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们仨     
正一直觉得,在这代代相传中,总有一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新颖。蓦然回首,才发现这个东西不是别的,正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荣誉"。红色的奶奶若不是软磨硬泡,奶奶是绝对不会打开她的"百宝箱";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也绝对不相信偌大的箱子里竟然只放着一张薄薄的"证明"。奶奶轻轻将其打开,动作显得熟练而轻巧,令人动容。那一刻,我甚至怀疑,奶奶真的年近八旬了吗,可那双手分明不曾老去,就像那张纸虽已泛黄,但在奶奶心中却永远崭新如初。"特此报告上级政府给予烈士戴经焕证明,补发烈属证。以上属实,特望上级政府查对,特此证明。"奶奶不曾上过学堂,压根不知纸上写了什么,但有一点她很清楚,这张纸不只是一个证  相似文献   

2.
超大型豪华游船的出现应该说是海上城市构想的前身和技术基础。从19世纪初的“泰坦尼克”号开始,豪华游船的概念深入人心。然而,时至今日,豪华游船的数量之多、体积之巨、设施之豪华、设备之先进,远远超出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在1999年,排水量达到13万吨的“海上旅行者”号投入使用,成为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船。随后其2艘姊妹船相继投入使用,然而在仅仅相隔4年之后,当年还在草图上的“玛丽女王二世”号游船就正式投入了使用。该船排水量达到15万吨,最多可载客3090名,从而取代了“海上旅行者”号成为迄今为止投入运营的世界上最大豪华游船。然而,海外的投资商对建造更大级别的游船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对他们来说,只要有充分的资金,造多大的船舶都是可以实现的,谁能保证几年之后不会出现比“玛丽女王二世”号更大的游船呢?  相似文献   

3.
豪华游船是中旧船舶工业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领地。进入豪华游船建造领域是进一步提高我囝造船业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又一重火举措。 游船旅游走近中国 神秘的豪华游船正在向我们走近。国际豪华游船首次停靠中国港口是存上世纪80年代。最近l0年来,抵达中国港口的国际游船数量持续增加。2005年,圈际豪华游船停靠上海、天津、青岛、人连、宁波、厦门等港口共计40港次。  相似文献   

4.
张瑜 《当代海军》2003,(10):27-27
海军世家不是什么希奇的事儿,而对于海军玛丽·伊文斯准将来说却不同,虽说父女两代都是水兵,但老父亲却只是舰艇上的一名炊事兵,而她“贵”为司令官,并被授予了准将军衔。 女将军并没有因此嫌弃父亲,也没有因为自己的“高高在上”而骄傲。她对父亲说:“我虽是你的上级,可你仍是我的父亲!” 上世纪50年代初,玛丽出生于一个海军家庭。已退役的老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初。云南边防某团五连战士周小刚花62元钱在驻地商店买回一只耳机,经检查得知是伪劣产品。当他决心通过法律途径索赔时,却引发了官兵的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6.
木盆传奇     
李波 《军事史林》2021,(2):74-78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荣成博物馆的展厅里分别陈列着一只木盆.两只木盆,两段故事,同一个传奇,同一种情怀.世界上最好的导演也导不出来的故事,却在现实中发生了. 木盆的故事 上世纪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电影《渡江侦察记》,是根据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中解放军第27军的真实故事改编的.齐进虎就是剧中侦察员的原型之一.  相似文献   

7.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8.
心理故事     
一位年轻的女士在怀孕时非常高兴地在丈夫的陪同下买回了一些颜色漂亮的毛线,她打算为自己腹中的孩子织一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裤。可是她却迟迟没有动手,有时想拿起那些毛线编织时,她会告诉自己:现在先看一会儿电视吧,等一会儿再织,等到她说的一会儿过去之后,可能丈夫已  相似文献   

9.
战争与和平     
历史就像一艘巨轮,不知划过了多少个春秋,经历过多少次的战争才赢来了今日的和平。而为战争所牺牲的无数英雄却被历史的巨浪淹没,但他们用生命换取了和平!战争与和平看似矛盾,其实是对立统一的,有战争的地方人们渴望和平,  相似文献   

10.
57年前,她是苏联一名 情报人员。1945年5月,正是 她所在小组发现了希特勒的 烧焦的遗骸。在整整2天的时 间里、可以证明希特勒已经 死亡的惟一证据——一只装 着希特勒的下颚骨的红盒子 和她形影不离! 而现在,小组中尚在人世的仅剩下她一人。上周,她首次接受了西方权威媒体《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采访,披露了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内幕:由于斯大林下令希特勒的死汛必须严格保密,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连驻德苏联占领军总司令朱可夫元帅也对此毫不知情! 10月6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1.
楔子时间:2003年1月7日地点:中国海南省海口市南港事件:“粤海铁一号”通车典礼上午10点,一艘白色的万吨巨轮缓缓地向海口南港驶来;10点10分,巨轮稳稳地停靠在泊位;10点30分,第一节火车从巨轮那硕大的肚子中慢慢驶出,开上码头栈桥;10点46分,伴随着隆隆的礼炮、缤纷的礼花,国务  相似文献   

