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短波通信在军事通信中的地位短波通信由于所依赖的电离层反射信道为一变参信道(即信道衰减随时间而变、信道传输延迟时间随时间而变和多径传播),以及在这个频段上因用户越来越多所造成的严重干扰,使其通信质量和可靠性远较其它信道为差。但是,由于它具有简单、经济、电路建立和拆除容易、机动性好、抗毁力强、以及以较小的功率(不需要转接)即可进行远距离通信等优点,致使短波通信一直是我军无线电通信的支柱。近年来出现了卫星通信,由于其通信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升阻塞式干扰环境下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信道估计良好的情况下,利用混合信道下优化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度序列对跳频通信系统进行了改进。仿真验证2048码长、0.5码率在40%删除概率度优化序列下的性能较高斯信道下优化度序列性能在10-5误码率下提升0.62 dB。并针对实际作战使用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折中的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根据流星余迹信道的特点,在分析LDPC编译码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在流星余迹通信(MBC)中使用基于条件矩阵的LDPC编码,使其适应流星信道特点,提高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这种LDPC编码较RS码和Mackay随机构造的LDPC编码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一、短波通信在军事通信中的地位短波通信由于所依赖的电离层反射信道为一变参信道(即信道衰减随时问而变、信道传输延迟时间随时间而变和多径传播),以及在这个频段上因用户越来越多所造成的严重干扰,使其通信质量和可靠性远较其它信道为差。但是,由于它具有简单、经济、电路建立和拆除容易、机动性好、抗毁力强、以及以较小的功率(不需要转接)即可进行远距离通信等  相似文献   

5.
Ka频段卫星通信的信道特性及系统性能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中,大气、降雨、闪烁会引起地空链路信道质量的恶化.详尽分析了Ka频段卫星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重点分析了降雨对减弱信号效率,增加接收系统噪声温度及改变信号极化方向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Ka频段卫星通信信道及Ka频段卫星通信信道模型仿真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对Ka频段卫星通信信道模型的BER性能进行了仿真,为卫星通信链路分析及抗雨衰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中讨论 LDPC 码在抗干扰跳频通信中的应用问题。在接收机几乎没有任何信道先验知识(包括信噪比/信干扰比,部分频带干扰信息等)的假设下,推导了一种新的鲁棒检测算法。该鲁棒检测算法与最小和迭代解码算法结合可成功用于 LDPC 码的有效接收,性能逼近理想不可实现条件下的最佳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海军关注海空军联合卫星计划美国海军的一项新计划最终将取代美国空军的“军事星”(Milstar)计划和海军的超高频后续(UFO)计划。据国防部海军卫星通信办公室说,该计划要求上述联合计划在今后几年内启动。取代“军事星”和 UFO 计划的新卫星将工作于超高频段和极高频段。“军事星”是一种极高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宽带扩频通信信号进行军事卫星隐蔽通信时造成卫星信道中业务信号信噪比变化为依据,分析军事卫星隐蔽通信的数据速率及所占用信道的信噪比对通信隐蔽性的影响。为军事卫星隐蔽通信的数据速率确定和信道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美国军事政治领导集团认为,对军事通信系统和通信工具的要求是:信息传输速率高,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通信可靠,沟通联络灵活高效,地面台站运输装载规格化而且机动性强。这些要求只有卫星通信系统才能予以最大满足。美军最初是租用商业卫星通信系统的信道,后来五角大楼得出结论,认为商业信道比较脆弱,在战争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因此,决定研制第一代军用通信卫星和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在试验第一批通信卫星的过程中,美国专家确认,为了更有效地使用通信卫星,应该建立一个集中控制的统一的卫星通信系统。于是,美国批准研制了一个庞大的美军  相似文献   

10.
目前,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广泛应用.使移动卫星通信得到国内外通信领域的高度重枧。本文概述了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信道传输特点.着重介绍国外开发和研制的一种针对陆地移动用户使用的卫星寻呼系统(Paging System),并对其结构和移动终端机的构成、关键参数、实验结果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军事通信卫星及其下行链路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航天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的发展,一些军事大国恣意进行空间“武器化”,掌握“制天权”,对他国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介绍了军事通信卫星及其优缺点,以及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并对军事通信卫星的下行链路进行有效干扰的一些性能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2.
将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云重心评判法相结合应用于军事通信系统的效能评估中,并指出有无卫星支援下军事通信系统的效能对比。首先,针对军事通信系统的特点,构建通信系统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ANP模型;其次,根据通信系统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造极限超矩阵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并与AHP确定的指标权重相比较,指出ANP提高了指标权重的科学性;最后,利用云模型处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间的转换,给出有卫星支援下的军事通信系统效能的提升度,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较,结果证明了网络层次分析法和云重心评价法相结合在军事通信系统效能评估中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军用卫星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军用卫星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成像侦察卫星、预警卫星系统、通信卫星系统和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小卫星应用的发展方式 ,归纳了卫星组网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现状 ,最后分析了小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巡航导弹的卫星通信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巡航导弹已经成为战争的重要制敌武器,可以对敌方的军事目标、通信目标实施精确粉碎性打击。介绍了基于巡航导弹的卫星通信及其对导弹的通信制导作用,最后提出了对其进行干扰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军事卫星通信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因地球站被捕获、盗用、伪造和非法用户入侵等严重威胁卫星网安全的问题,提出了地球站行为异常检测的概念,并引入聚类分析和模式匹配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网控中心的某型军事卫星通信地球站异常检测系统,对数据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几个经典数据集和卫星地球站真实数据的实验分析证明,该方法用于检测某型地球站异常行为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彭耿  周少平 《国防科技》2014,35(6):92-96
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广、可长时间稳定运行、无国界限制、安全性高等独特优势,是提升部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也是解决大范围战场信息支撑能力问题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21世纪初,高速增长的经济推动越南航天事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不仅实现了卫星发射的零突破,还相继发射了多颗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试验型纳卫星。文章主要对越南当前的卫星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军用无线双工通信系统数据传输资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利用话音、报文、传真、数据电路交换信令的工作模式标示,提出了基于无线双工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TCP/IP结构体系及协议栈,并探讨了网络适配和实现与军用公共数据网、地域通信网(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数字化部队单工无线电数据网互联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虚拟小区多层蜂窝技术在战术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个人通信系统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技术,重点比较了基于蜂窝和Ad Hoc2种联网结构形式的PCS性能差异,并针对未来战争对军事通信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种以虚拟小区VC(Virtual Cell) 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多层蜂窝战术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赢得较长的防空反导预警时间,运用影响图理论方法建立了军事卫星支援下的舰艇编队防空作战模型.该模型着重研究了红方军事卫星的不同系统参数对敌对双方损耗系数的影响程度,充分论证了军事卫星在舰艇编队防空作战中的预警支援与通信支援作用.所叙述的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舰艇编队防空作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Risk management is a decision-support process and a vital tool for military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Today, several nations utilize risk-based approaches to analyze the level of security in military operations. There are both strengths and challenges in applying risk-based approaches to support military decisions. In this article, the challenges related to risk communication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aim of describing how a military organization should train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effective risk communication. The analysis finds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organization to define and consistently use a shared risk understanding. Such a shared risk understanding will need a systematic development process that focuses on the future decision makers’ and analys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reach understanding, all involved parties must have the chance to identify the problem, reflect on its implications, test different solutions and develop a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