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1997,(4)
第一条 为了建设和巩固国防,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和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发展国防科研生产,普及全民国防教育,完  相似文献   

2.
《国防》2010,(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防动员的准备、实施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相似文献   

3.
《东北后备军》2010,(4):4-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4.
支树平 《国防》2003,(3):17-18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前不久,江主席深刻分析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和战略影响,提出了国防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关系到保障我国国家安全、保障和平稳定的经济建设环境和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课题。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的立法,是实现国防工业发展战略目标、走向国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国防科研生产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国防科研生产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国防科研生产顺利进行的行为规范。国防科研生产法  相似文献   

6.
迅猛发展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必将全方位地影响国防经济建设与发展,促使世界主要国家国防经济资源配置发生变化,出现新的走势。中国国防经济要积极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根据国家安全需要、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和未来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在宏观指导上,注重搞好总体设计,整合和优化国防经济资源,通过压缩规模、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和制度创新,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第四条 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  相似文献   

8.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着眼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国防动员系统,要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必须紧紧围绕快速动员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国防动员全面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紧紧抓住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机遇期,建立巩固的国防,既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实现“寓军于民”方针,把武器装备动员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不断地吸纳现代高新技术进入国防领域,是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应当更新我们的军事理论观念,剖析经济、科技与战争的互动机制,探索能够加速吸纳新技术进入国防领域的各种渠道。一、深刻认识战争行动提出的新命题武器装备动员工作的政策、目标、途径、步骤和措施,应该基于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观念。进入21世纪,作为美国“先发制人”战…  相似文献   

10.
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屏障和支柱,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占有核心地位。早在商讨新中国建国纲领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就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号召,并由此拉开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序幕。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道路上开拓前进,不但创造了辉煌业绩,而且积累了宝贵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更加清醒地认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规律,为加速国防和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只有建设强大国防,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才能有可靠的保障国…  相似文献   

11.
国防是适应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需要,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的强弱,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乃至生死存亡。而加强国防建设,巩固国防,并不仅仅是军队和军事工  相似文献   

12.
李贵友  刘新强 《国防》2013,(5):43-44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新时期新阶段,必须紧贴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形势,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保障国家安全发展,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全面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动员准备,努力提高后备力量支援保障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我们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着眼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国防动员系统,要提高完  相似文献   

15.
郝宝刚  王岩 《国防》2004,(11):18-19
所谓军事经济,又称国防经济,它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用以保障战争胜利、维护国家安全、满足平时军事需求的财力、物力及相关人力资源的总称。军事经济战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为实现一定的国防和军事目的而争夺或破坏军事经济资源的一种敌我对抗行动。在现代战争中,军事经济战从手段上通常可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暴力形式。即通过军事打击、军事封锁等暴力手段直接对敌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经济目标和经济活动进行破坏和干扰。如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78天内炸毁了南联盟12条铁路、50多座桥梁、5条主干公路、5个民用机场…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  相似文献   

17.
国防建设同其他部门建设一样,作为物资投入产出过程,都存在费效比问题。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投入产出的费效比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以此为基础的军事和政治问题。我国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要求国防同步实现现代化。因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环境;对外经济交往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使保持对外海上和空中通道畅通对国家发展全局至关重要;为缓解影响现代化发展的资源矛盾要求大力开发海洋国土资源等等,这些没有强有力的国防保障都将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8.
纵观人类历史,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国家的两大基本需求。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经济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和军队建设难以持续。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如何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苑世军 《国防》2006,(9):18-21
科学发展观既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党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更是规范国家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大政方针。城市化既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走向,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做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着眼保障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充分发挥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优势,高度重视和加强城市(特指大中城市,下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动城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一、加强城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客观需要按…  相似文献   

20.
钟志坚 《国防》2013,(10):7-8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民兵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中居于基础地位,必须夯实打牢。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新军事变革不断推进,民兵工作的任务需求、基础依托、环境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指示要求,切实搞好新一轮民兵工作调整改革,努力提高以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提供可靠管用的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