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2.
卫星应用越来越广泛地渗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出传统方式无法达到或难以实现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卫星应用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技术水平、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现在,我国在轨稳定运行的卫星达20余颗,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空间探测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等多种类型,形成了对地观测卫星系列、导航卫星系列、通信卫星系列和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基本构成了我国应用卫星体系,为我国卫星应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卫星应用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源卫星遥感应用 我国广大用户经过对国内外地球资源卫星图像长期应用实践,其应用方式从单一信息到多种信息的综合,从静态调查到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从一般性应用到业务化的运行。为此,大量用户对于继续发展我国的资源卫星有更迫切需求,对数据的质量、信息源的稳定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1.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的业务化发展 我国多次开展全国范围的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和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包括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生态环境背景等。在资源环境时空特征分析方面,已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其它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4.
正卫星产业主要包括指空间基础设施和卫星应用产业,前者是卫星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即卫星制造及其卫星应用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后者则是卫星产业链下游,即卫星应用相关的各类技术、产品、服务及产业等。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全球遥感卫星和导航卫星领域已具备全球服务能力,通信卫星建设也已大规模开始。面对全球航天产业格局的新形势,加快我国国产卫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筑梦太空的征程任重而道远,加强超低轨道应用研究,是航天强国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超低轨道卫星技术及比较优势,解析了超低轨道卫星试验情况,探析了超低轨道卫星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作战应用潜力,以期抛砖引玉推动我国超低轨道卫星技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卫星遥感应用是民用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引领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积极发展民用卫星遥感应用技术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未来20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卫星遥感应用提出了现实又迫切的需求。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肩负着重要使命,并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十五”期间,国防科工委按“天地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发布了《十五后期民用遥感卫星应用预先研究项目指南》,支持了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根据《航天“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研…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2016,(4):117
正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航中心北斗青年科研团队,专业从事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预先研究、工程研究、应用研发。该单位是我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总体论证单位之一,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导航技术专家组组长单位,教育部自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首批认证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国防科大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北斗青年科研团队在导航定位技术领域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是导航系统核心体制、卫星关  相似文献   

8.
正人造地球卫星是目前发射数量和种类最多、用途最广、效益最高的航天器。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升空到现在,我国现已先后独自研制、发射和应用了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取得巨大成果。一马当先的试验卫星我国航天初期发射过多颗"实践"系列试验卫星。2012年发射的实践-9A、9B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批星,主要用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  相似文献   

9.
现代小卫星技术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地在社会、经济、军事、科研等许多领域为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容量、多用途、长寿命、高效率的大型卫星一直是卫星发展的主流。然而,大型卫星的研制周期长、费用高、技术复杂、风险大、发射费用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因而,成本低、性能高、方便灵活的小卫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俄罗斯、英国、以色列、法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相继提出并研制了多种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向人们展示了小卫星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我国的经济基础条件和现代战争发展的趋势,利用小卫星技术来加强国民经济建设,提高军事保障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高分三号是我国首颗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能提供最高1米分辨率的遥感成像,是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C频段多极化SAR卫星。高分三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说:"高分三号卫星的发射和应用,把我国高分系统建设由可见光、热红外、远红外带入到  相似文献   

