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核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后来,由于朝鲜同韩国签订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核安全协定并同意接受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才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2.
《政工学刊》2008,(5):63-63
20世纪60年代,随着前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武器试验,世界上反对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美、苏为了保住它们的核优势,乘机推动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有效期25年。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审议大会。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辩论,会议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条约承认5个核大国拥有的核武器,并规定有核国家不得向无核国家转让核武器,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内,美国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核专家和军方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垄断核武器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俄国人造出原子弹至少需要5年,多则需要20年,一般可能为10年。完全出乎美国人的预料,距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仅隔4年,苏联的原子弹便于1949年8月爆炸成功。从此,在核武器的威力大小、运载工具,机动能力、生存能力及命中精度等方面,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持续40多年的核竞赛。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双方尤为注重提高核弹的爆炸威力,都想摘取和保持“核弹之王”的桂冠。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能源部核军工管理局于2018年9月宣布,B61-12核航空炸弹的最终设计评审已经完成,确认该航弹能够满足国防部的标准。军工局拟在潘得克斯工厂启动生产认证活动,将在2020年3月启动首枚B61-12的制造。B61-12是美国正在投入巨资打造的兼具战略和战术打击能力的新一代核航弹,未来将成为美国空军配备的主力核航弹,并且可能是唯一的核航弹。因为军工局目前的核武器延寿计划仅涉及4种核弹的延寿,其中仅有B61-12是航弹。发展进程——B61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研发的  相似文献   

5.
5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就美国军方力主研制的小型核弹作了充分详尽的解释。随后,参议院以51票对43票的表决结果,同意取消1993年禁止研发低当量核武器的《斯普拉特-弗斯国防授权法修正案》,从而为恢复小型核武器的研发扫清了法律方面的障碍。 拉氏戏称小型核弹为“迷你核弹”,单枚核弹的爆炸当量在5000吨以下。美国国防部已拨款1550万美元研发“强力核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美国人把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炒得沸沸扬扬,但谁又知道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发生的多起可怕程度远胜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件的核武器事故呢?最近美国权威核武器杂志《原子科学家公报》刊登的美国科学家协会政府机密项目主任史蒂夫·阿尔弗雷德的调查报告撩开了这层掩盖已久的神秘面纱。 美国的核武器事故:危害之大,险把欧洲盟国推入死亡深渊  相似文献   

7.
美国政府在核问题上频频向其他国家施压,自己却加紧推进核武器升级换代计划。批评者称此举不合时宜,在国际核军控领域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核军工管理机构——美国核武器委员会已于日前敲定了新型核弹头设计方案,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朝着更新其未来20年核武器的目标前进了一步。《洛杉矶时报》今年1月6日报道说,美国政  相似文献   

8.
核物理学的进展所导致的核武器的开发成功是20世纪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最激动人心的篇章,尽管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研制并装备了总数达5万件左右的核武器,但核武器技术至今仍是尖端技术。  相似文献   

9.
周伟 《现代军事》2010,(3):76-78
2009年.美国首次提出无核世界口号,再次启动美俄削减战略武器谈判,但未达成最终协议。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正式建立全球打击司令部等一系列措施对核力量的发展与运用政策进行了调整.对现役核武器系统进行了全面改进.进一步推动了核库存管理技术开发和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迟了一些核武器开发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核武器和反应堆的出现不但使潜艇摆脱了"只是可下潜的艇"的尴尬境地,还拥有了极大的作战威力。可是苏联军队将核武器作为主力武器,认为"海军不可能是核战争的主力",这一观点让苏联更加忽视海军的建设。然而50年代,以美国航母机动舰队为主的西方海军在苏联周边海域频繁游弋,显示武力,这使苏联军队  相似文献   

