色列最近连续采取3次“斩首”行动,希望灭他于无形。可是,他3度重新出现在电视上,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极尽嘲讽之能事。他的隐身术之高连无孔不入、屡创奇迹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都在他面前碰得灰头土脸。他就是哈桑·纳斯鲁拉。“斩首”,以军连挥3板斧在过去3周,以色列空军采取了3次秘密“斩首”行动,目标只有一个——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以色列人的制导炸弹将被怀疑是纳斯鲁拉藏身之处的“目标大楼”…  相似文献   

12.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0):70-70
农妇“特攻队”1941年5月10日,德军大举空袭英国伯明翰。一架“亨克尔”111轰炸机迷航,被英军击落在伊尔斯伍德。4名机组成员就活了一人——上等兵鲁登道夫’巴德。没等巴德喘过气来,一群英国农妇向他发起了“疯狂攻击”。围攻者有的拿着扫帚,有的举着干草叉,有的挥舞裁剪刀,吓得巴德落荒而逃。此公第二天被英军俘获,幸运活到战后。直至2003年去世时,他至死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英国农妇会如此疯狂。实际上,后者不想拿他怎么样,所以也没追赶他。  相似文献   

13.
殷世江  冷冰 《当代海军》2001,(10):19-20
1492年,当西班牙国王接受了哥伦布的航海计划后.西班牙国王正式授予哥伦布海军上将军衔,资助了他3艘船和大部分费用,命其带着西班牙国王的国书,率领水手87人.阿拉伯语翻译2人,分乘“圣玛丽亚”号、“尼娜”号和“宾达”号3艘船,从西班才巴罗斯浩出发.开始了寻找新航路的航行。  相似文献   

14.
先磨金刚钻     
1989年,素有“世界第一交响乐团”之称的柏林爱乐乐团在首席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逝世后决定聘请英国著名指挥家西蒙·拉特尔担任首席指挥,但拉特尔却拒绝了邀请。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不能带领乐团迈上一个新台阶。拉特尔的拒绝令许多人不解,有些英国人认为拉特尔不敢接受挑战,丢了英国人的脸。然而拉特尔在这之后,默默地学习研究音乐,经过10年的努力,他以对音乐的不懈追求和透彻理解及自己精湛的指挥和表演一次次取得了成功,也再次受到柏林爱乐乐团的青睐,这次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接受了邀请。拉特尔在登上“世界第…  相似文献   

15.
43岁的蒂姆·柯林斯是英国皇家爱尔兰团第一营的指挥官。伊拉克战争发生两个多月来,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英军中校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战争前夕,他因为在驻地发表了一篇肃整军纪的激情演讲,而在大西洋两岸广受赞誉,被英国人称作“海湾英雄”。然而不久前当他率部返回英国后,有人却指控他在伊战期间曾虐待战俘,违反了《日内瓦公约》。连日来,当英国国防部对柯林斯展开调查之际,英国《镜报》等媒体又披露说,柯林斯昔日在伊拉克战场上曾与一名美军军官发生争吵,这为他今天的遭遇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6.
大名鼎鼎的莱昂内尔-巴斯特-克拉比曾经是英国的海军英雄,凭借过人的本领和胆识,他获得"第一蛙人"的美誉,此外也一度有传闻说,他就是超级间谍007的原型。然而令所有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蛙人"的神秘死亡,却成为了冷战时期最大的悬案之一。11月16日,一名已退役的苏联水兵爆料说,是他干掉了"第一蛙人"克拉比。  相似文献   

17.
5月14日,美国副总统切尼结束了对伊拉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埃及和约旦5国历时一周的访问。舆论普遍认为,他此访的目的一是向伊拉克政府施压,要求伊政府采取更有效行动以维护伊拉克的安全与稳定;二是进一步争取这些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和巴以问题上的支持。但是,从目前伊拉克持续动荡的局势和各方的态度来看,他的访问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1967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的“六日战争”,被军事专家称为“制空权战争”。以色列在开战第一天便几乎瘫痪了主要阿拉伯国家的空军,从而在短短6天里就取得了战争胜利。但当我们仔细搜寻那段历史时发现,在以色列空军无敌的神话光环下,却有一位来自遥远南亚的飞行员为阿拉伯空军挽回了最后的尊严,他3天转战两国,打下4架以色列飞机,成为几个国家公认的英雄。  相似文献   

19.
奥萨玛·本·拉登就像一颗衰老的行星,几乎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但是,他有时也会伺机来提醒人们他的存在。他先制作一段录像,然后在阿拉伯的电视台上秀一把,很快全世界就通过电视台和网站看到了他。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无疑是伊拉克战争的最大赢家,连日来的相关报道及评析成篇累牍,美国新闻界甚至以“拉姆斯菲尔德的战争”形容他今天的气势。其中一位随行人员风趣地说:“要想受罪,随他出访。”日前步入古稀之年的他旋风般的7国之行更令美国人吃惊。 要想受罪 随他出访 在阿联酋、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之间的某个地方,时间、地点和日期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