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旗绅  李留英 《国防科技》2017,38(5):079-08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深刻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全过程,这使得网络中留下了各组织、机构和人员活动的海量信息痕迹。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这些信息痕迹已逐渐成为各国军事情报部门重要的情报来源,围绕网络空间展开的军事情报与反情报斗争日益激烈,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把潮水般涌来的“信息”迅速转化为战斗力,已成为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军队作战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数字化战场的概念应运而生。数字化战场,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环境为依托,用数字化设备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电子对抗等网络系统联为—体,能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作战信息实时交换,以支持指挥员、战斗员、保障人员和各种武器系统与作战平台进行信息活动的作战多  相似文献   

3.
刘争  解梦奇 《国防科技》2018,39(5):011-017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作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网络电磁空间已成为现代信息战争的重要作战域。网电作战目标成为作战双方打击和防卫的关键对象,并贯穿于各个作战域。文章就网电作战目标识别提出网电作战目标识别系统的建设。以美军在其"作战云"理念下建设的目标情报融合系统作为参考,从系统组成要素和系统组织关系等层面对未来网电作战目标识别系统建设提出构想,有益于未来网络电磁空间情报体系框架构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1997年活动计划要点一、围绕国防科技情报电子化工程建设和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信息产业化、情报学科建设等内容,开展系列学术活动1.互联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验交流会2.网络环境下情报咨询研究发展趋势研讨会3.电子化工程应用交流会4.网...  相似文献   

5.
刘琦琦 《军事文摘》2023,(21):21-24
<正>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与挑战复杂多变,网络对抗趋势愈发明显,以窃取敏感数据、破坏关键信息技术设施以及影响敌方认知为目标的有组织的网络攻防成为重要手段,特别是俄格战争中实施网络战以后,让人们认识到网络攻防可以融入并军事行动并提供增益。而在乌克兰危机中,俄乌双方也多次实施网络攻防。可以看到,全球视域下的网络战,作战时空更加广阔,作战方式更加灵活,作战手段更加隐蔽。  相似文献   

6.
李亚洲 《国防》2003,(2):35-35
信息动员,是指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平时依托国家的信息产业,在地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开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满足军事需求,以提高信息领域平战转换和信息攻防作战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动员活动。笔者认为,当前加强信息动员建设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攻击图的基础上引入防御因素,以网络脆弱性关联分析为基础,控制权限提升为目的,构建了网络攻防策略图。首先,基于网络主机信息、主机连接关系、脆弱性信息、攻击者信息和防御者信息等五个要素描述了网络攻防状态变迁,并给出了网络攻防策略图定义;然后,在三点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攻防策略图生成算法,分析了算法复杂度,并给出了算法优化;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太空在国家安全博弈和军事竞争中的“高边疆”角色愈发突出,太空网络安全问题正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安全议题。从内涵上看,太空网络安全问题的兴起源于太空本身的信息支援功能;从途径上看,网络攻防手段日益向物理空间延伸,太空系统遭受网络攻击的可能性逐渐上升;从趋势上看,太空互联网在成为各大国竞争新焦点的同时,也促进了太空和网络空间的深度融合。太空网络安全问题既包括针对信息传输和空间设施的网络攻击问题,也包括新应用新产业带来的国家主权安全问题。为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找到有效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唐苏妍  祁永强  裴飞 《国防科技》2017,38(2):049-054
信息攻防作战力量既可以独立成军成战,又可以和各军兵种、各种武器平台无缝衔接、联合协同,以发挥无限的战争潜力,是以信息攻防新技术为支撑、以软硬打击新能力为标志的新型作战力量。从核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攻击和防护能力建设以及信息攻防协同作战三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攻防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重要问题及战法对策,对信息攻防作战的特点规律和技术手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带来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让世界对网络更加依赖,随之而来的网络空间军备竞赛、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使网络空间的攻防行动变得愈加频繁,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愈发严峻。本文利用兰彻斯特型方程建立网络攻防模型来分析网络攻防行动,证明网络攻防行动是非对称的作战手段和新时代的游击战争,并得出对我国网络空间国防力量建设的启示。 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或称网络战)是指采用计算机“病毒”或计算机网络渗透等手段,攻击军、民用信息基础设施中的计算机及其网络,以及对这种攻击进行防护的行动;主要形式是以破坏和保护计算机网络为目的的网络攻防战,和以窃取重要情报为目的的网络间谍战。从军事角度看,网络对抗是人类继陆、海、空、天战之后的又一种全新形式的战争,是21世纪信息战的重要作战样式。  相似文献   