12.
连线朱迅     
本期《名人连线》我们请到的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迅。1988年朱迅在电影《摇滚青年》饰"小小"一角,此时还在上高中的她已经小有名气。高中没毕业,朱迅赴日留学,并在日本主持界闯下了一片天地,就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选择了回国。如今朱迅已成为央视名嘴之一,主持《吉尼斯中国之夜》《我爱满堂彩》  相似文献   

13.
送美天使     
在河北邯郸市政协会议的一次联欢会上,年逾花甲的主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抓起话筒引吭高歌。突然,一位女委员飘然如仙,翩翩起舞,那优美的舞姿,娴熟的舞步赢得在座委员的阵阵掌声。她,就是市农工民主党委员,“前进整形外科医院”的院长于彬。 已届不惑之年的于彬曾是一名战士,是解放军这所大学的锤炼,是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使她勇于弄潮,使她成就了今天的辉煌。那还是1969年的初  相似文献   

14.
知法守法     
编辑同志: 1998年7月1日,我丈夫同本村其他3名年轻人去某镇旅游开发区水库划船,他们买了游船票后两人乘一只船游玩。当船划离水库大坝10米左右时,我丈夫乘的那只船突然下沉,我丈夫则随船沉入水底而  相似文献   

15.
红果     
我 刚到机场警卫连报到的时候 ,正值十月金秋。机场一侧的果园里 ,满树的山楂正结得红艳如火。山楂又名红果。味酸稍甜 ,中医用来消食化滞。初到连队 ,连长便掬出两捧红果来散落到床上 ,说 :“这是包果园的王大娘昨晚送来的 ,吃吧 !”见我疑惑的样子 ,连长又说 :“连里已和王大娘结成了对子 ,不定期地要到果园里帮助锄草、剪枝、施肥。每每连里来了新人 ,王大娘总要执意捧上红果送过来 ,说是她老人家的一点心意。”我听了 ,心里油然生起一股感动。晚饭后 ,我来到果园里王大娘居住的小屋 ,想当面向她致谢 ,却总也寻不到她老人家的影子。只有…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13日,对于空降兵某炮兵团干部家属何英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是何英生命中的第一个母亲节。初为人母的她,给远在外地参加基地化训练的丈夫刘庆华写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这封家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信中流露出她初为人母的喜悦和苦楚,也表达了对丈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爱情在这里拐了弯王渭忠他叫姜继胜,某部一连排长。说起来,他将年届而立,然而至今,爱神只跟他打了几个照面。记得那是个夏天,他与她偶然相逢,尔后便相爱。她温文尔雅,话语不多却又谈吐不凡,颇有典型的现代摩登派女性的风韵。“我这个人一不图吃,二不讲穿,只求有...  相似文献   

18.
“您最喜欢什么颜色?”“红色。”“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偏爱红色?旗帜是红的,灯笼是红的,请柬是红的,连荣誉符号也冠以红字?您还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我们确实偏爱红色。因为红色是中华民族的底色,它象征着庄严,象征着喜庆,象征着胜利!”这是著名演员宋春丽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亚洲暨中国娱乐媒体网络市场”研讨会上,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的精彩对话。的确,“红色”对于宋春丽来说情有独钟,她不仅用红色打扮着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用红色装点着自己的艺术人生,走红色大道,演红色经典,成为当红影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在她的人生舞台上,犹如舞蹈演员穿上了红舞鞋,不停地旋转着,放射出一个个鲜红耀眼的光环。  相似文献   

19.
李金浩 《国防》2001,(2):44-44
她是一位女性,却有着过人的远见卓识;她没有当兵习武的历史,却对国防建设有着赤诚厚爱.在领导岗位上,她用一副柔肩扛起"武"字旗,为兴武强兵倾注了一腔热情.她,就是现任河南省新野县县委书记、县人武部第一书记赵焕之.  相似文献   

20.
李波 《环球军事》2009,(24):42-43
提起东非的肯尼亚,人们自然联想到她的自然风光,都想亲眼目睹横贯非洲大陆的东非“大峡谷”的宏伟和马塞马拉成千上万只食草动物的“大迁移”的壮观,而我在短暂的肯尼亚之行中却感到了一种和平的“大趋势”。课堂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2007年8月,我随着一个非洲代表团对肯尼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