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0,(4):36-36
李女士以前患有颈椎病.严重时全身发麻、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腰酸背疼。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由于她患有萎缩性胃炎加上血管很细.吃钙片和输钙都行不通。最后,李女士自己摸索了一个治疗颈椎病的偏方:喝灵芝杜仲酒。  相似文献   

2.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3.
1990年农历五月初五凌晨,为端午节报晓的雄鸡刚刚叫响的时候,突然山坡上传来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就在这声巨响前半个小时,一个少女失去了她青春的魅力,她和她的母亲被同一把刀刺倒在地上。这是发生在北疆一个偏远山村的悲剧。男的叫蔡井范,23岁,吉林省通化县大都岭乡龙泉村基干民兵;女的叫陈玉荣,22岁。4年前,他俩初中毕业后,在同一个屯里生活,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俩总是要等到一块到田间,还要一块干活。休息时,他俩谈理想,谈抱负,很是投机。晚  相似文献   

4.
从一个农村小丫到一名优秀国防生,从一个懵懂少年到省"三好学生",再到"校长奖章"获得者,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中不断奋进,书写了一个共和国女国防生的"士兵突击"新形象。她就是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生赵丹。直面人生逆境故事还得从赵丹坎坷的身世开始。她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与爸爸妈妈一家五口生活幸福而温馨。可造化弄人,2000年的夏天,一场残酷无情的车祸夺走她父亲,这个原本经济条件就捉襟见肘的家庭,在失去"顶梁柱"后,可谓贫痛交加。  相似文献   

5.
李新平 《兵团建设》2013,(20):22-23
不足一米五的个头,一身的疾病,不到50岁时就满头白发,但就是这样一个妇女,撑起了一个困苦的家。在命途多舛的生活之舟上,她力举信义之帆,用血汗甚至生命坚守着一条归还借款的感人之路,她就是九师一六七团一连退休职工夏留女。1997年11月,夏留女患癌症的丈夫离开人世。安葬丈夫之后,她回到家中,与年近80岁的母亲、刚成年的儿子、8岁的女儿依旧处在悲伤之中。此刻夏留女心头好像还有一块未落下的石头,那就是丈夫生前治病的借款,再加上连队为其垫付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时间:2013年10月1日地点:六师一○二团、梧桐镇敬老院人物:敬老院院长张新玲7时:太阳还没露头,张新玲就起床了。她早已习惯了,自打1990年到敬老院工作以来,她就钟表般地准时起床、准时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是这么过来的。一天的日子就是23年的缩影。一走进敬老院大门,张新玲一天的忙碌就算开始了。她先到每个房间查看,给两位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垫子、擦洗身子,然后又去清洗沾满屎尿的垫子。忙完了两位老人的事后,她就得给其他失去自理能力的老  相似文献   

7.
幽默与笑话     
走丢 我5岁的女儿喜欢听故事。有一天,在超市里女儿走丢了。最后大家帮助我在附近一个公园里找到了她。我紧紧抱住女儿,生怕再失去她,并警告她,再走丢了就见不到妈妈了。 于是女儿认真地问:“那我会有个后妈,是吗?” “恐怕是的,孩子!” “那我就能去舞会,和王子跳舞了。”  相似文献   

8.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似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18岁从卫校毕业后,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已10年了。她,就是长春市中心医院民兵排长、手术室护士  相似文献   

9.
“你放心走吧!家里的事有我呢,只要我活着,就不会离开这个家!”这是60年前她送丈夫参军时许下的承诺。两年后,丈夫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当时只有21岁的她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庭重担,任劳任怨,不离不弃,六十年如一日,照顾和抚养了婆家前后四代人。她参加过妇救会,搞生产、支前线、济贫困、救危难,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六十载的日月星辰见证了她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怀,这位深明大义、爱国爱家的老人就是河北省元氏县后仙村81岁的烈士遗孀张秀妮。  相似文献   

10.
金秋十月,裴永俊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喜讯传遍了十三师,他的事迹也形成了一股爱的暖流,感动着每一位职工群众的心灵!今年67岁的裴永俊是十三师红星四场三连退休职工,46年来,他精心照顾着和他非亲非故的精神病患者张善玉的善举,深深打动着身边的每个人。21岁时,一场意外使裴永俊失去了一条腿,组织照顾他,为他安排了一份在连队食堂做饭的工作。此时,患有精神疾病的张善玉走进了他的生活。每当看到饥肠辘辘的张善玉出现在食  相似文献   

