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多发导弹协同作战效能评估的排队网络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开环排队网络,从敌我对抗过程中建立一攻击波次多发导弹协同作战的多防御阵地突防效能评估模型。得出可把由多个防御阵地构成的网络简化为多个独立的单一防御阵地来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缺乏对基于P2P协议僵尸网络通用有效检测防御手段的现状,采用分布式Agent技术,提出了P2P僵尸网络综合防御系统框架,并重点分析了基于分布式Agent的P2P僵尸网络监控检测模块,为P2P僵尸网络的检测防御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网络防御建模的有效性,本文提出了应用多Agent对网络防御进行建模的方法。并且分析了多Agent的建模仿真流程,通过多Agent建模仿真方法,建立了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防御模型。最后,用Netlogo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防御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隔离区网络防御在遭受持续攻击威胁时存在的问题,利用动态目标防御理论和技术,设计了面向隔离区异构平台的动态防御主动迁移策略。从分析隔离区平台动态防御原理入手,结合网络攻防特点,考虑平台暴露时间和随机迁移次序等因素,提出了面向隔离区的3类平台动态防御主动迁移策略,包括固定时间间隔-顺序平台选择策略、固定时间间隔-随机平台选择策略以及基于平台安全等级的可调时间间隔-随机平台选择策略,设计了策略评估指标和系统效能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主动迁移策略具有优异的安全防御性能,通过增加迁移次序的随机性和根据安全等级设置可调时间间隔,可以实现防御成本和收益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空天防御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空天防御的核心问题是作战指挥问题,探索研究空天防御作战指挥体系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美国空天防御作战指挥体系为例,对其指挥体系结构进行网络抽象,将指挥体系中的军事机构作为网络的节点,指挥或协同关系作为网络的边,建立了复杂网络模型。在传统的层级树状型指挥体系的基础上,用概率的高低来区分网络节点之间随机的横向联系,用复杂网络理论的相关测度对各种联系进行比较,并论述了它们在指挥效能和结构关系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战防御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计算机网络易受攻击的问题,探讨了网络战防御体系结构,分析了防御体系各组成部分间关系和整个体系的管理模式;依照防御体系重点,对主要的防御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描述;指出对众多的网络防御技术采用集成和综合运用的意义,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系统集成方式。  相似文献   

7.
北美防空体系是由美国和加拿大共同开发研制的,对整个北美大陆的领空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整个防御体系出发,对北美防空网络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了简要介绍,并指出该防空体系对其它国际组织在建立防御网络时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中大数据海量汇聚,交互信息中隐藏的行为模式已对网络安全提出了全新挑战。如何分析网络节点规模、信息激增和恶意威胁等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网络防御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从已有网络安全框架基础上,着重考虑终端用户行为模式,通过描述信息状态,增加时间状态维来度量异构群体中节点交互所带来的信息变化,建立了基于结构化的动态评估框架和信息度量模型,对于维护网络信息秩序,适时引导网络认知环境,有效解决网络防御有关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辉 《国防科技》2014,(2):84-86
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军重点发展的战略武器系统。C4ISR作为导弹防御系统体系中重要的通信指挥自动化系统,由于其自身存在着信息网闭塞与狭窄的缺点,制约着导弹防御系统的功能发挥。美军目前正在全力建设全球信息栅格,通过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构成一个可以共享"陆、海、空、天"多维信息的互连互通互操作网络,提升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体化信息交互,建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覆盖全球的导弹拦截系统。  相似文献   

10.
陈敏  贾延胜 《国防》2006,(2):63-64
信息化作战条件下,海军基地能否对敌空袭目标实施有效抗击,取决于对目标的发现能力、基地内部信息传输能力和实施防护与抗击的指挥决策能力。只有建立一体化海军基地对空防御信息体系,才能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指挥决策诸要素综合集成,有效提高海军基地对空防御作战能力。一、构建海军基地对空防御一体化信息体系基本要素海军基地对空防御一体化信息体系由多种手段和力量所构成,主要包括:侦察和预警系统、防空网络系统、防空指挥控制中心以及对空观察保障系统。侦察预警系统。海军基地对空防御一体化信息体系不仅应当能够适时接受来自基地…  相似文献   