11.
去年12月3日,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公开了一份题为《伊朗:核意图和能力》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摘要(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伊朗2003年就已经停止了核武器研发工作。报告不仅与美国政府两年多来有关伊朗正在坚持研发核武器的判断形成巨大反差,也与布什总统去年10月17日关于伊朗核武器计划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言论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近日,印巴间已经相持数月的军事对峙再次变得异常紧张,双方都宣称不惜使用核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这使得核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在这块饱经战争磨难的南亚次大陆的上空。 由于印巴两国的核武器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两国对核武器数量严格保密,奉行所谓的“模糊性”威慑。实际上两国目前装备的都是与美国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早期设计类似的裂变型核武器。科学家估计它们的爆炸当量在0.5万~2.5万吨之间。与此相比,美国在广岛投掷的核武器当量是1.5万吨,而长崎的是2.1万吨。虽然核武器设计较为原始,但由于两国不断的军事冲突对核武器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两国核武库一直在不断膨胀壮大。  相似文献   

13.
英国和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与英吉利海峡隔海相望。两国既是北约主要成员。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长期以来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苏核爆炸成功之后,英国和法国也先后于五六十年代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双双成为世界“核俱乐部”中的“二流大国”。在新的世纪里,两国海基核威慑力量走向何方,颇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后的第一次审议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关于核战争的威胁,现在还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在21世纪,核战争仍然是很实际、很可怕的威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严酷现实。”这话很值得深思。 20世纪七次核危机是核战争爆发前能量的积蓄 1945年7月16日,美国阿拉莫戈多核试验场一声巨响,宣告了核时代的来临。原子弹一问世,政治家们就迫不及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持自己对潜在对手的压倒性军事优势,尤其是核优势,多年来,美国人绞尽脑汁,运用各种手段,甚至企图付诸武力以阻止别国继续发展核武器。这里,翻开历史回到上世纪60年代,我们可以看看美国在得知我国正在全力以赴研制核武器时的种种反应。  相似文献   

16.
事件     
《环球军事》2010,(9):4-4
美国公布《核态势报告》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4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报告显示,美国承诺只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保护本国及盟友安全。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唯一作用”将是威慑别国不对美国及其盟友实施核打击。  相似文献   

17.
核武器发展到20世纪结束之时,无论是在数量上、种类上、吨位上、精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登蜂造极的地步。到新旧世纪之交,全世界库存核武器已达5万颗核弹头、130到150亿吨梯恩梯当量,足够毁灭人类十几次以上。在核幽灵如同梦魇般萦绕于人们脑际的时候,科学家、军事家、平民百姓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一场核大战中,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将会面临一种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核伦理学     
关于核武器与道义问题的研究,世界上已经出现过两次“大浪头”:第一次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其代表作有基辛格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和《美国对外政策》;第二次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其重要标志是哈佛大学核研究小组的建立,该小组的两部颇具影  相似文献   

19.
8月25日,印度《先锋报》刊登的一条消息称,印军高级将领和核武器研制机构的专家将于今年10月初在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代奥拉利炮兵学校举行会议,专门研究如何把核武器装备到部队的问题。这将是印度自1998年5月进行核试验以来开始筹组核武装部队的第一个具体步骤,也是印度对今年5月份以核战术演练为目的的“全胜”军事演习的总结与继续,标志着印度的核武器已从研究阶段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道路有多长? 从20世纪70年代秘密进行核试验,到1983年开始实施“综合制导导弹开发计划”,再到1998年进行大规模核试验;从1999年  相似文献   

20.
葛信卿 《国防》2001,(1):6-7
核武器、导弹武器,既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又是20世纪遗留给新世纪的重大战争隐患.目前,尽管超级大国核武库已经有所裁减,然而现存的核武器仍然足够毁灭地球若干次.表面上的数量减少,丝毫没有减弱现存核武器的效用.核武器技术不断更新,新型核弹头如电磁脉冲弹、贫铀弹、中子弹等层出不穷且有的已投入实战运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纷至沓来,成为增强核和常规导弹威慑、打击和反击能力的有力后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