11.
梅红     
皑皑雪原中,一片梅林迎风傲雪,青色的梅枝上梅花绽放,吐红喷翠,清新雅致。每每想到梅花怒放的景象,我总会想起一个人来,她的名字叫梅红。十年前,我曾对梅红进行了一次采访。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一点也没有在我脑海里淡化,反而异常清晰。在我眼中,她就是一朵梅花,迎着风雪,开得灿烂。初次见到梅红时,她正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递向瘫痪在床的丈夫。那时,她的头发已落上了"雪霜",蓬松杂乱。脸上堆满了岁月流淌的痕迹,似核桃壳上的纹路。那年,她刚满50岁,但岁月已使她变成了一个老人。忆想当年,梅红可是一个鲜鲜亮亮的俏姑娘。16岁,梅红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甘愿奉献的女人。对于江苏省滨海县人武部部长崔恒富来说,这个女人就是他的妻子姚玉华,是她用自己软弱的肩膀为他和家人的工作生活撑起了一片晴空。 姚玉华今年37岁。纤弱身材,文静朴实。1985年,当她经人介绍与心目中的“兵哥哥”崔恒富结为秦晋之好时,她是盐城市城区街道办事处的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并连续两年被评为盐城市“十大杰出青年”。成为军嫂后,她工作依旧要强,但在生活中又多了一副担子,她得当好后勤部长,支持军  相似文献   

13.
16年前,一位年轻漂亮的农家女顶着嘲讽和压力嫁给了比她大18岁且失去左小臂、双目失明的特等残疾军人。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还是别有他图?这些年他们的生活幸福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这个家庭,听女主人公郭春莲讲述——"我能做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微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相似文献   

14.
母亲日益苍老,但她的爱似乎永远年轻,无声无息又铺天盖地。常和母亲谈起我小时候吃饭的事情,谈起她喜欢的那张高凳。我7岁的时候亲生的娘去世了, 10岁时母亲走进我们家,成了我的后妈。俗语说“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失去母亲的生活够困难的了,但乡亲们说,后妈的心是六月的太阳——毒透了。他们的眼睛似乎告诉我,更悲惨的生活还在后面。其实,即使乡亲们不说,书籍、电影中关于继母的故事已经太多太多,在母  相似文献   

15.
柳编厂长     
在北票市召开的乡镇企业表彰大会上,一位年轻女厂长受到嘉奖。她,就是下府乡柳编厂厂长、基干民兵邹明月。4年前,邹明月25岁。一天,她在村民兵之家文化室学习,被报纸上登载的南方某市一个工艺品小厂创业的事迹触动了心弦。她和几个女青年在一起讨论起来,一个女青年说,咱这穷地方,啥出产也没有,就是河套山脚柳树多。一句话提醒了邹明月,第2天她到了市里,市外贸局的同志向她介绍说,柳树条是编筐篓原料。用柳条编的  相似文献   

16.
写给妈妈     
去年10月,我敬爱的妈妈驾鹤西去,享年78岁。她虽只是一个平凡质朴的农村妇女,却是我情感世界的玉皇大帝。我从军30余载,回家陪伴母亲的时间很少。写下这些文字,权作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一苦日子过完了,妈妈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妈妈却走了——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妈妈健在时,我远游  相似文献   

17.
谈 到基层的日常管理 ,可能大家各有各的道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或许您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有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亲提了一个问题 :“妈妈 ,婚后我该怎样把握爱情呢 ?”母亲听后 ,随即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手中圆圆满满的 ,没有一点流失 ,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 ,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落了下去。女孩明白了 :爱情无须刻意去把握 ,越是想抓牢 ,反而越容易失去。这显然是一个爱情哲理故事 ,但从故事的本身折射出一个道理 ,就是 :“凡事有个度”。如“一捧沙” ,松时 ,不一定能招惹事端 ;紧时 ,也不…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是国际4A 公司的创意副总监。说到她的求职经历,直到今天依旧有如传奇一般。当年她27岁,想应聘广告员,但她在这个行业没经验。可她对那些小广告公司却不感兴趣,当她说要进国际排行50强的4A 公司时,所有的人都认为那是痴人说梦。她没有用普通的信封投递求职信,而是用一个包裹。她向所有她中意的公司全部投递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包裹,并且直达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9.
正我叫易新华,是八师一二一团的一名职工。我的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婆婆倪荣芝今年81岁,她是1954年从山东支边来到兵团的。来到团场后,她被分配到十八连,放过羊、种过果树,一干就是30多年。那时,她既要养育一双儿女,还要照顾父母和弟弟妹妹,虽然辛苦,但一家人过得充实而快乐。1983年,婆婆退休了,虽然每个月只有50多元的退休工资,但她很满足。让她没想到的是,20年后养老金到2700多元。如今,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儿孙的陪伴  相似文献   

20.
她,1983年参加民兵训练,就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先进民兵。近年来,又凭她的勤劳和智慧,依靠科学,与贫穷决战,走出了人生道路上的窄胡同,成为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福鼎大自茶技术研究会第一任“理事长”。她,就是女基干民兵郑新乔。今年25岁的她,上有74岁高龄的祖母和体弱多病的父母,下有4个妹妹,其中有2个智力发育不全,是一个“老、小、呆、傻”的11口之家。1979年全家人平收入只有80多元,欠债1000余元,一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