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综合视角     
《现代舰船》2011,(3):8-9
声音Voice"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必须建造航母。"——刘华清上将。"刘华清努力振兴海上巡逻力量,并把建设一支大洋海军提上日程,他将因此被载入史册。"英国《卫报》。"几乎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刘华清将军作为带头先锋,致力于将中国海军从一支  相似文献   

2.
坐落在黄海之滨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组建于1949年11月22日,是中国海军第一所高等学府。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大将、受国名将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将军、原烟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等曾担任过学院的领导。1999年6月,海军政治学院并入该院组成政治系。  相似文献   

3.
刘华清1982年出任海军司令员后,以现实海洋环境为依据,以毛泽东、邓小平战略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军事战略方针为全局决策指导,锐意创新,用5年时间,创建了系统的海军战略,落实了邓小平"近海防御"战略思想,突破了单一战略局面,推动了海军宏观决策的跃升,进而推进了海军的全盘工作。作者曾参与了系统海军战略的初创,本文全面回顾了这一历史过程,并对海军战略文本用"作战+建设"论取代"战争全局"论,文本表述未能体现刘华清贯彻毛泽东"战争全局"论的不足及影响作了澄清。  相似文献   

4.
他是中国舰船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为人民海军装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其间是海军装备发展最快的时期;他从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位置上离休,但时时不忘人民海军的建设与发展。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刘华清。近日,由刘华清本人撰写的《刘毕清回忆录》已正式出版。让我们通过一位刘华清的老部下,曾任中国船船研究院副院长的舰船专家尤子平先生,讲述刘华清对中国规船事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海权发展的重要时期,刘华清把握历史机遇,提出"近海防御"战略,进一步拓展了国家海洋战略视野,确立了国家走向海洋的战略基点。其海权思想突出表现为推动海军"关键性作战舰艇"发展,深刻体现于"近海防御"战略内涵中,明确并解决了该时期海军建设发展的全局问题、方向问题和指导问题。  相似文献   

6.
萧劲光大将是新中国海军首任司令员,他任海军司令员长达30年之久,创了古今中外海军司令员时间最长的纪录.他为人民海军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1987年,萧劲光年届84岁高龄.  相似文献   

7.
图解世界     
《当代海军》2004,(7):6-9
1海军司令员张定发会见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 5月17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张定发中将在北京海军司令部会见了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卡里穆拉上将一行。他说,长期以来,中国海军同巴基斯坦海军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进行了密切的交往和卓有成效的合作。巴基斯坦历任海军参谋长都访问过中国,中国海军的许多领导人也都访问过巴基斯坦。中巴两国海军领导人保持经常性的互访,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将有力推动两国海军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邓兆祥,海军原副司令员,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从11岁考入黄埔海军学校,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三个时期的中国海军,先后两次赴英学习海军技术,出任近代中国海军史上第一艘巡洋舰舰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邓兆祥是一位神话般的传奇人物。最近笔者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了邓兆祥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甫始的1952年初,刘华清从第二野战军调入海军.此后几十年里,他三次进、出海军,并曾先后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舰艇研究院)、国防科委等单位任职,晚年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使命所系,他与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军队装备建设,特别是海军装备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建设强大的海防,实现中华民族航母梦,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协助毛泽东开创了中国人民海军事业。他高瞻远瞩,为人民海军的创建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他呕心沥血,制定新中国海军建设的战略规划;他事必躬亲,操劳着海军建设方方面面的具体事项;他英明善断,指挥部署人民海军重要战役和重大行动。他对创建和发展年轻的共和国海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恩来建设人民海军的理论和实践,对今天的海军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北洋政府统治的十多年时间里,由于政局的动荡,中国军事近代化建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这一时期也并不非一无所获,在非物质形态的军事学术领域,就有一些新的发展。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环境里,中国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所取得的进步,便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海军学术队伍的萎缩和研究重心的转移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海军学术界对于振兴中国海军仍抱有较大的希望。1912年8月,《海军杂志})在北京创刊,成为中国海军学术界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海军专门杂志。该刊犹如清末在日本创办的《海军》一样,以海军建设问题为其学术主题。在第…  相似文献   

12.
名刊速览     
《现代舰船》2011,(6):4
《海军学院学报》2011年4月两个航向,一支海军由于担负着本土防御和维护世界和平双重任务,中国海军将和美国海军越来越相似。未来,中国海军会朝着两个彼此互相联系的方向发展:第一个方向是执行主要战时任务,保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第二个方向是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期,中国海军为了跟随世界海军发展的潮流,开始积极发展航空兵。由于种种原因,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步履蹒跚。尽管如此, 当时海军中的仁人志士为建设海军航空兵付出了不懈努力,为中国海军和航空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飞潜作战——引发海军部留学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作为异军突起的新型作战技术兵器,飞机和潜艇开始在  相似文献   

14.
图解世界     
《当代海军》2004,(5):6-9
1 中国海军司令员张定发会见埃及海军司令 4月5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张定发中将,在海军司令部举行欢迎仪式,欢迎埃及海军司令塔米尔中将一行访华。中埃是传统友好国家,两国自1956年建交以来,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两军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多,两国海军关系也得到稳步发展。2002年6月中旬,中国海军环球航行舰艇编队成功地访问了亚历山大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节选自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回忆录第16章《就任海军司令员》,作者在本文中回顾了他担任海军司令员时期提出解放军海军战略的经过,并权威地诠释了解放军新时期海军战略的依据、内涵和必要性。经作者同意,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并对个别文字做了必要的编辑处理。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6.
1928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海军学术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从世界海军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到爆发,再到大战结束以及战后的初步调整,给各国的海军理论界以极大的影响,各国都在围绕海军与世界大战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中国海军学术界也不例外。人们对海军理论问题的兴趣再次高涨,他们紧紧跟踪当时世界海军学术的新发展,并联系中国海军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f使中国近代海军学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一、学术书刊和学术队伍情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为适应海军建设的需要,于1928年5月创办了《海军…  相似文献   

17.
彭况 《环球军事》2011,(18):27-27
2009年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的。庆典活动上,我碰到了当时在美国第七舰队任司令的约翰·伯德海军中将。既然碰上了,那就跟他聊两句,对中国军队这些年的发展有啥看法?伯德中将脱口而出:“Not transparent(不透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军抗战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整半个世纪以前,1945年9月9日,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海军上将代表中国海军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这一时刻的这一仪式,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卓越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也向世人表明了中国海军是一支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的武装力量。那么,中国海军是以什么样的实力投入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中国海军广大爱国将士在战争中做出了哪些贡献?海军抗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处于何种地位?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这一系列问题,不消说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鲜有人知,就连当时的人们也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9.
以 1 8 66年福建船政局的创建为标志 ,中国开始建立近代新式海军。中国近代海军建立后 ,它的战略战术思想如何 ?从清末到民国 ,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如何演进 ?学术界系统地研究不多 ,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以求教正。一  在清末海军建立前后的一个较长的时间里 ,主要讨论的是要不要建立新式海军和如何建立新式海军的问题。围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思想基本形成。而在这段时间里 ,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思想问题却未有广泛深入地探讨。这种情况的出现 ,既同当时中国海军处于初创时期 ,如何建设海军的问题更显得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际惯例,世界各国海军出于执行本国外交政策的需要,可以驾驶军舰出国进行友好访问。军舰互访也是我国和外国海军交往活动中最富有特色的一个内容。在中国海军军舰出访国外的同时,中国海军也向外国海军敞开胸怀,迎接了一艘艘载着友谊远航而来的军舰。据海军有关部门统计,仅1980年以来,就有22个国家30余批70多艘军舰访问了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