11.
针对网络攻防环境中防御方以提高系统生存能力为目的所进行的最优生存防御策略的选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的生存防御策略优化配置算法。将恶意攻击方、故障意外事件及防御方作为博弈的参与人,提出了一种混合战略模式下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对博弈的主要信息要素进行了说明,以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理论为基础,将原纳什均衡条件式的表达式转化为可计算数值结果的表达式,并据此增加了近似的概念,最后,将提出的模型和近似纳什均衡求解算法应用到一个网络实例中,结果证明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消息     
雷声公司继续研制巡航导弹防御用空中网络传感器系统据报道,雷声公司日前与美国陆军商定关于“联合对陆攻击巡航导弹防御用空中网络传感器”(JLENS)系统研制与验证的修订合同,该合同价值约14亿美元。JLENS由雷声综合防御系统部负责开发,是陆军巡航导弹防御的关键部分,采用传感器网络化手段支持多种武器进行超视距威胁探测与交战。除提供强大的巡航导弹防御能力,JLENS系统还具备对地面移动目标及助推段战术弹道导弹的跟踪能力,以及向各军种不同武器系统和平台传输目标数据的能力,并为战场指挥官提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防科技信息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本文根据国内外网络和安全产品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网络信息系统实际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并概要地给出了一个安全防御体系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军事侦察防御及民用灾区救援探测等场合的集群式侦察探测防御系统。立方单元是系统硬件核心,单元系统内集成了携带多种传感器载荷的固定翼无人机、四旋翼无人机、无人车等子系统,并对平台及子系统进行了设计。设定系统工作背景,设计系统使用功能,设定系统工作流程。设计一种四级通信网络,实现系统模块间的信息交融、系统和系统间的协同通信以及系统同外界的信息交换功能;为实现侦察探测和防御任务,设计一种三级指挥控制网络,实现对任务执行智能协同管理、相关的数据处理、任务执行控制等功能。本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探测侦察和区域通信中继的功能,在民用灾区救援和军事战区侦察防御都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杂信息网络的特点,从网络的脆弱性、广域性、复杂性、机动性、集成性、开放性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复杂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源,从体系原则、木桶原则、多维结构、纵深结构、多技术集成、针对性、实时更新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复杂信息网络防御体系的原则,并分析了美国海军的计算机网络纵深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朱伟 《国防》2004,(12):54-54
网络战是在网络空间展开的角逐,战场界限模糊,战与非战界限不清。一旦爆发战争,民兵网络分队完全可以从有互联网入口的任何地方对敌发起网络攻击。因此,要高度重视民兵网络分队建设。一要搞好组织建设。编组规模要小型化。民兵网络分队人数应按作战指挥、网络侦听、入侵检测分析与预警、网络进攻与防御、应急处理等技术分工要求进行编组,力求少而精。  相似文献   

17.
网络跟踪是近年来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如何有效地对网络攻击进行跟踪,列出网络攻击者的攻击路径是网络跟踪的难点。研究专家纷纷提出了各种实现网络跟踪的技术与方法,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攻与守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的相互转换是战斗过程的直观体现。网络攻防中,进攻通常占据主导地位,防御相对居于弱势位置,动态防御思想受到重视。通过梳理分析网络空间动态防御,得到影响网络空间防御能力的各个因素,构建了一套基于动态赋能的网络空间防御指标体系。为了排除由于人为偏好对结果的干扰,采用熵权法精简指标集合,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权重赋权,运用TOPSIS-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评估模型,实现了网络空间防御能力的评估,通过具体案例证明了该评估模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美国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网络建设中,美国海军“宙斯盾”舰队肩负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海军学院学报》2007年1月号刊登了一篇由海军少将阿伦·B·希克斯撰写的文章,对目前和未来美国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网络空间信息防御作战指挥效能评估需求的详细分析,依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评估影响因素,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和评估框架。针对传统指挥效能评估方法中出现的参评人员评测随机性、主观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网络空间信息防御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模型。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和强容错性等优势优化网络的连接权值和模糊参数,弱化了效能评估中的人为因素。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网络空间信息防御作战指挥系统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