11.
特别提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创建于1967年。40年来,从卫星的测量到圆满完成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回收,从距地球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实现卫星同步定点到确保6次神舟飞船的回收搜救,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星管理到成功抢救故障卫星,这个中心作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的发祥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先后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五大跨越。飞向太空: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属地面观测系统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适时作出卫星经过世界244个城市上空的可观测预报,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发射和测控人造卫星的国家。返回地面: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各测控站精确测量控制下,卫星运行三天后准确返回到国内预定回收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该中心迄今已圆满完成中国发射的24颗返回式卫星的测控与回收任务。同步定点:1984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成功将卫星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飞船圆收:1999年至2005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六次"神舟"飞船测控回收任务,其中,"神舟"五号创造出飞船实际落点与计算落点仅差一点一公里、搜救人员三十秒赶到着陆现场的航天奇迹,"神舟"六号预报落点与实际落点误差只有280米。多星管理:为满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需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不断提高综合测控能力,实现执行实时测控任务由原来几年一次或一年几次到现在一年十几次,卫星长期管理任务由原来几颗到现在几十颗的转变,综合测控能力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航天育种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做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由国防科工委负责组织实施的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成功发射并回收。9月26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回农作物种子交接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颗专门服务于农业科技的返回式航天育种卫星已圆满完成从研制、出厂到发射、回收的工程任务。经农业专家审验鉴定,“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回舱装载的水稻、麦类作物、玉米、棉麻纤维、油料作物、蔬菜作物、林果花卉、微生物菌种和小杂粮等9大类2020份农作物种子材料完好无损,符合交接各项技术要求。这些种子将分发到全国94个农业科研院所和大学用于研究工作,我国航天…  相似文献   

13.
在神舟飞船家族十次完美巡天的背后,有五院西安分院承担研制的关键产品做坚强的后盾支持。五院西安分院为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研制了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和天线网络产品,承担了神舟六号到神舟十号飞船中继终端的研制任务,以"十全十美"的表现助力神舟家族完美巡天。五院西安分院是我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研制的"国家队",目前在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空间天线、卫星数据传输与处理、星间链路、卫星测控、微波遥感、激光通信八大领域保持着技术优势,并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始终引领着我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卫星运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卫星任务短期规划对充分发挥卫星系统效能有着重要影响。与卫星任务的日规划的作用和特点不同,它既涉及到任务规划的技术问题又涉及到卫星管理问题。针对周规划任务,本文分析周规划的需求和特点,兼顾周规划的四项主要作用,构造周规划的分层框架;分析周规划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建立卫星任务的负载度周规划模型;针对模型求解属于高维离散组合优化问题,仿真实验评价了几种基本智能优化求解算法,并应用引入分布式并行技术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求解。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5月17日在京发布。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211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06%。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算法、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产业的核心产值808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70%,在国内行业市场和特殊市场中,北斗兼容应用已经成为主流方案。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在1.4  相似文献   

16.
航天科工一院"北斗二号"应用系统跟研项目"北斗二号高动态应用终端研制"日前通过验收。该终端的卫星导航数据与惯导数据的融合技术可以满足飞行器提出的大动态、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强生存能力的定位导航要求,从根本上提升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运动载体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水平,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相似文献   

17.
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的研制和数据处理水平超过了法国、日本以及印度的同类卫星,解决了我国民用卫星难以进行高精度制图的难题,实现了卫星测绘从低精度到高精度、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8.
徐小涛  庞江成  李超 《国防科技》2021,42(1):100-105
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未来卫星通信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凭借卫星固有优势和新技术优势的融合,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同步轨道和低轨道两类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外的Inmarsat系统、Starlink系统和国内"天通一号""鸿雁""虹云"系统。结合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的应用特点,分析得出低轨道、军民两用、智能通信、低成本及高质量通信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巨大的商业通信和军事应用价值,我国必须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航空航天和卫星通信技术经验,合理规划利用太空资源,加强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依托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推动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12012年12月27日,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向中国及亚太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目前,基于北斗系统的自主卫星导航产品已应用在多个领域和行业。22013年9月25日,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我国航天发射运载工具由液体运载火箭拓展到固体运载火箭,初步形成了我国亟需的空间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卫星隐身技术在空间攻防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与在地面装甲车辆、舰船、飞机上应用的隐身技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卫星研制条件以及所处的太空环境不同,卫星隐身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更具有挑战性。基于卫星工程应用,归纳了卫星隐身需求、应用环境等,重点介绍了国际前沿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手段、红外及可见光隐身手段,同时探讨卫星隐身的技术瓶颈及未来展望,促进隐身技术在卫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