12.
王美权  秦磊 《国防》2006,(4):39-40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争取信息技术优势、掌控制信息权成为军事斗争的焦点。与之相适应, 必须重视民兵信息战队伍建设。 (一)摸清底数,整合资源。依托社会力量是国防后备  相似文献   

13.
军事卫星信息支援下导弹攻防作战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军事卫星对导弹攻防作战重要的信息支援作用 ,建立了军事卫星信息支援下导弹攻防作战过程模型和影响图模型 ,给出了军事卫星信息支援下导弹攻防作战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模块功能和仿真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就是当代社会的现代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的开发和利用,使信息产业逐步成为主导型产业,信息经济逐步成为基础型经济,信息网络逐步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纽带,由此形成了信息社会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军队信息化已逐步成为军队现代化的时代标志,反映了信息社会军队建设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武器装备、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作战样式,形成了信息化战争形态。信息化作为军队战  相似文献   

15.
目前,美国将情报收集分为“人工情报”(HUMINT)、“图像情报”(IMINT)、“信号情报”(SIGINT)及“测量与特征信号情报”(Measurement And SignatureIntelligence,MASINT)等4个科目。冷战时期,美苏双方主要对前3个传统的情报科目进行激烈较量。近些年,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一个新的情报科目——“测量与特征信号情报”的重要性,并使之得到快速发展。现在,测量与特征信号情报已成为美国最重要、最基本的军事信息资源,以及最重要的国家信息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战已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样式。信息技术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军事效应具有正负两个方面,其正效应能使战争中有限的物质能量产生巨大的作战效益,成为战斗力倍增器;其负效应产生的影响也将是全局性和致命性的,使它成为一柄胜败维系一身的“双刃剑”。信息技术在高技术战争中的经济效应表现为;信息威慑,遏制战争;优化配置军事资源;更新改进武器装备效费比高;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被动防御方式难以有效确保军事信息网络安全的问题,从信号伪装的角度对军事信息网络的主动防御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最优伪装信号选取方法。在分析军事信息网络攻防对抗的基础上,基于信号博弈理论对网络攻防过程进行建模;提出了网络攻防收益量化方法;在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最优伪装信号的选取算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军事信息网络安全防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叶友才 《国防》2005,(11):25-26
军事信息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与装备为核心,用于收集、存储、传递和处理建军作战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的载体。信息平台构建的优劣,直接关系信息化建军作战的效益,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目前,我军信息化建设处于初始阶段,合理定位军事信息平台建设的起点,切实搞好顶层与低层设计,是确保我军信息化建设快速高效发展的关键。本文就省军区系统军事信息平台建设谈几点认识。(一)深入调查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包括信息网络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信息侦察情报资源、信息安全防护资源、信息传媒资源、信息产业资源、信息硬软件资源、信息人才资源,等等。信…  相似文献   

19.
柴祖平 《国防》2014,(8):42-42
正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局域网等公用信息网络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恐怖组织活动的联络方式和手段,使其联络更方便、更快捷、更隐蔽。充分利用部队装备的各种技术侦察器材,灵活运用各种侦察战法,对公用信息网络实施监控和侦察,截获恐怖分子信息,阻止恐怖信息传播,力求做到"防于未然,禁于萌芽",是武警部队有效遂行反恐任务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汉字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不仅凝聚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战争思维特征。考察与战争相关的主要汉字,能够概略认识中国古代的疆域观、攻防观、策略观、情报观和装备观,为研究中国军事文化和战争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